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金鑒自序

《中觀金鑒自序》是孫正德居士於2007年創作的一篇議論文體的序言,縝密論證緣起性空不堪為中觀之立論根本,並詳細剖析應成派中觀的落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觀金鑒自序》
  • 創作年代:2007年
  • 作品體裁:議論文
  • 作者:孫正德居士
  • 作品出處:《中觀金鑒—詳述應成派中觀的起源與其破法本質》
  • 作品題材:佛法宗教哲學
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中觀金鑒自序
佛法中觀之立論乃至中道之履踐,皆是真實可證、務實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毀壞、常不變異之真實理為根基。此真實理無論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時、恆恆時,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爾如是、永不顛倒之理成就性與如成就性。真實法性如是安住於法界,在在處處所呈現者皆是其無二之實性,有二者則非實性,有二者則落於兩邊之一邊,或具足兩邊而不涉中道;若不能處中而含攝兩邊,並且不落於一邊者,即非實性。意即具有實性之法性,方能處中而含攝兩邊,不餘一法而不墮一法,才是中觀立論之依據,才是中道履踐之行跡,才是佛於經中所說之古仙人道、古仙人徑、古仙人道跡。

   所謂二法者,例如:常、無常,生死、涅槃,有、無;或如空、有,我、無我等等,皆是二法,凡是因緣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念處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緣所生法,皆不是能夠含攝二法而不落於一邊者。例如色受想行識五蘊,是無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無真實我之法。因為,五蘊是因緣所生念念生滅變異故為無常法,五蘊乃本無今有而有生相與死滅相故為生死法,五蘊乃三界中之有法故為世俗有,五蘊乃為人我法故有妄計之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非無相之無我法。五蘊之法相既是無常生滅有為,從其無常、不住、不自在、不堅固、緣生緣滅之體性,以比量而說五蘊之體性為緣起性空,故一切有為法之緣起性空仍然是落於有為法屬性之一邊,此中道理乃是運用世間之邏輯思考即可輕易歸類而得知者,並非親證實相者所得之般若智慧。五蘊法無有真實常住之實體與自性,故五蘊法落於無常邊,從五蘊法之生滅現象歸類而得之緣起性空,必然是依附於無常的五蘊而存在的法性,當然不可能超越五蘊法之體性,故緣起性空不可能反而成為有真實體與自性之常住不壞法,緣起性空更沒有道理成為能夠含攝空有二法不落於空或有一邊之無二中道法性。
   若以緣起性空為中道法,則緣起性空應屬於實體法之體性,亦應是出生五蘊等法而可表顯為世出世間法之實相,是則應當不屬於因所作之法,應是能持諸業種不壞隨眾緣之聚集而成就諸法者,才能雙具常與無常、生死與涅槃、空與有等無二實性。然而色受想行識五蘊法中每一法皆不離因所作,皆無有常住之實體以及自性,故五蘊法中無有一法常住而能成為緣起性空究竟所依之實體;故緣起性空雖依五蘊而存在,而五蘊實依另一能出生五蘊之實體而存在,此實體方是緣起性空之究竟所依;所以者何?若無五蘊即無緣起性空故,若無實體如來藏心即無五蘊故。
