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玉璧

一件流失於民間的遠古玉璧重現岫巖,引起多方關注。經初步推斷,這件玉璧早於紅山文化,距今有1.2萬年至1.3萬年曆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華第一玉璧
  • 出土地點:岫巖
  • 所屬年代:1.2萬-1.3萬年前
基礎介紹,玉璧歷史,

基礎介紹

玉璧大體呈圓環板狀,青灰色,薄厚不均勻,表皮較粗糙,直徑在9.5至9.8厘米,孔徑3.2至3.3厘米、厚度15至1.7厘米,外輪邊緣有幾處砍砸開片痕,中間內孔孔壁兩側邊緣呈斜弧坡狀。由於經長期的水蝕風化,原本光滑的鑽孔內壁形成現今的小麻點。經考證,該玉璧為偏嶺細玉溝老玉質。“雖然所用老玉的玉質較差,老玉的含量遠不及優質老玉含量高,但對於萬年前的古人和當時的工藝來說,這件玉璧已屬精美絕倫了!”從事古玉研究30餘年的中國古典玉器研究所所長李世波說。

玉璧歷史

據了解,玉璧是一種圓板形、片狀、中部有孔的玉器。按古文獻記載和後人推測,在古時,玉璧除作為祭器、禮器外,還是權力的象徵,用作佩戴和墓葬。目前已發現的玉璧,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玉璧在商周時期比較興盛,漢以後逐漸衰落。
遠古玉璧最早在鞍山被發現是在幾十年前,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一隻玉碗。當年,幾名工人在岫巖偏嶺鎮細玉溝玉石礦挖掘礦洞時發現了一處山洞,山洞內部有厚厚的炭灰層,在山洞的深處,遠古玉璧被放在一個同樣是玉石做的碗形容器中。之後的幾十年里,由於沒有實際的用處,也沒有人認識到兩件玉器的價值,玉璧和玉碗一直被當做孩子的玩具。去年年末,經過多年的苦苦尋覓,兩件萬年前的遠古玉器被李世波在一家農戶的玉米倉底找到。
據相關專家介紹,岫巖此次發現的遠古玉璧與紅山文化玉璧均取材於岫巖偏嶺細玉溝的老玉,但工藝卻相差極大。“紅山文化玉璧遠比此次發現的遠古玉璧精緻得多。在同時期不會出現如此大的工藝上的差異,至少說明遠古玉璧要早於紅山文化早期玉璧。”李世波說,從選材和工藝上推斷,該玉璧應當製作於中石器時代,即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過渡性階段,距今大約在1.2萬至1.3萬年之間。
據了解,人類社會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重要標誌,就是鑽孔和磨光工藝的出現。從此次發現的遠古玉璧推斷,岫巖地區遠古時代的人已初步掌握了簡單的石器鑽孔和磨光工藝,但限於加工工具的強度不高,只能選擇玉含量低的自然板狀玉石塊,作為加工玉璧的材料。
實際上,岫巖玉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根基,諸如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玉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玉豬龍及有著“中華第一龍”之稱的C形龍、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玉器、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等等,都說明了岫巖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無可爭議的先導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