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

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

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07-01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
  • 作者:高益民
  • ISBN:9787122026989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7-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高益民編
叢 書 名: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026989
出版時間:2008-07-01
版 次:1
頁 數:29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醫學 > 藥學

內容簡介

“大病到醫院,小病到藥店”,自我藥療對廣大百姓已不再陌生。對於常見的小病輕症,百姓完全可以通過自我辨證,選擇適宜的非處方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雖然中藥自古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但“是藥三分毒”,若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反應。為方便廣大百姓認病和對症選藥,減少用藥的盲目性,我國著名中醫藥專家高益民教授領銜撰寫了《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
《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第一部分為OTC的基礎知識,主要介紹中藥OTC的特點、辨病選藥原則等;第二部分以各科常見症狀為綱組織編排,收錄中藥非處方藥3000餘種。每類症狀採用如下框架來講述。
[辨症認病]先辨識症狀,然後根據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初步判斷是什麼病,最後根據常見的病症類型合理地選擇用藥。
[自我藥療]根據藥物的功能舉例在同類藥品中加以選擇。
[注意]簡要地介紹辨病用藥的注意事項。避免選藥不當、用藥過量或者藥物過敏等。
[備註]告知某種藥物使用的特別注意事項。《中藥非處方藥安全使用完全手冊》非常適合家庭自我藥療、店員指導購藥及基層醫務人員看病下藥時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高益民,1932年3月生。l955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1962年結業於北京市第一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主任醫師、教授。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顧問;衛生部第一屆至第三屆新藥審評審員會委員,北京市第二屆新藥審評審員會副主任、第三屆新藥審評審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第七屆委員·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北京佰瑞福世聯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兼中國老教授學會醫藥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鮮藥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鮮動物藥研製中心研究員。
曾任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中醫教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衛生局中醫處處長。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者”。
主要從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研究和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教學工作。擅長治療疑難雜病、免疫性疾病及亞健康中醫干預。