   緣起性空純粹是有為法之現象,依於無常有為之五蘊而存在,是能依之法,所依為五蘊;故不能憑空想像其另外具有常、涅槃等無為體性,故緣起性空無有堪能成為中觀之立論根本。一切法緣起故無有自體性之無自性空,並非常住不滅之空性;無自性空乃是緣起法不可改變之本質,然而無自性空並無任何功能與體性可稱為空性,乃是諸有為法緣起無常生滅、無自體性之現象,故緣起性空乃是依無常生滅之法而存在者,並無自體性,不應建立為萬法之根本,當然不可說為實相或中道。若說緣起諸法之生住異滅是由於無自性空卻有法性作用而產生,則無自性空應為緣起諸法生起之所依,亦應當能夠持緣起諸法,應當是世尊於經中所說能遍興造一切趣生之如來藏,則如來藏成為緣起法、成為無常之法;然無常之法如何可稱為如來之藏?無自性空又如何能出生萬法?故緣起法是無有自性之無常空,並非有真實法性而能出生萬法之空性,空性乃是指如來藏所具有無二實性之真如佛性。
   具有無二實性者,表示此法體同時具有我與無我之真性、生死與涅槃之真性、空與有之真性,雙照二邊而不墮二邊、真實不虛理不顛倒,才可稱為具有中道性之法體,才可使實證此法體者能現前觀察其不落於兩邊之中道性而稱為中道觀行——中觀。何種法性可稱為我之真性?應知即是具有真如體性者,此心體性非因所作而得,此心體性常不變異,於一切境中從不動心,永遠如如不動而自在,並能應物現形而生萬法,具有此真實與如如體性者方可稱為真如之法,方屬常住不壞之真我。要須法體本身猶如金剛不可沮壞燒滅,理體真實不虛非假名安立不妄倒者始稱為真;法體本身要能隨順一切業緣而成就呈現業果,不於所呈現之業果內容有所欲貪或厭舍,要恆隨順眾生、不於一切六塵中見聞覺知,不與種種煩惱相應、體性不受染污,清涼寂靜涅槃體性常不變異,故稱為如。
   十方諸佛皆說具有真如體性者,即是各各有情皆有之如來藏阿賴耶識,又名異熟識、阿陀那識、無垢識,或稱為本識、入胎識、第八識,或稱為心、真如。故具有真如體性者乃是心體,如來藏心體因為具有真如性與佛性,故於經中世尊以真如佛性稱為真我。此如來藏心體非從因所作,而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皆需要依止根塵觸之方便才能生起,若有一緣不具足則無從現起,六識現起後才有接續之受想思心所法運行,非能獨自存在者;五根更需要藉父精母血、業緣、四大養分及心真如之運作才能成熟長養,染污意根末那識亦需無明、我執煩惱為因及心真如之流注種子,才能現前不斷;故五蘊皆是從因所作,五蘊無有常住之體性,則依五蘊而有之緣起性空亦非常住法,當知絕非真如。非因所作之法體乃是本來無生者,既無有生則無有滅,不生不滅者才是常住法體,常住法體不可毀壞,故能任持各各有情無始劫以來所造一切善惡業種而不壞不失,故能貫穿三世而如實成就因果,故常住法體具有真如佛性才可稱為真我。
   如來藏心體即是常住法體,其真如佛性常不變異,而心體所持之有漏法種隨於所生現之五蘊十八界法之薰習而變異,故如來藏心體含攝了常法與無常法,卻不墮於單純之常邊或者無常邊。如來藏心體本來無生故無有死,不生不滅故無有生死;而如來藏心體執持著借業緣所變生之五蘊,使之生住異滅而顯示五蘊之緣起性空,故緣起性空是枝末法而非實相法。由於如來藏心體不生不滅,故五蘊得以生死、死生不斷,故說涅槃與生死皆是因如來藏心體而施設,故如來藏法性即是涅槃與生死不二之實性。而如來藏心體之真如體性同時具有二種無我之真性,如何是無我之真性?人無我與法無我即是無我之真性,本來具足而非經由修除煩惱才生現者方為真性。繫於三界之五蘊乃是因為人我執未斷故不能止息於生,若將緣於五蘊而得之人我執斷除,於此出生五蘊人無我之解脫智慧,因此而斷除後有五蘊出生之因;如是之無生乃攝屬滅而無生,所生人無我之智慧與滅而無生,皆屬從因所作者,故不得稱為人無我之真性。如來藏阿賴耶識借眾緣變生五蘊人我法,心體自身不於五蘊人我執為實我,僅是隨順於五蘊人我等法而運行,一向如是從不改易之體性稱為大乘人無我,或稱為人我空所顯真如,才是所說之人無我真性。單純五蘊本身僅為人我之範圍,經論中所說之法我皆與阿賴耶識性與異熟性有關,故法我執即是屬於染污末那識遍計執如來藏心體之各類功能體性為我與我所相所產生;如來藏心體一向離於言說與諸想,自心如來藏所現之似能取與所取諸法本來即無常住不壞之實我相,故此隨緣生現諸法之離言法性,即是大乘法無我真性,或稱為法我空所顯真如。
