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

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

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福建省龍巖市傳統醫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龍巖余氏從1954年成立骨傷科診所,1958年創建龍巖縣中醫院傷科,1977年逐步向現代骨傷科方向發展,到2008年創建福建省中醫重點骨傷專科。余氏骨傷科從傳統的治療方法逐步向現代骨傷科治療技術發展,從傳統骨傷科經驗逐步向創新中西醫結合骨傷理論的方向發展,形成一整套骨傷科診治創新模式。余氏骨傷在西學東漸的大形勢下,保持中醫“簡、便、靈、驗”的傳統特色,形成獨特的骨傷流派。

2017年1月11日,“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Ⅸ-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正骨療法(余氏骨傷療法)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醫藥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
  • 保護單位:龍巖市中醫院
  • 項目編號:Ⅸ-22
歷史淵源,醫藥特徵,基本特徵,主要藥物,治療方式,治療特徵,傳承保護,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龍巖余氏骨傷科創始人余添輝(1892年—1977年)生於龍巖市新羅區西陂鄉條圍村。他自幼貧寒,年幼父母去世。1910年18歲時,他正式拜龍巖一代武術宗師徐秀環為師。在習武的過程中,他逐步向師兄弟們學習少林骨傷醫術。
余添輝邊習武邊為求治者醫療傷痛,曾總結出“新傷七攻三補、老傷七補三攻”等治傷經驗。由於余添輝骨傷醫術的不斷進步,治傷名氣開始在龍巖流傳,尋醫問藥者越來越多。為繼續提高醫術,他曾不惜重金,拜一個常年出遊、正好路過龍巖、不願留下姓名人們只稱江西“鳳陽婆”的人為師。從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脫位、擴大到風濕病等骨關節病的診治,余添輝成為當時的傷科名醫。
1954年,余添輝在龍巖新羅區城關正式開辦“余添輝傷科診所”,同時開始將療傷經驗傳授給兒子余占鴻、余占煌、余占河。余氏三兄弟成為龍巖余氏骨傷的第二代傳人。
1958年元旦,龍巖縣中醫院成立,余添輝攜余占鴻、余占煌進入公辦醫院,創辦龍巖市第一家中醫院傷科。由此,余氏骨傷科正式進入醫療機構,開始了規範化、現代化發展的進程。當時,骨傷科已能開展四肢骨折、跌打損傷、頭顱胸腹內傷、頸肩腰腿痛、濕痹病、附骨疽等病症的醫治,並自製傷科小夾板、外固定器材、簡易推拿牽引設備等十餘件。還貢獻出一批祖傳內服方和外敷製劑。從此後,余氏骨傷科從傳統的治療方法逐步向現代骨傷科治療技術發展,從傳統傷科經驗逐步向創新中西醫結合骨傷理論的方向發展,形成一整套骨傷科診治創新模式。

醫藥特徵

基本特徵

余氏骨傷科已制定一百二十三個骨傷病種診療常規,六十三個操作規範,總結療效可靠驗方五十四個,外治膏、散、酒製劑二十三個、膏滋藥酒十一個,以及套用正骨手法、推拿手法、正脊手法、針灸法、針刀法、頸腰椎牽引、敷貼法、燙熨法、熏蒸法、汽蒸法、督灸療法、穴位埋線、砭石療法、刃針等傳統療法。

主要藥物

余氏骨傷療法將傳承百年的新鮮草藥水鬼蕉,作為骨傷科和外科臨床外用藥物,它是治療急性創傷骨折、軟組織損傷、軟組織血腫,頭、胸和腹部內傷,骨筋膜室綜合徵可靠藥物。
余氏創新的外敷中藥製劑,已成系列。其中包括川黃膏和地鱉湯合劑:川黃膏(大黃、黃柏、紅花、當歸、水鬼蕉、了哥王等),具有活血祛淤青熱消腫功用。在套用於骨折、軟組織挫傷、熱痹、熱毒腫痛等方面具有療效;余氏祖傳秘方地鱉湯合劑,該方在治療嚴重創傷骨折具有療效。

