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本學說》是近代秦之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3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醫基本學說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者:秦之濟
- 類別: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
《中醫基本學說》是近代秦之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3年。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
《中醫基本學說》是近代秦之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3年。... 《中醫基本學說》是近代秦之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3年。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藏象五系統學說(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信息-能量-物質學...
經絡學說,即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 經絡學說是在陰陽五行學說指導下,與中醫學其他基礎理論互相影響、互為補充而逐漸發展...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
變蒸變蒸學說是中醫兒科基礎理論的五大代表學說之一,自古以來它與純陽學說,稚陰稚陽學說,易虛易實、三有餘、四不足學說,易寒易熱學說一樣受到廣大醫家的推崇...
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在現象、徵象,來研究人體內在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包括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經絡等全身...
《中醫神主學說》是現代王克勤編著的一部基礎理論類中醫著作。... 《中醫神主學說》是現代王克勤編著的一部基礎理論類中醫著作。作品名稱 中醫神主學說 作者 ...
中醫體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新興學科。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中醫體質學從基礎理論、實驗研究、臨床運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為中醫...
中醫五行是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在中醫方面的運用。五行學說是古人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
脈象學說Theory of pulse condition,來源於中醫學說。脈象學約有二千六百年的歷史,經過歷代醫學家不斷研究,不斷實踐,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診斷學科,有極其重要的...
據說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通篇是以黃帝與他老師岐伯的對話寫成,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奠定了中醫的理論基礎,後世的醫經多半從此書中衍生。
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 以氣血理論來辨治疾病的學說 目錄 1 解讀 2 中醫套用 氣血學說解讀 氣血學說的形成始於秦漢時代,最早的記載見於當時問世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
《中醫五臟相關學說研究》是由鄧鐵濤編,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主包括了中醫五行學說發展史、五臟相關學說引論等等。談中醫離不開五行,談中國傳統文化也離不開...
《中醫學新說》是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華山。... 《中醫學新說》是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華山。作者 張華山 ISBN 9787030148247 ...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第二節 五行學說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複習題
《中醫氣學說理論與臨床套用》是199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明輝。...
病因學說學說源流 編輯 關於中醫病因學的發展源流及分類,遠在《內經》理論...宋代陳無擇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在前人病因分類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因...
脈絡學說是對血管病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導價值的系統理論,指導提出“缺血區微血管保護——腦梗死治療新策略”,為腦...
新中醫基礎理論是由中西醫結合如何切入,這是個難題,但可以看出西醫講解剖,中醫講辨證施治。中醫的證候學說,正是對人體新陳代謝所表現出的功能狀態的研究。這種...
中醫學的氣學說,是研究人體之氣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與臟腑、精、血、津液之間關係的系統理論,與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有著明顯的區別。
正氣是指人體抗邪的能力。正氣是中醫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而言,通常簡稱為“正”...
《中醫學解難(各家學說分冊)》是現代天津中醫學院編寫,郭靄春審編的一部其他類中醫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