   由於如來藏心體之真如法性常不變異,故以此而稱為我之真性;此我之真性即是勝義有而非世俗有,又真如法性即是人我空與法我空所顯之實性,故以此而稱為無我之真性;此無我之真性即是勝義空性而非世俗有之緣起性空,故說如來藏心體之真如法性雙具實我之真性與無我之真性,同時具有實我與無我無二之性、空有無二之性,此無二之性才是實性,才是永遠不墮斷常二邊之中道性。實證如來藏心體之所在,而能夠現前觀察如來藏心體實我與無我無二之性、空有無二之性者,方能真正遠離空有二邊而雙照空有二邊,才是真實之中觀行者。眾生依止於五蘊中眼等六識之見聞覺知,而分別五蘊為我與我所,五蘊法乃生滅無常,無有真實自在之體性,非真實我。故緣於五蘊妄分別為實我與我所者即稱為我見,我見乃惡見煩惱所攝,是因為無明而顛倒分別所得者。二乘聖者斷除我見我執以後所得之無我智慧,乃至所證之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皆是依於如來藏心體──阿含中說為住胎出生名色之識──而施設者,因為五蘊法滅後之無生乃是空無,空無即是斷滅,空無本身無有實體與法性可稱涅槃,若空無與滅相本身即是涅槃,則世尊不應訶責外道之五現涅槃,何以故?若以空無為涅槃之實際,是為戲論;若明知是戲論法,外道已皆不能接受,如何能夠接受世尊訶責彼等尚存世俗有之五現涅槃?又戲論法,佛弟子亦不能接受,若非實有如來藏心體之本來涅槃法體為涅槃之實際,則緣起性空即難免墮於斷滅戲論,則世尊所宣說之苦滅解脫道有本際、真實、法、如......不生不滅,即成妄說;如是必無佛弟子願意滅除五蘊中識蘊之我見,亦必定無有佛弟子能證阿羅漢果而於舍報入無餘涅槃,故知常住不滅之實體方是二乘解脫道所證涅槃之根本依,能令二乘涅槃不墮斷滅空故,法界實相本來如此故。
   真如佛性真我之性,自從世尊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於天竺,對佛弟子開示悟入而流布於世間,未能實證如來藏心體者對於此真我之性百般思惟揣測之後,或有以大自在天為常住能生一切法之真我,或有以老母娘為常住能生一切法之真我,或有以極微為常住能生一切法之實體,或有以意識心所受、所想、所思之境界為真我等等。真如佛性中道之性為一切於無常有為法中欲尋求依止者所思慕著,古來儒家、道家亦崇尚於理想之中道無我境界而作詩興文;然而皆未能如實了知五蘊虛妄之內涵,仍不具五蘊無我之佛法正知見,往往認取五蘊中之意識為真實不壞我,非是能斷我見、具足初分解脫知見者;如是諸人所思、所想、所說之無我境界,皆不離於我見所系之妄想所成,故將意識處於種種差別境界之心境稱為無我真如空性者,古今大有人在。意識心境界乃是一般我見堅固難壞而錯悟之凡夫所能到之最終邊際,若欲隨於般若經、方廣唯識經典說般若空乃至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僅能以意識或者六識領受六塵之粗細差別,作為想像具有空有不二之般若空性境界。
   世尊於經中處處宣說般若空性不生不滅,而意識心於現實面之體驗與醫學常識經驗中,皆認定是可中斷之法,世尊於三轉法輪中皆說意識是意法為緣所生之法,或說意識是根塵觸三法方便所生;在這樣的前提下,以意識為中心宗旨者,即不得不想像著有較細之意識存在,稱其為細意識。說此細意識不生不滅,能夠執持業種從過去世入胎來到現在世,又能從現在世持種去到未來世。隨即住於意識之境界中想像著有細意識存在,於是有主張於定中一念不生之意識、離念靈知之意識、領受虛空粉碎或者大地落沉境界之意識、放下我所煩惱之意識等等即為不生不滅之細意識,妄言實證此等意識細心者即是實證般若空性,堅持般若空性即是細意識之清淨體性。實質上,意識乃是緣起所生之法,此乃一切南傳北傳學人所不能否定者,卻又無法理解及接受,於是矛盾地將此意識之緣起想像而歸屬於細意識所具般若空性所生之自體;故自世尊大般涅槃以來,由於聲聞佛教部派之發展演變過程中,一直未能如大乘佛教諸菩薩們實證如來藏之存在,而以六識論作為佛法實相最終之論述者,即對於五蘊緣起法大加推崇,否定另有真實如來藏阿賴耶識之存在,所說緣起性空之內容,皆不離於意識乃緣起所生,而想像細意識具般若空性不生不滅,當他們如是誤會解脫道而歌頌著緣起甚深極甚深之時,卻不知是完全墮於意識境界之我見系縛中,此乃千年以來令一切大乘護法菩薩悲憫不忍之處。
