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入門》是2008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江良、毛水泉、沈元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中醫正骨入門》由3位中醫正骨專家聯手編寫。全書分四章,扼要闡述中醫正骨的發展歷史和中醫正骨的基本知識,詳細介紹了人體各部位骨折的正骨手法、固定細則,以及中藥內服、外用的施治方法。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實用性強,是基層醫務人員、中醫愛好者學習中醫正骨的好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中醫正骨的發展簡史
二、中醫正骨的基本內容
(一)基礎知識
(二)臨床套用知識
三、中醫正骨的學習方法
四、中醫正骨的辨證施治
(一)病因病機
(二)骨傷四診
(三)辨證方法
(四)正骨施治方法
第二章 骨折診治
第一節 骨折的病因與分類
一、骨折病因
二、骨折分類
第二節 骨折論治
一、骨折診斷
二、骨折癒合和治療分期原則
三、骨折臨床癒合標準和骨性癒合標準
四、骨折治療
(一)骨折急救
(二)正骨復位
(三)夾縛固定
(四)藥物治療
(五)功能鍛鍊
第三節 頭部骨折
一、顱骨骨折
二、下頜骨骨折
第四節 胸部骨折
一、鎖骨骨折
二、胸骨骨折
三、肋骨骨折
四、脊椎骨骨折
第五節 上肢骨折
一、肱骨骨折
(一)肱骨外科頸骨折
(二)肱骨幹骨折
(三)肱骨髁上骨折
二、尺、橈骨骨折
(一)尺骨鷹嘴骨折
(二)尺骨上1/3骨折合併橈骨頭脫位
(三)尺、橈骨骨幹骨折
(四)橈骨幹骨折
(五)尺骨幹骨折
(六)橈骨遠端骨折
三、腕骨骨折
四、掌骨骨折
五、指骨骨折
第六節 下肢骨折
一、股骨骨折
(一)股骨頸骨折
(二)股骨粗隆間骨折
(三)股骨幹骨折
(四)股骨下端骨折
二、髕骨骨折
三、脛腓骨骨折
四、踝部骨折
五、跟骨骨折
六、踱骨骨折
七、趾骨骨折
第三章 脫臼診治
第一節 脫臼相關知識
一、病因病機
二、脫臼分類
三、關節脫臼主要症狀
四、關節脫臼併發症
五、關節脫臼治療原則
第二節 脫臼論治
一、下頜關節脫臼
二、上肢關節脫臼
(一)肩關節脫臼
(二)肘關節脫臼
(三)小兒橈骨頭半脫臼
(四)月骨脫臼
(五)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脫臼
三、下肢關節脫臼
(一)髖關節脫臼
(二)髕骨脫臼
(三)膝關節脫臼
(四)踝關節脫臼
(五)跖跗關節脫臼
(六)跖趾關節及趾間關節脫臼
第四章 筋傷診治
第一節 筋傷相關知識
一、致傷因素
二、筋傷與整體的關係
三、筋傷分類
四、筋傷診斷
五、筋傷治法
第二節 筋傷論治
一、頸部筋傷
二、胸部筋傷
三、上肢筋傷
(一)肩部筋傷
(二)肘部筋傷
(三)腕部筋傷
四、腰骶部筋傷
五、下肢筋傷
(一)髖部筋傷
(二)膝部筋傷
(三)踝部筋傷
附 治筋骨傷常用方劑組成
文章節選
第一章 概述
中醫正骨,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研究人體損傷性疾病的專門學科。它以中醫基礎理論為依據,論述因外力所引起的由上(頭部)至下(足部),由表(皮膚)至里(內臟)的皮、肉、筋、骨,以及臟腑、經絡、氣血損傷的各種病證。古稱“理傷”,又稱“折瘍”、“接骨”、“傷科”、“正體”、“金鏃”、“金瘍”等。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脛、疾止、疾骨等疾病的文字記錄。可以說,自中醫誕生之後,就有損傷病證的存在;從有文字記載。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中醫正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猶如一條大河匯集於浩瀚煙海的祖國醫學寶庫中。
一、中醫正骨的發展簡史
遠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在與自然災害和猛獸的抗爭中,常常發生損傷,出現骨折、脫臼、傷筋或外傷、內傷的疾患,為了對付這些傷痛,人們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些簡單、有效的理傷方藥,如用手按摩,用樹葉搗敷,用礦石粉止血等,這樣逐漸萌發了治傷的醫藥。
由於古人在生活、勞動中用石、骨製成了砭石、骨針、石鐮,因此亦為治傷帶來了醫療用具,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記載,“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在《史記·扁鵲倉公傳》中記載,“上古之時,……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臟”。說明古時已有專門的外傷科醫生並用特定方法進行治療。周代,由於醫政的設制,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之分,瘍醫即為外傷科醫生,其職責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
……
中醫正骨,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研究人體損傷性疾病的專門學科。它以中醫基礎理論為依據,論述因外力所引起的由上(頭部)至下(足部),由表(皮膚)至里(內臟)的皮、肉、筋、骨,以及臟腑、經絡、氣血損傷的各種病證。古稱“理傷”,又稱“折瘍”、“接骨”、“傷科”、“正體”、“金鏃”、“金瘍”等。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脛、疾止、疾骨等疾病的文字記錄。可以說,自中醫誕生之後,就有損傷病證的存在;從有文字記載。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中醫正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猶如一條大河匯集於浩瀚煙海的祖國醫學寶庫中。
一、中醫正骨的發展簡史
遠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在與自然災害和猛獸的抗爭中,常常發生損傷,出現骨折、脫臼、傷筋或外傷、內傷的疾患,為了對付這些傷痛,人們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些簡單、有效的理傷方藥,如用手按摩,用樹葉搗敷,用礦石粉止血等,這樣逐漸萌發了治傷的醫藥。
由於古人在生活、勞動中用石、骨製成了砭石、骨針、石鐮,因此亦為治傷帶來了醫療用具,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記載,“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在《史記·扁鵲倉公傳》中記載,“上古之時,……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臟”。說明古時已有專門的外傷科醫生並用特定方法進行治療。周代,由於醫政的設制,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之分,瘍醫即為外傷科醫生,其職責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