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獲得榮譽,教師簡介,
成書過程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是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基礎上,借鑑歷版教材相關經驗編寫而成。該教材的編寫得到了全中國中醫內科學界同行的重視並參與。其中,總論、心悸、胸痹、心衰由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張軍平編寫,感冒、咳嗽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林琳編寫,哮病、喘證由雲南中醫學院朱虹江編寫,肺癰、肺癆由山西中醫藥大學趙莉娟編寫,肺脹、肺痿由浙江中醫藥大學王真編寫,不寐(附多寐)、汗證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周亞濱編寫,頭痛、眩暈由陝西中醫藥大學王亞麗編寫,中風、痴呆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田金洲編寫,癲狂、癇證由湖北中醫藥大學丁硯兵編寫,胃痛(附吐酸、嘈雜)、胃痞由山東中醫藥大學曹志群編寫,嘔吐、噎膈(附反胃)由甘肅中醫藥大學舒勁編寫,呃逆、虛勞由南陽理工學院毛秉豫編寫,腹痛、泄瀉由首都醫科大學劉汶編寫,痢疾、便秘由廣西中醫藥大學唐梅文編寫,脅痛、黃疸(附萎黃)由上海中醫藥大學蔣健編寫,積證、聚證、鼓脹由湖南中醫藥大學熊焰編寫,瘦病、內傷發熱由安徽中醫藥大學方朝暉編寫,瘧疾、痙證由西南醫科大學汪靜編寫,水腫、淋證(附尿濁)由河北中醫學院許慶友編寫,瘙閉(附關格)、癌病、陽痿、遺精(附早泄)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吳勉華、葉放編寫,郁證、厥證由河南中醫藥大學蔣士卿編寫,血證、痰飲由福建中醫藥大學林平編寫,消渴、肥胖由成都中醫藥大學謝春光編寫,痹證、腰痛由貴陽中醫學院楊柱編寫,痿證、顫證由長春中醫藥大學王健編寫。總論由張伯禮審稿,肺系病證由林琳審稿,心繫病證由張軍平審稿,腦系病證由田金洲審稿,脾胃系病證、肝膽系病證由蔣健審稿、腎系病證由吳勉華審稿,氣血津液病證由謝春光審稿,肢體經絡病證由楊柱審稿。全書由主編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負責統稿審修。在審定、統稿過程中,天津中醫藥大學吳仕驥教授、肖照岑教授做出了相關的工作。
職務 | 姓名 | 所屬院校 |
---|---|---|
主編 | 張伯禮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吳勉華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
副主編 | 田金洲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林琳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
張軍平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
蔣健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
謝春光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
楊柱 | 貴陽中醫學院 | |
石岩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
編委 | 丁硯兵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王真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
王健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
王亞麗 | 陝西中醫藥大學 | |
毛秉豫 | 南陽理工學院 | |
方朝暉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
葉放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
朱虹江 | 雲南中醫學院 | |
劉汶 | 首都醫科大學 | |
許慶友 | 河北中醫學院 | |
汪靜 | 西南醫科大學 | |
林平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
周亞濱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
趙莉娟 | 山西中醫藥大學 | |
唐梅文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
曹志群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
蔣士卿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
舒勁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
熊焰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
學術秘書 | 闞湘苓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2017年8月,《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分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介紹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範圍、發展源流,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其特點和辨證治療方法。各論分八章,主要介紹62種常見病證,按肺系、心繫、腦系、脾胃系、肝膽系、腎系、氣血津液、肢體經絡病證順序排列。該教材主要使學習者掌握中醫內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症的一般處理原則,了解重點疾病的研究現狀。
教材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 第二節 中醫內科學術發展源流 第三節 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其特點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思路與原則 第一節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思路 第二節 中醫內科疾病的辨治原則 第三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概要 第一節 風寒暑濕燥火辨治概要 第二節 臟腑病證辨治概要 第三節 氣血津液病證辨治概要 第四節 六經、衛氣營血、三焦辨證辨治概要 下篇 各論 第四章 肺系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肺癰 第六節 肺癆 第七節 肺脹 第八節 肺痿 第五章 心繫病證 第一節 心悸 | 第二節 胸痹 第三節 心衰 第四節 不寐 【附】多寐 第六章 腦系病證 第一節 頭痛 第二節 眩暈 第三節 中風 第四節 痴呆 第五節 癲狂 第六節 癇證 第七章 脾胃系病證 第一節 胃痛 【附一】吐酸 【附二】嘈雜 第二節 胃痞 第三節 嘔吐 第四節 噎膈 【附】反胃 第五節 呃逆 第六節 腹痛 第七節 泄瀉 第八節 痢疾 第九節 便秘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是慕課課程“中醫內科學”的參考教材。
課程名稱 | 建設院校 | 授課平台 |
---|---|---|
中醫內科學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中國大學MOOC |
教材特色
《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以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辨證論治等“三基”內容為重點,體現了教材的傳承;基於臨床實踐,從知識綜合、知識轉化、知識運用角度設計臨證備要、名醫經驗等部分;基於擴展學生視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設計文獻摘要及數位化教材內容。在該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輯者根據“十三五”規劃教材提出的“正本清源,突出中醫特色”的編寫思路,既注重傳承性、穩定性,又體現中醫藥的創新性,突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傳授。
獲得榮譽
教師簡介
張伯禮,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於天津,河北寧晉縣人,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
吳勉華,男,1955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正校級調研員、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教學、臨床、科研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