治療方式

在骨折治療中,余氏骨傷科堅持整體觀念、動靜結合、筋骨並重、醫患結合的骨折脫位閉合療法。套用余氏正骨手法、骨折分步復位法、小夾板固定法、閉合撬撥和經皮內固定法、康復訓練法治療四肢骨折、腰胸椎壓縮性骨折等。
在腰椎間盤病保守治療中,以椎間盤“和諧”理論為基礎,以椎間盤“治未病”思想為指導,創立余氏腰痛內治法、腰腿舒筋手法、脊柱旋轉法、腰椎三步六法、麻醉下推拿法、四維牽引整脊法、中藥熏蒸燙熨法、臥床療法、腰腹導引術、腰部健康教育指導等治療方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治療中,以經絡辨證理論為指導,套用余氏椎間盤源責任經絡和責任穴位辨證方法,開展余氏針刺微創治療技術、經皮椎間盤切吸術、膠原酶椎間盤溶解術、雷射椎間盤汽化減壓術、經皮切吸聯合膠原酶椎間盤溶解術、經皮臭氧椎間盤融化術、余氏“化核、通絡、補腎”系列療法、督脈通絡針刺系列手法等療法。
對頸臂痛的診斷,從以頸椎間盤退變為基礎的頸椎病,擴展到頸軟組織壓迫和刺激神經、血管為病因的12個軟組織病。臨床治療以先確定責任經筋、責任結筋病灶點和筋出槽、骨錯縫的責任部位,再規範套用舒筋和正脊手法、針刀、藥物注射、熏蒸燙熨等外治方法。膝髖骨關節病的病因認識從關注關節退變,到重視骨結構異常和下肢力線變化。對病理的理解從關注關節內的骨質增生、關節軟骨損害發展到關節外的肌腱韌帶附著點、協同肌拮抗肌的勞損。治療方案從對點的治療擴展到對線和面的治療、規範套用余氏髖部推拿法、膝部六步推拿法、放血放水療法、結筋病灶點針刀療法,制定年度治未病方案,形成綜合治療康複方案。
對風濕病的治療,套用余氏青草藥結合中醫辨證療法。痛風性關節炎治療方案已成熟可靠,臟腑氣血失調、脾失健運、熱毒內生是根本原因。早期套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通絡止痛內外兼治,止痛迅速,症狀控制顯著,長期健脾滋腎調理療效鞏固;強直性脊柱炎必須因人、因症、因時辨證施治,各期治療不循固定病機和方藥,骶髂關節灸療、針刀、針藥微創治療為首要。
對骨質疏鬆性脊柱骨折的治療,形成可靠的保守治療方案,腎精虧損是根本原因。輕微的生活動作引起脊柱骨折淤血阻滯是標,套用以補腎活血為大法,早期服湯劑疼痛減輕快,後期服膏劑,療效鞏固並可預防復發。

治療特徵

余氏骨傷在西學東漸的大形勢下,繼續保持中醫“簡、便、靈、驗”的傳統特色,按中醫思維,辨證施治,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骨傷流派。
1、手法正骨。余氏骨傷堅持套用正骨手法治療四肢骨折和複雜難治的關節骨折和脫位,多數骨折免除切開手術復位之苦,較少出現不安全和副作用。
2、小夾板固定骨折。余氏骨傷就地取材,堅持套用當地杉樹皮,製作小夾板固定四肢骨折,價格低廉,功能恢復快。
3、中草藥藥外治。余氏骨傷堅持套用祖傳新鮮草藥和中草藥製作成外用膏、散、燙熨、熏洗劑,治療骨折、傷筋、風濕病、骨關節痹證、骨癰等病症。
4、中藥辨證內服。余氏骨傷祖傳秘方廣泛臨床套用創傷、骨折、筋傷,內傷、痹證,較少藥物副作用。
5、手法理筋。余氏骨傷套用經絡、“筋出槽、骨錯縫”和體質學理論指導推拿按摩,制定切實可行的手法套路,既有立竿見影之效,又持續鞏固和保健療效。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傳承譜系
余氏骨傷流派的傳人達二百餘人,遍及福建省龍巖市各縣市區、廈門市、德化縣、漳州市,及國內江蘇、廣東、河南、山東、香港,國外義大利、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
第一代:余添輝;
第二代:余占鴻、余占煌、余占河;
第三代:餘慶陽、餘慶年、餘慶洲、郭志堅;
第四代:陳明雄、郭超勤、陳鏡鋒、楊潤葆、邱麗紅、劉乾雄、林抱連、林江傑等。
代表性傳承人物
餘慶陽,男,1950年8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余氏骨傷療法”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被評為國家第五批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級名中醫;2020年獲“福建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獎”。

保護措施

龍巖余氏著有《余氏家傳風傷科簡介》《余氏骨傷理筋手法匯篡》《余占鴻骨傷醫案醫話集》《余占煌風傷草藥集》《餘慶陽骨傷醫案》等書籍。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8年,余氏祖傳秘方地鱉湯合劑成為市級中標課題,通過200例AIS-ISS評分法為16~24分的嚴重病人分組對照觀察,發現該方具有減輕蛋白分解,促進蛋白合成,減少脂肪分解,降低血糖消耗,減少肝糖原分解等作用,論文發表於核心期刊《中國中醫骨傷雜誌》,被評為省級優秀論文三等獎。
2013年,余氏骨傷療法中的“水鬼蕉骨傷科臨床套用”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首批民間中醫藥特色診療項目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