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縣水利志》是中衛縣水利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衛縣水利志
- 作者:中衛縣水利志編寫組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楊剛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採用橫排門類,縱述實事的結構形式,套用志、記、傳、錄、圖、表等體裁編纂而成。全志分概述、大事記、自然條件與水資源、水旱災害、引黃灌溉渠系、排水系統、揚水灌溉、小型水利、防汛與抗洪、水土保持、水利科技、治水人物、水利管理、附錄,共十二章約10萬字;除卷首外,正文一般有章節目三個層次,圖表附於有關章節之中。本志上限追溯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下限止於1987年(個別事件延至1988年)。
作品目錄
封面
中衛縣水利志
圖片
美利渠引水(湃)全景
黃河流入寧夏中衛
美利渠首閘
沙漠中建成的北乾渠
北乾渠灌區開發成果
沙漠中建成的北乾渠
南山台子一泵站
南山台子揚水灌區開發
水車
小高抽
黃河護岸碼頭
長流水小流域治理成果
崾峴子溝山洪導引
植樹護渠
沙漠中建成的果園
一九四五年中衛縣水利圖一九四五年實測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自然條件與水資源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地質地貌
第三節 土壤與植被
第四節 氣候
第五節 水資源
一、黃河過境水
二、境內降水與徑流
三、地下水
第六節 水資源利用
一、農業用水
二、工業及生活用水
三、水能資源
第二章 水旱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洪災
一、山洪
二、河洪
第三節 澇災
第四節 其它災害
一、冰河封凍
二、大風
三、地震
第三章 引黃灌溉渠系
第一節 美利渠
一、沿革
二、渠系構成
三、主要工程
四、歲修
五、灌溉效益
第二節 羚羊角渠
第三節 羚羊壽渠
第四節 羚羊夾渠
第五節 七星渠
第六節 躍進渠
第四章 排水系統
第一節 第一排水溝
第二節 第二排水溝
第三節 第三排水溝
第四節 第四排水溝
第五節 北乾溝
第六節 第六排水溝
第七節 第八排水溝
第八節 宣和擋浸溝
第五章 揚水灌溉
第一節 水車
第二節 小高抽
第三節 同心揚水工程(縣境內)
第四節 南山台子揚水工程
一、設計與施工
二、灌區開發
三、現況
第六章 小型水利
第一節 農田水利建設
第二節 截引潛流
一、新水截潛工程
二、党家水截潛工程
三、窯洞水截潛工程
四、紅圈子尹東截潛工程
第三節 水庫
一、新水水庫
二、寺口子水庫
三、孟家灣塘壩
第四節 抗旱打井
一、起因與經過
二、井灌區建設
三、投資與效益
第五節 人畜飲水
第七章 防汛與抗洪
第一節 境內黃河
第二節 黃河治理
一、規劃
二、河防工程
三、典型實例
第三節 山洪防治
第四節 抗洪紀實
一、1964年河洪
二、1981年河洪
三、1984年山洪
第八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成因
第二節 水土流失形式
一、風力侵蝕
二、水力侵蝕
三、重力侵蝕
第三節 水土流失治理
一、水土流失類型
二、水土保持始末
三、小流域治理
第九章 水利科技
第一節 主要水利技術
一、草土埽工
二、臥魚
三、草土砌石閘
四、水磨
五、渠道“U”型砌護
六、渠道塑膠薄膜防滲
七、渡槽防滲劑
第二節 水文觀測與研究
一、黃河水文觀測
二、灌區量水
三、地下水觀測
四、電測找水
第三節 科研組織及成果
第十章 治水人物
第一節 傳記
一、蘇芳
二、周金彥
第二節 記事
一、毛鵬新開美利渠口
二、高士鐸興修中衛水利
第三節 名錄
第十一章 水利管理
第一節 組織管理
第二節 工程管理
第三節 用水管理
第四節 經營管理
一、資金管理
二、物資管理
三、水費與征工
四、綜合經營
第十二章 附錄
一、美利渠記
二、美利渠碑記
三、張家水車的傳說
四、明·嘉靖時期灌渠情況
五、清·嘉慶時期灌渠情況
六、中華民國時期灌渠情況
七、詩詞
八、中衛縣引黃灌區灌溉用水公約( 1963年)
九、中衛縣引黃灌區水利管理制度(1979年)
十、中衛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區域灌溉工程體系管理的通告
編後記
中衛縣人民政府水利電力局檔案衛水電發(1989)22號
寧下回族自治區中衛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檔案衛志辦發(1989)11號
《中衛縣水利志》編審領導小組
編寫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