   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龍樹菩薩、提婆菩薩、玄奘菩薩等人,皆於其所處之年代中,以其實證如來藏並發起道種智而欲護法救濟眾生之悲勇胸懷與聖智,致力於破除如是六識論惡見、惡取空法者。其中龍樹菩薩所造之《中論》,即是以如來藏阿賴耶識本來具足之真如佛性中道空性為立論之根本,論述辨別有為法之緣起無自性空、無為法之勝義無自性空,以破斥彼等惡取緣起之五蘊有為空為不生不滅之法者。然而,卻有傳承於聲聞部派佛教,認取六識為佛法根本之清辨、佛護、安慧等人,以其惡取空法之惡見而造論扭曲龍樹菩薩之《中論》義,以意識心之境界曲解其義而妄說中觀,將意識境界想像之緣起中觀推崇為最究竟。復有天竺密教之月稱繼承於佛護釋義龍樹菩薩《中論》之諸多主張,並造《入中論》推崇彼等所錯解之中觀為成就佛道之究竟法義,並公然毀謗如來藏阿賴耶識為方便說而非實有,後由宗喀巴另造《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做為推廣之傳承;傳至今時,由印順主動繼承其六識論邪見,反而誣衊真正中道實相之如來藏心為外道神我。實修雙身法之月稱及其傳承者寂天、阿底峽、宗喀巴、達賴等人,以及未修雙身法之印順法師,皆欲以彼等所錯解之中觀非破他人於佛法之正確主張,借著破斥他人之過失來凸顯自宗無他人之過失,宣稱彼所立中觀之宗旨能夠成立,如是而稱其所宗之中觀為“應成派中觀”。
   應成派中觀由實質為西藏喇嘛教之蓮花戒、阿底峽、宗喀巴等接續傳承下來,以練寶瓶氣、明點脈氣、拙火、虹光身、男女雙身合修等種種索隱行怪之修法為行門(詳細內容請參閱平實導師所著《狂密與真密》共四輯),卻以其應成派中觀惡取空法來破壞佛法之本質,攀緣於佛教般若中觀教理,打著大乘佛教之旗幟,成為現代無眼凡夫所推崇之“藏傳佛教”,本質全與佛教教義及實修無關,屬於“非佛教”。應成派中觀自月稱以來(尤以宗喀巴為甚),慣常於抄襲彌勒、龍樹、無著等菩薩論著之文字做為彼等著作之內容,再加以曲解,成為彼等意識境界妄想所成之法義,並且大膽的妄下定論說是龍樹等菩薩之真意,如是使一切無擇法眼之顯教阿師信以為真,紛紛熱衷於修學彼等以意識為宗旨之應成派中觀邪論。佛陀以如來藏真如佛性般若空性中道為根本之教法,由西藏喇嘛教(西藏密宗)披著佛法之外衣吸取佛教之資源,而由顯教出家法師受大眾對如來生信所給予之供養,以佛教僧寶之身分否定如來藏阿賴耶識正法,其所依據之根本即是應成派中觀以意識為宗旨之種種謬論。近年已故之印順比丘即是弘揚應成派中觀之集大成者,所著《成佛之道》、《唯識學探源》、《中觀今論》等妙雲集之書籍,皆是以應成派中觀之理論為基礎,再予以傳承流布,現今台灣與內地之佛學院所修學者,多數是印順比丘為弘傳應成派中觀六識論所寫之著作,如是惡取空破壞佛法之藏毒幾乎將佛法破壞殆盡,此絕非受到藏密應成派中觀所攀緣附會之彌勒、龍樹、無著、世親等菩薩樂於見到的。
   應成派惡取空中觀已滲入台灣及內地各大寺院及大山頭,弘揚世尊如來藏阿賴耶識正法者,反而受到彼等之抵制與非毀;然由於世尊如來藏正法之威德力,正覺同修會大力弘揚如來藏正法而不鬆懈,使得各大寺院及大山頭之名聞利養受到動搖,彼等為鞏固既有之勢力,一律禁止信眾閱讀平實導師所著弘揚如來藏正法之書籍,並以邪魔外道之稱妄加於平實導師,迫使信眾生起恐懼心而不得親近正法聽聞薰習與修學之,如是皆是以意識為宗旨之應成派中觀藏毒所引生之病徵。應成派中觀之立論與月稱、蓮花戒、阿底峽、宗喀巴彼等所寫之書籍,挾雜著諸多大乘菩薩修學無生法忍道種智與大乘止觀之種種名相,將深妙法予以淺化俗化,再將彼等錯解之聲聞解脫道妄說為成佛之道,以純意識之想像曲解佛法名相,顛倒妄說與想像之極成,即是應成派惡取空中觀的六識論邪見。由於月稱等人並非對佛與佛法有基本之正信,對於經典中佛所宣說之法義並不完全信受與認同,若遇經中提到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切有情有第八識心等與彼等之立論不符者,即以彼經為不了義或者隨意轉計為非真實經義,企圖模糊焦點及籠罩他人,是屬於嚴重缺乏佛法正知見之流,尤其匱乏阿含解脫道之基本知見,故彼等之信念中上師之地位高於佛教三寶,自創非佛法之法與禁戒(三昧耶戒——受密灌以後若有一日不修雙身法,即是犯戒),亦是彼等輕毀佛法之手段。
