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祖先拓荒美洲

中華祖先拓荒美洲

《中華祖先拓荒美洲》從研究《山海經》入手,重點探討炎帝氏族的夸父族支、黃帝氏族的軒轅·莫哈克族支、太昊少昊扶桑族支和商殷族支,從北太平洋地區進入並開拓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史跡。分析了美洲的瑪雅文明、印第安 文化、米斯特克文明、阿斯特克文 明等與中國遠祖文化的血緣宗親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祖先拓荒美洲
  • 作者:韶華
  • 出版時間:1993年11月28日
  • 作者職業:華夏出版社美編
內容簡介,出版意義,作者,

內容簡介

1993年11月28日,《新民晚報》《博文》版刊登的一條《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國》訊息說:“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道格拉*華萊士教授及其同事,在最近一次人類學協會上報告,認為現在活著的印第安人的部分DNA與亞洲、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
據華萊士教授考證,史前有兩次從亞洲移往美洲的移民大浪潮。第一次發生在二萬到四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當時人們從西伯利亞經過冰凍的白令海峽而到達美洲。第二次浪潮發生在6000千年到1.2萬年前,一些中國移民從中國的東北部南下越南,經過菲律賓到斐濟群島和夏威夷,然後再到北美。
美洲印第安人極像中國人,這是世界上共同議論的問題。為什麼印第安人的建築,同我們河南安陽出土的文物幾乎一模一樣?為什麼印第安人的形象、體態同我們中國人極其相似?為什麼墨西哥人的金字塔的造型同我們山東曲阜的少昊陵如出一轍?而在墨西哥出土的圖騰,同我們各地出土的圖騰又非常相似?儘管不少外國出版的書中,也肯定首先進入美洲大陸的是蒙古人種,但仍未能印第安人的祖先同中國人的關係。最近,黑龍江出版社出版了韶華寶忠雙先生和歐陽如水明先生著的《中華祖先拓荒美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連雲山先生著的《誰先到達美洲》,海洋出版社出版了美國亨利埃特*默茨女士著的《幾近褪色的記錄》。三本書雖然是三個內容,卻共同證明了一個事實,即中國人不僅最先到達了美洲,而且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亞美之間,一線相牽,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山海經》新解”
回答這個問題的,首先是中國的《山海經》。《山海經》這部書,無論是地學家還是歷史學家,一致承認是世界上第一部地理著作。我們歷代學者,也紛紛加以考證,但是它所講的道理,很多得不到證實。大家吧它當作神話故事或文學作品。這是由於我們只把目光放在國內的緣故。美國作者亨利埃特*默茨女士根據《山海經*大東荒》所述,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她發現,《東山經*大荒東經》里描述的,完完全全是北美到南美的山山水水。她按照《山海經》上里程,按圖索驥,都有著落。他們同《山海經》所記里程完全吻合。默茨女士認為,比起那些虛構的故事來,反更加令人拍案稱奇。因此,她“對於那些4000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能頂禮膜拜”。
山海經是中國夏禹時代所著。書中所述都有事實根據,是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足見遠在夏禹時代,中國人已經到達了美洲。
又見《中華祖先拓荒美洲》,引歐陽文亮的文章說:“筆者童年在海外,與印第安人家庭同吃同住同學同游六年……彼此互稱殷地安,自言中國人,確信美洲印第安就是中國殷商人和少昊、夸父等中華先人的衣胄。”
漂洋過海
太平洋浩瀚萬里,當年的中國人可以到美洲嗎?
能!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航海的民族,打開地圖來看一看,從北部灣到渤海灣,我們的海岸線有數萬里,生活在這么長的海岸線邊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我們的祖先不熟悉海性,沒有駕馭海的能力,那么他們吃什麼呢?
根據歷史考證,中華民族從夏代開始,就能製造船隻,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就說夏代命九夷、狩大海、獲大魚。可見他們已經非常熟悉海上生活出沒於風浪之中了。夏代人可去美洲,《山海經》的成果就是一大證明。
到了商代,海外事業有了更大發展。《詩經·商頌》中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是殷商的十一代君主,據歷史記載,當時他的勢力已發展到了渤海灣。海外有截,截,照辭書的解釋,是整齊、平整之意。把八個字聯繫起來,也就是吧海外治理的平平整整。但據翦伯贊先生的考證,這個“截”字,是地名,也是族名。截,就是山嵎,也就是現在的北美大陸西部的地方。根據這一考證,也就是當年相土的力量,已經擴展到了北美。
商代航海事業的發展,還可以從出土文物中得到證明。就在河南安陽小屯這個地方,發掘出的甲骨文片有16萬片之多,絕大部分都是海龜,還有盛產於北婆羅洲喝馬來半島的巨龜龜甲、象骨和象牙。這些遺存,都反映了商代海上作業的規模,及其遠駕的方向。
