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理論的本質、規律是什麼?《黃帝內經》在先秦至秦漢之際是用什麼邏輯、什麼方法將中華民族長期積累的醫學經驗整理、升華為中醫理論的?本書運用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粉碎中醫理論的外在形式,以範疇的形式揭示出中醫理論的本質、特徵及規律。整理出中醫理論是由哪些概念、範疇為網結建構了理論體系;這些範疇的形成、確切涵義及在中醫理論體系中的作用;由範疇形成的理論命題、注入的方法及網路的經驗事實是什麼;進而探討這些範疇的次序與關係;以及怎樣促進這些概念、範疇的運動和轉換,使中醫理論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自《黃帝內經》問世以來,第一次對中醫理論的範疇及體系進行的系統研究。
作者簡介
任秀玲,1955年生,197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現在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任教,教授。內蒙古邏輯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中醫理論系及中醫理論與中國哲學史、中國邏輯思想史、中國科學思想史的聯繫。有論文著作20餘種。代表作為《中醫理論的概念、判斷與推理形式》、《中醫理論的邏輯體系研究》、《先秦邏輯的“應因之術”是形式成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等。任秀玲,1955年生,197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現在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任教,教授。內蒙古邏輯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中醫理論系及中醫理論與中國哲學史、中國邏輯思想史、中國科學思想史的聯繫。有論文著作20餘種。代表作為《中醫理論的概念、判斷與推理形式》、《中醫理論的邏輯體系研究》、《先秦邏輯的“應因之術”是形式成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等。
圖書目錄
張岱年先生序
引言
一、範疇疏釋
二、研究中醫理論範疇的意義
(一)粉碎中醫理論的外在形式、把握理論的本質特徵
(二)揭示《黃帝內經》在先秦、秦漢之際是如何將醫學經驗升華為理論的
(三)總結《黃帝內經》理論思維的經驗教訓、鍛鍊和提高中醫理論的理論思維能力
三、研究中醫理論範疇的目的
四、研究中醫理論範疇的方法
(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研究方法
(二)站在理論發展高級階段加顧歷史
(三)實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
第一章 哲學範疇
一、道
(一)“道”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黃帝內經“道”的涵義及作用
二、氣(精氣)
(一)先秦“氣”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黃帝內經》引進“氣”範疇奠定了中醫理論唯物主義認識的基礎
三、陰陽
(一)陰陽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黃帝內經》陰陽範疇的涵義
(三)由陰陽範疇形成的陰陽學說構築了中醫辯證邏輯體系
四、五行
(一)五行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五行”範疇為中醫理論引進的認識論和構築的五行五臟結構系統
(三)《黃帝內經》引進五行範疇形成五行思維方式的意義
(四)需要說明的兩點問題
五、四時
(一)四時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四時”範疇形成《黃帝內經》的重時觀念
六、日月
(一)日月是曆法學科的核心概念
(二)日月規範了農業生產實踐活動
(三)日月範疇豐富了醫學內涵
七、天人
(一)從哲學界的“天人之辯”到《黃帝內經》的“天人”範疇
(二)《黃帝內經》“明於天人之分”的立場觀點
(三)《黃帝內經》汲取先秦“人與天地參”的思維方法認識生命運動
(四)由天人範疇形成“天人相應”的理論命題
八、古今
(一)古今範疇的形成及涵義
(二)古今對照,是古非今
(三)法古驗今,古今承繼
九、形神
十、常變
第二章 邏輯範疇
一、形名
二、應因
三、故
四、類
五、理
六、說
第三章 科學方法範疇
一、察觀
二、辨物
三、取象
四、運數
五、意識
六、證驗
第四章 醫學範疇
附: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