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物種2014年在緬甸被重新發現,但假定那裡的種群數量非常少。2018年首次在高棉報告了該物種,該物種的種群估計至少有250隻成熟個體。2010年在中國東南部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產生了來自廣西和廣東的記錄:在中國東南部的175個調查地點中,只有14個地點的33隻中華草鶥被檢測到(廣東五個,廣西九個)。這表明該物種非常稀少和本地化(Zheng et al. 2021)。在香港,2010年估計為50-100對或490隻。截止2012年,該種群被認為由不到10,000個成熟個體組成,並且被置於2,500-10,000隻之間。已知最大的亞群在中國香港,估計有多達490隻。
趨勢論證:截止2010年,隨著土地轉變為農業,以及由於灌木地的更新、植樹和放牧導致適合該物種的草地數量減少,種群被認為正在緩慢下降。該物種在越南和泰國已經滅絕,主要是由於排水和濕地,而緬甸和高棉的種群仍然異常分離。2021年,生態位模型表明,該物種在中國東南部(該物種分布最廣)的適宜棲息地總面積在20年中下降了18.9%,相當於十年平均下降9%。據估計,這種下降趨勢還會繼續(Zheng et al.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