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

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

《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內容簡介:《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至為深遠。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記載了上起傳說時代的黃帝(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約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面地敘述了縱貫三千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發展,完整地再現了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畫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
  • 譯者:《中華經典必讀》編委會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314頁
  • 開本:16
  • 作者:司馬遷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491036, 978750649103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編輯推薦:《史記》是漢代司馬遷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到西漢時期,長達30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歷史發展。歷來都受到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和評價,南宋史學家鄭樵這樣評價:“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作。”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書中採用文白對照的形式,精選書中有名的篇章,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史記》適於文言文水平各個層次的人閱讀,能從中獲益的好書。

作者簡介

作者:(西漢)司馬遷 譯者:《中華經典必讀》編委會

圖書目錄

本記
五帝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世家
越王句踐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外戚世家
列傳
孫子列傳
商君列傳
魏公子列傳
屈原列傳
淮陰侯列傳
扁鵲列傳
李將軍列傳
衛將軍驃騎列傳
遊俠列傳
滑稽列傳
太史公自序

序言

《史記》是漢代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中國史學發展進程中一部劃時代的宏篇巨著,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至為深遠。南宋史學家鄭樵在《通志》中高度評價《史記》:“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作。”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縣)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武帝末年。其父司馬談是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蒐集史料的太史令,生平最大的志願是編寫一部通史,但他卻因身體等原因未能達成所願,更為此抱憾而逝,這對司馬遷的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司馬遷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歲開始學習古文。二十多歲時,他遊歷了江準和中原地區,後返回長安出任郎中,後又奉命出使巴、蜀以南,開闊了胸懷,增長了見識,為日後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承襲父職,出任太史令,接觸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天漢二年(前99年),司馬遷因為替戰敗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身陷圖圄被處以腐刑。這次災禍使司馬遷的肉體和精神都經受了嚴重的摧殘,他痛不欲生,但《史記》未成的憾恨使他隱忍苟活了下來。三年後,司馬遷被赦出獄,做了只有宦官才能充任的中書令。他面對不公的命運,不屈不撓,最終於太始四年(前93年)前後完成《史記》的撰寫。而這部凝結了司馬遷血與淚的著作,也由此成為了一部後人無法逾越的千古名著。
《史記》最初被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的通稱,但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就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記載了上起傳說時代的黃帝(約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約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全面地敘述了縱貫三千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發展,完整地再現了中國遠古時期的歷史畫卷。
全書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紀可視為全書的綱要,主要記述歷代帝王的言行政績,幾時間可考的均系以年月;表是以表格形式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是對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書是記述典章制度發展的專篇,涉及禮樂、經濟、天文、曆法等諸領域內容;世家記述了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的歷史變遷和特別重要人物的事跡;列傳主要敘述了不同階層人物的生平事跡,少數記述了國內外少數民族的歷史。
在這五個組成部分中,本紀與列傳是全書的主體,故《史記》的體裁被稱為“紀傳體”。紀傳體不同於以前史書所採用過的以年代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編限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為中心反映歷史內容。這在史學體例上是一個創舉,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延續,從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兩千年來儘管在個別名目上有些增改,但均未超出《史記》創設的體制,都無一例外地有紀有傳。
《史記》雖是以“實錄”著稱,但為了追求生動逼真的藝術效果,必然會在故事細節方面進行虛構,在語言敘述方面突出情感,而這些典型的文學手法,使《史記》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座偉大的豐碑。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命運變化及尖銳的矛盾衝突,在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中,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屈原、項羽、劉邦、韓信等。《史記》在敘述歷史人物事跡的同時,還處處滲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具有濃郁的抒情性,這也正是我們千年之後讀《史記》仍不能不為之情動的關鍵。《史記》也因此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自東漢末年起開始在士大夫階層流傳,但其在民間能夠廣為傳播,得益於宋代以後出現的大量木刻本。歷代刻本中,清同治九年(1870年)金陵書局的校刻本《史記集解索隱正義》被現代學者視為善本,此本匯校了宋、元、明三代具代表性的各種版本,並汲取了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失誤較少。本書就是以此刻本為基礎,參考其他文獻,精選原著中的經典篇目整理而成,不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文訛誤、缺漏等現象的出現,而且也十分注重提升譯文的準確性和生動性,使得全書既具有學術的可靠性,又兼具文學作品的可讀性。當然,不妥和失誤之處,實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2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