   一切皈依佛教三寶、依止佛戒之顯教寺院,皆應回歸世尊如來藏阿賴耶識正法之教,首要即應將破壞佛法最嚴重之應成派中觀邪論予以揭露,並將長期以來被彼等混淆似是而非之一切法空、一切法無自性、有因有緣之緣起性空等真實理予以辨正分明,以救護受到惡取空法矇騙而隨著誹謗菩薩藏——如來藏阿賴耶識之諸多無知受害者,能於今世因閱讀此書之緣而遠離惡見,並能懺悔所犯誹謗菩薩藏,成就一闡提罪之無間地獄業,發起善根護持正法、修學正法以求實證如來藏,奠定菩薩道正修行之根基,增長擇法覺分以驅逐密宗外道法於佛門之外,不令世尊正法受到玷污。為令閱讀者能一覽應成派中觀立論根本皆屬意識境界之全貌,茲於序中略舉重點簡述如下:
   一、主張我見之所緣為細意識而非五蘊
   公然違背世尊於阿含四部所說五蘊為我見之所緣,只因未曾了知我見之內容,一向受到我見煩惱之系縛與作用故。
   二、主張分別所稱之假名我 乃是源自於細意識
   欲將分別所得之五蘊我與世尊所說之如來藏我混為一談,只是要將意識細分之細意識偷天換日,取代世尊所說常住之本住法如來藏心。
   三、主張細意識不可摧破,故依止細意識所假立之我 性空唯名
   認取細意識為真實常住法,稱五蘊假立之我唯有名無真實自體性,欲以純虛妄法顛覆世尊所宣說之——以本識第八識真實如來藏阿賴耶識(異熟識)所幻化之法為假法的萬法唯識說。
   四、主張意識及五識之能取境界自性為本住法性,以成立其性空唯名而有作用之中道說
   認為我之名稱可破而六識之見聞等性不可破,故於受用男女邪淫身觸為樂時,心中安住於無自性空之作意的當下,即稱之為無我之樂空雙運境界,此乃一切欲界有情最粗重之欲界系縛相貌,解脫且不得,何有般若中道可得?
   五、主張外境實有,有極微實體為六識所緣
   不許實有阿賴耶識故妄想六識能緣極微而變現外境,妄想六識具有阿賴耶識心體所具之大種性自性,然而六識實為依他起性,無有真實之自體性。
   六、主張見聞等性無有假名我之無真實能取所取性故空
   假名我唯有其名而無真實體性,故而認取見聞等性能取與所取為真實,更無有異體為能取與所取;此乃仿效世尊宣說本識第八識能生現七轉識見分與六塵相分,六識無有真實之能取與所取性,六識所分別唯第八識所現非真實外境。心體目標完全不同,法義完全濫用扭曲,見聞等性僅是六識之識性故,無有真實常住之自性,非是般若空性,與本識第八識如來藏之真如佛性體性截然不同故。
   七、主張細意識是空性心能持業種入胎結生相續,能生能持蘊處界
   細意識仍然是意識,屬於五蘊中識蘊所攝,是有生有滅之有為法。而世尊說能持業種入胎結生相續之識,能興造變生及執持蘊處界者乃是第八識,不是意識乃至意識再細分之細意識。
   八、主張意識之一分細意識假說為阿賴耶識
   經中世尊處處宣說阿賴耶識,彼等為維護其以意識為宗旨之六識立論,否定實有阿賴耶識而以意識之一分細意識妄說之為實,以誑騙他人。
   九、主張緣起無自性空——有空性,假說為如來藏
   推崇緣起為究竟,骨子裡卻是暗將意識擴充其永不可能具有之中道空性,妄想意識為不生不滅,故否定實有如來藏以保其宗。
   十、主張證得細意識我、破除假立之我性,即是破除法我執證得解脫成佛
   自身陷於煩惱障與所知障中,妄想彼藏密之行門能夠即身成佛,妄想能夠於極短時間成佛故而勝過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證,不信受佛而所說非佛法並自許超越佛者,誠可信乎?