至於中國人怎樣渡過太平洋,到美洲去的?首先是白令海峽,是亞美之間最理想的通道。白令海峽是俄國皇帝彼得派將軍白令考察後才摸清情況的。這個海峽最窄處只有35公里,而且每年有半年時間處於冰凍期。因此它是亞美之間天然的橋樑,這是不容置疑的。
在白令海峽邊上,有一個阿留申群島。阿留申群島像一串珍珠鑲嵌在亞美邊境,從這個群島上沿著太平洋黑潮暖流跳躍前進,無疑是一條通路。
我們中國人歷來吧出洋叫做漂洋過海,這個“漂”字是大有講究的,因為在機器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海上的來往大都靠風力。據《中國航海史》介紹,古代先民從山東半島渡過渤海到達朝鮮半島南端再借右旋環流航運到日本北部出雲地區,趁北太平洋暖流東航的。這條海流在北緯35°左右,常年為西風帶。東流,順風順水,海流速度為每天25海里左右。一直可漂到北美西海岸。當時我國沿海各民族肯定是掌握這一規律的。
商代的造船業已經有高度發展,人們要不斷向沿海推進,就非得造船不可。據歷史記載,由姜太公指揮的那場滅商之戰,一夜之間,800諸侯、300兵車、3000虎賁,4.5萬甲士渡過黃河,直撲牧野,僅用了47條船,可見當時船舶的大小和載重量。
印第安——殷地安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向美洲移民,便發生在殷商末年。
當年,周武王姬發用姜子牙為帥,聯合當時的800諸侯,渡過黃河,進攻商紂,但當時紂王軍隊的主力,有攸喜候喝摩虞候率領,在山東到江南一帶與九夷作戰,商紂王臨時組織了70萬奴隸軍,與西周對抗,但奴隸軍臨陣倒戈,商紂王兵敗身死,商朝滅亡。這時,在東方作戰的商王軍隊,既無法回到家鄉,也不願投降新主,於是他們選擇了逃亡。
向哪裡逃亡呢?“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既然他們的祖先可以到海外去作一番事業,他們怎么不能呢?於是,一幕歷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便從太平洋的這一邊到太平洋的那一邊,威武雄壯、驚心動魄的開始了。
根據《中華祖先拓荒美洲》一書的考證,當時被西周軍隊阻隔在東方的10萬商軍,連同15萬眷屬、奴隸,浮海東渡,去尋找新的出路。書中說,將25萬殷商軍民喝東夷百姓分25部族,分5路行動,每路中都有方夷舟師,每五族由一個王族率領。這五個王族即飛鷹族、飛虎族、飛蛇族、飛龍族、鳥兔族……為行動方便,分別由攸喜候和摩候率領泛海。
這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逃亡,也是世界歷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他們老少相攜,患難與共,在茫茫的海上,捨死忘生,奮勇前進,他們不可能全部到達,但是他們終於到達了,新生了,寫下了人類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這批殷商軍民在美洲登入後,他們在扶桑日出國(近日的墨西哥),按照故都安陽的格局,重建了一個國家。把新都邊上的那條河叫做洹河,與家鄉的安陽河比美。推攸候喜為最高君長。後來因為地震,遷到智利的安第斯山中建立殷家(印加INCA)王國;另一部分登入的殷民,則在秘魯北部建立了摩虞候執政。他們在異地重建了國家之後,認為故國之情不可忘,於是規定每人見面時必互稱“殷地安”,就是家鄉好的意思。
這批漂洋過海的中國人,他們帶去了東方的文明,成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他們為後來的瑪雅文明、印加文明打下了基礎。1492年,哥倫布到達了巴哈馬群島,他聽到當地人互稱殷地安,以為到達了印度,鬧出了大笑話。
總而言之,當哥倫布到達美洲之時,中國的殷地安人(也就是殷都所在地安陽)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作息了2500多年。他們傳播著中國的文化,過著和平的生活。只是後來西方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後,才改變了殷地安人的命運。
21世紀,注定是中華民族再次崛起的輝煌時代。中國人民,遠在幾千年前,就是文明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緬懷我們的先祖。當年萬里遠航,開拓前進,那種悲壯的畫面,近日思之,仍不免心旌搖盪,神馳萬里。

出版意義

本書依據美國華盛頓國家地 理學會1991年10月公布的在紐 約州莫洽克河奧次頓哥村易洛魁 保存著的《軒轅黃帝族酋長禮天 祈年圖》、《蚩尤風后歸墟值夜扶 桑圖》等資料,從研究《山海經》 入手,結合中外的出土文物,探索 研究了中華祖先移民美洲、開拓 美洲文明的這一世界文化人類學 研究中的最有意義的重要課題之 作者認為,對於美洲大陸,中 國人不是發現不發現的問題,而 是拓殖墾荒數千年並創造美洲文 明,光被一方的問題。為此,作者 從民族學、古文字學、語言學、天 文學、民俗學、建築學等方面進行 系統而綜合的研究,重點探討了 炎帝氏族的夸父族支、黃帝氏族 的軒轅·莫哈克族支、太昊少昊 羲和氏族的扶桑族支和商殷族 支,從北太平洋地區進入並開拓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史跡,分析了美洲的瑪雅文明、印第安 文化、米斯特克文明、阿斯特克文 明等與中國遠祖文化的血緣宗親 關係,以令人信服的論述...

作者

韶 華(1944~ )
本名王大有,字嶺岩,中國民間工藝藝術委員會會員,華夏出版社美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