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輻1號

中輻1號

中輻1號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甘蔗科研團隊)通過搭載神舟十號飛船自主選育(科5×川糖89-103)的太空輻射誘變甘蔗品種。

中輻1號出苗率63%。宿根性好,宿根發株率147%。分櫱期株型直立,分櫱強,分櫱率5.19%。株高357厘米,莖徑2.73厘米,有效莖8590條/畝。節間圓筒形,“Z”字形排列弱,蠟粉帶明顯,易脫葉。對除草劑不敏感。蔗糖當年11月至12月含量10.11%,蔗糖次年1月至3月含量12.76%,纖維含量10.35%。抗甘蔗黑穗病,高抗甘蔗花葉病,對除草劑不敏感,耐旱性較好,耐冷性稍強,抗倒性稍強。第1年新植畝產10657千克,第1年宿根畝產8049千克,第2年宿根畝產7856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輻1號
  • 登記編號:GPD甘蔗(2022)460011
  • 作物名稱:甘蔗
  • 品種類型:糖料類型
  • 選育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
  • 親本來源:科5×川糖89-103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擴展閱讀,

選育過程

為拓寬熱帶作物育種方法,加快培育優質新品種,2010年,中國熱科院設立了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希望通過太空育種創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質種質材料,選育出產業所需的優質、高產的品種。2013年,選送甘蔗種苗和微生物實驗材料搭乘“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輻射,開展航天育種工作。
中輻1號甘蔗就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簡稱:中國熱科院生物所)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甘蔗科研團隊以科5為母本,川糖89-103為父本進行雜交後獲得花穗種子,於2013年6月11日搭乘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輻射,在太空中飛行15天后返回地面,按照甘蔗雜交“五圃制”系統選育方法(選育人員:甘儀梅、楊本鵬、武媛麗、張樹珍、楊學、蔡文偉、馬子龍、彭李順、曹崢英、王靜毅、譚賢教)獲得的甘蔗品種。
2022年,獲得了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PD甘蔗(2022)460011”。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中輻1號出苗率63%。宿根性好,宿根發株率147%。分櫱期株型直立,分櫱強,分櫱率5.19%。株高357厘米,莖徑2.73厘米,有效莖8590條/畝。節間圓筒形,“Z”字形排列弱,蠟粉帶明顯,易脫葉。此外,中輻1號還適宜機械化收穫,具有較強的推廣性。
  • 品質:蔗糖當年11月至12月含量10.11%,蔗糖次年1月至3月含量12.76%,纖維含量10.35%。
  • 抗性:對除草劑不敏感。抗甘蔗黑穗病,高抗甘蔗花葉病,對除草劑不敏感,耐旱性較好,耐冷性稍強,抗倒性稍強。
中輻1號
中輻1號

產量表現

中輻1號第1年新植畝產10657千克,比對照新台糖22號增產34.50%;第1年宿根畝產8049千克,比對照新台糖22號增產20.30%;第2年宿根畝產7856千克,比對照新台糖22號增產33.30%。
在海南臨高試驗基地品種比較試驗中,中輻1號一新兩宿平均畝產為8854.00千克,比對照新台糖22號(6836.00千克)增產29.52%;平均畝含糖量為1243.10千克,比對照新台糖22號(977.55千克)增產27.16%。

適種區域

中輻1號適宜在中國海南瓊北臨高蔗區冬季或早春種植。

栽培技術

  1. 適宜在水田或有灌溉條件的貧瘠乾旱蔗區種植。
  2. 在中國瓊北蔗區適宜於冬植或早春植,畝下種量為2500~3500個芽。
  3. 種植時,施足基肥(畝施尿素30千克、普通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20千克),加強水肥管理,促苗齊苗壯,早施追肥,防田間積水。
  4. 收穫後,宿根蔗早開壟松蔸,早施肥管理,促早生快發。
  5. 比較晚熟,需要合理調整收穫時間,以達到最佳蔗糖分。

擴展閱讀

採用航天育種的手段選育新品種,對加快中國甘蔗新品種選育效率、促進甘蔗品種的更新換代、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具有現實意義。
未來科研團隊將充分利用南繁矽谷科技資源和航天育種平台,藉助海南航天事業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創新熱帶種業科技,培育更多熱帶作物優良新品種,助推熱作種業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