   應成派中觀主張一切法緣起性空而有作用即是中道之法,此說與其所立“一切法空、無有纖毫自體性”之宗旨完全相違背。因為,見聞覺知性之作用亦是因緣所作而無有常住性,必定要有所依、所緣才能成就之自性,無有堅固性的緣故;因此,彼等之一切法緣起性空而有見聞等作用,全然屬於有為有作之無常法,違背了彼宗自教所立中道之依憑,自宗已乖,所立又如何順成?見聞等性若是本住法性,亦與現量相違背,因為現量中可知有情夜夜眠熟無夢時或者頭部受創悶絕時意識皆已斷滅,稱為無有意識或失去意識,此時已無見聞覺知現前故;若屬本住法性則應有不生不滅之體性,故主張見聞等性為本住法性者,於自相共相皆有現量相違之過失。應成派惡取空中觀所立宗旨不僅與自教相違、與現量相違,亦經常自語前後相違,對於意識時而說為即蘊、時而說為離蘊,反反覆覆,更與至教量相違,何以故?世尊於經中處處宣說意識乃意法為緣所生、意識攝屬五蘊中之識蘊、眼見耳聞等覺知性皆屬於人我法,故意識以及見聞覺知性無有絲毫之本來自在性,意識以及見聞覺知性非常住之本住法性;應成派中觀所主張既然違背世尊之至教量,則不能入於佛法之流,違佛所教即不能歸屬於佛教之宗派。
   惡取空者亦同時墮於增益執與損減執。於五蘊法中增益其中之意識具有常住之本住法性,又妄想緣起性空有能作用之空性不滅,故以五蘊法性空唯名有作用而稱中道,此即是增益執,因為五蘊法自身之範圍是純有為法而無有不滅之空性存在故。而增益執最主要的原因即是遍計執性所攝我見之作用而產生,由於我見之作用使得彼等應成派諸人難以否認意識之常住性,因此不許實有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存在,皆以性空為宗旨而將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及其無量功德法皆撥為方便稱名所說,實無如來藏及其功德法,如是又墮於損減執中。既已損減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則所說之一切法空無有自性,皆成為無依無憑之戲論;復將見聞覺知性增益為不滅之空性,以此而妄行月旦一切正法,則已墮於惡見與見取見中。如是之應成派中觀既無中道之實質根本理體,所說之義,後不順前、義不符體,故應稱為“喇嘛教應成派惡取空偏論”,方是彼等之正名。
   承蒙佛菩薩之冥助與攝受,以及護法菩薩種種善巧之護持,正德得能以此不堅固之身命,運用平實導師傳授之種智知見,通過申論辨正佛菩薩經論之真實意旨,將應成派諸多挾雜冒用世尊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正法名相,使人混淆不清、似是而非之鍍銅假金真相,據實公諸於世,救護有緣佛子得以遠離彼等惡見;冀望佛之如來藏正法弘傳,能因遠離應成派藏毒之戕害而回歸正確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真修實證,一切受到世尊正法攝受之眾生,能因此遠離三惡道之苦因與業報,正法法脈能於世間永不失滅,直到當來彌勒尊佛降生人間。願以此護持正法功德供養釋迦世尊,並期望能以供養世尊之功德,報答平實導師此世傳授如來藏正法之恩於千萬分之一;系緣於正法,依止如來藏真如佛性“空、無相、無願”所行之中道性,於涅槃生死無二、我無我無二之中觀履踐當中,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之菩薩大行。
   菩薩戒子 正德 謹序
   公元二零零七年 處暑 於正覺講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