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中醫正骨療法(賈氏一指正骨診療法)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2021年11月21日,中醫正骨療法(賈氏一指正骨診療法)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中醫正骨療法是通過拔伸、復位、對正等手法,採用小夾板外固定方式,治療骨折、關節脫位等運動系統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正骨療法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中醫...
用推拿手法治療骨折、脫臼、傷筋等病證的中醫骨傷科主要外治法。又稱正骨按摩、傷科按摩。 中文名 正骨推拿 又稱 正骨按摩、傷科按摩 實質 推拿治療的中醫骨傷科主要外治法 最早出現 周代 文獻 《周禮·天官》 分類 正骨手法...
正骨,中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正骨,為專科名,是診治損傷的專科,也是古代醫學“十三科”之一,亦有稱為傷科或骨傷科的。正骨對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和軟組織的損傷,但也包括同類原因引致的...
中醫正骨療法(宮廷正骨),北京市護國寺中醫醫院區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宮廷正骨是以清代上駟院綽班處正骨科為基礎,針對跌打損傷等骨科疾患,以手法治療為主,輔以中醫中藥及中醫器具的純中醫治療體系。通過五...
何氏骨科系蒙古族特呼爾氏創立,歷時三百多年,集中西醫骨科學、傳統武學為一體。何天佐傳統中醫正骨療法(廈門)為何氏骨科重要分支之一。傳人何天佐把何氏秘方和自身臨床探索相結合,套用中醫藥學、現代醫學和生物力學等相關學科,闡釋了...
余氏骨傷在西學東漸的大形勢下,保持中醫“簡、便、靈、驗”的傳統特色,形成獨特的骨傷流派。2017年1月11日,“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中醫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中醫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逐步形成了“整體辨證、手法整復、杉皮固定、內外兼治、筋骨並重、動靜結合、功能鍛鍊”為特點的骨傷...
中醫正骨療法(魏氏傷科療法),上海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魏氏傷科療法源自山東曹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中醫骨傷科專家魏指薪在上海創立魏氏傷科,20世紀30~40年代,魏氏傷科已名揚上海灘,位列滬上“傷科八大家...
中醫正骨療法(翟氏正骨)2021年11月21日,中醫正骨療法(翟氏正骨)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中醫正骨療法(林氏骨傷療法),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林氏骨傷世家祖居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的盤嶼鄉,其始祖是聞名八閩的林達年。林達年(1837—1913)從家鄉的高蓋山上鶴巢寺長老鐵珠和尚處...
中醫正骨療法(殷氏金鎧甲正骨)2021年11月21日,中醫正骨療法(殷氏金鎧甲正骨)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中醫正骨療法(武氏正骨療法),山西省高平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山西武氏正骨療法是傳統中醫骨傷科療法之一,源於清末,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奠基人武根定(1886—1957)12歲在山西省沁水縣白雲寺牧羊時拜一老和...
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杭州市富陽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9月,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評估建議予以公示。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骨科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北京市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的宮廷正骨。療法特點 中醫正骨療法的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骨的生理和骨傷病理按中醫理論的認識,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
洛陽正骨起源於公元1793年,是歷史悠久的中醫骨病治療流派,源於“郭氏正骨”,解放後成立洛陽正骨醫院後改為現名。洛陽正骨書手法精奇、藥物神奇,頗具傳奇性,電視劇《大國醫》即取材於此。“洛陽正骨”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