目錄

非處方藥基本知識
1. 中藥OTC向我們走來
2. 學會自己給自己看病、買藥
3. 實行藥品分類管理好處多
4. 中藥OTC的特點
5. 藥品分類管理與其價格無關
6. 中藥OTC的劑型以套用方便為原則
7. 中藥OTC的“單幹戶”與“雙肩挑”
8. 中藥OTC分甲、 乙兩類
9. 中藥OTC的標識、警示語和忠告
10. 學會安全使用中藥OTC
11. 避開自我藥療中的誤區
12. 自我藥療中也會出現“配伍禁忌”
13. 自我藥療中妊娠用藥禁忌
14. 自我藥療有關“服法”的說明
15. 服用中成藥不宜用茶水送服
16. 自我藥療應注意時限的提示
17. 自我藥療中也會出現“虛不受補”
18. 自我藥療與過敏體質
19. 自我藥療與“發物”
20. 在自我藥療中盲目忌口不可取
21. 細說中藥OTC的不良反應
22. 對能引起中毒的中成藥應當特別警惕
23. 關於中藥處方藥調整為非處方藥的問題
24. 中藥OTC的品種也會有所更新
中藥0TC的安全使用
1 內科用藥
1.1 感冒類
1 1.1 風寒感冒藥
1.1.2 風熱感冒藥
1.1.3 氣虛感冒藥
1.2 署濕類
1.2.1 暑熱證藥
1.2.2 暑濕證藥
1 3 咳嗽類
1.3.1 風寒咳嗽藥
1.3.2 風熱咳嗽藥
1.3.3 燥邪咳嗽藥
1.3.4 痰濕咳嗽藥
1.3.5 痰熱咳嗽藥
1.3.6 陰虛咳嗽藥
1 3.7 其他咳嗽類藥
1.4 哮喘類
1.4.1 寒喘藥
1.4.2 熱喘藥
1.4.3 虛喘藥
1.5 嘔吐類
嘔吐藥
1.6 傷食類
1.6.1 飲食傷胃藥
1.6.2 脾虛食滯藥
1.6.3 肝鬱食滯藥
1.6.4 胃熱食滯藥
1.7 胃脘痛類
1.7.1 寒邪犯胃藥
1.7.2 飲食停滯藥
1.7.3 肝氣犯胃藥
1 7.4 脾胃虛寒藥
1.7.5 瘀血停滯藥
1.7.6 胃陰虧虛藥
1.7 7 肝胃鬱熱藥
1.7. 8 其他胃脘痛類藥
1.8 胃脹類
1.8.1 脾胃虛弱藥
1.8.2 痰濕中阻藥
1.8.3 飲食停滯藥
184肝鬱氣滯藥83
19泄瀉類84
191濕熱泄瀉藥85
192脾虛泄瀉藥86
193脾腎陽虛藥87
110便秘類87
1101腸腑實熱藥89
1102脾腎陽虛藥91
1103陰虛腸燥藥91
111頭痛類93
1111風寒頭痛藥94
1112風熱頭痛藥94
1113血瘀頭痛藥94
1114肝陽頭痛藥95
1115血虛頭痛藥96
112郁病類96
1121肝氣鬱症藥97
1122肝火鬱症藥98
113不寐類98
1131心血虧虛藥100
1132心氣虛證藥101
1133心脾兩虛藥102
1134陰虛火旺藥103
1135痰熱擾心藥104
1136肝鬱化火藥104
114眩暈類104
1141風熱上擾藥105
1142肝陽上亢藥105
1143血虛頭暈藥106
115暈動證類106
暈動證藥107
116卒中後遺症類107
卒中後遺症藥108
117虛證類108
1171氣虛藥110
1172血虛藥114
1173氣血兩虛藥116
1174陰虛藥121
1175陽虛藥126
1176陰陽兩虛藥132
1177其他虛證藥134
118實火證類134
實火證藥135
119痹證類137
痹證藥138
2外科用藥140
21燒燙傷類140
燒燙傷藥141
22凍傷類142
凍傷藥142
23蟲咬類143
蟲咬藥143
24癤腫類144
癤腫藥146
25痔類147
痔瘡藥148
3婦科用藥152
31月經不調類152
311氣血虛證藥154
312血瘀證藥158
313血熱證藥160
314氣滯證藥161
315脾腎虛證藥162
32痛經類163
321氣滯血瘀證藥164
322寒濕凝滯證藥167
323氣虛血瘀證藥168
33帶下類169
帶下藥170
34絕經前後諸證類176
絕經前後諸證藥177
35乳汁不下類179
乳汁不下藥179
36經前期緊張綜合徵180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藥180
37婦科外用類藥181
婦科外用藥182
4兒科用藥184
41小兒感冒類184
411風熱感冒藥186
412暑濕感冒藥188
413氣虛感冒藥188
42小兒咳嗽類188
421風熱咳嗽藥190
422痰熱咳嗽藥191
43小兒厭食類193
431脾胃不和藥194
432脾胃氣虛藥196
433脾胃陰虛藥200
434脾虛肝旺藥201
44蟲積類202
蟲積藥202
45遺尿症203
遺尿症藥203
46泄瀉證類203
泄瀉藥204
47傷食證類205
傷食藥205
48疳證類206
疳證藥206
49實火證類208
實火證藥208
410虛證類208
虛證藥209
411便秘類209
便秘藥209
412小兒外科類210
小兒外用藥210
5五官科用藥210
51鼻病類210
511風寒鼻病藥212
512風熱鼻病藥212
513濕熱鼻病藥214
514氣虛鼻病藥214
52耳病類(耳鳴、耳聾類)214
耳鳴、耳聾藥215
53咽喉病類215
531風熱咽病藥217
532肺熱咽病藥223
533陰虛咽病藥225
54口腔病類227
541口瘡227
口瘡藥228
542牙痛230
牙痛藥231
55眼病類233
551迎風流淚233
流淚症藥234
552視疲勞235
視疲勞藥236
553目赤腫痛237
目赤腫痛藥238
554圓翳內障240
白內障藥241
555目翳外障242
目翳外障藥242
6骨傷科用藥242
61急性軟組織扭挫傷類242
急性軟組織扭挫傷藥244
62慢性軟組織扭挫傷類250
慢性軟組織扭挫傷藥251
63腰腿痛類252
腰腿痛藥254
64頸肩痛類259
頸肩痛藥260
65骨質疏鬆類264
骨質疏鬆藥265
7皮科用藥266
71手足癬(包括手足皸裂)類266
手足癬藥267
72粉刺類268
粉刺藥269
73風瘙癢類(蕁麻疹)271
風瘙癢(蕁麻疹)藥272
74濕疹類274
濕疹藥276
75黃褐斑類278
黃褐斑藥278
76痱子類278
痱子藥278
77油風(脫髮)類279
油風(脫髮)藥279
78日曬瘡279
日曬瘡藥280
附錄1中藥製劑說明281
附錄2中藥OTC不良反應與禁忌表析2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