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團

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團,1918年“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團”的成立與活動,是留日學生反帝愛國鬥爭史光輝的一頁,也是當時中國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愛國民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留日學生救國團”是“五四”運動的先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團
  • 成立時間:1918年5月5日
  • 組成人員:留日學生
  • 宗旨:冀圖團結一致,警覺當局
1918年,賣身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段祺瑞政府與日本秘密簽訂《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和《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使日方獲得在華駐軍並自由出入我國東北和蒙古的特權,我國大片領土淪入日本的控制之下。訊息傳出,富有光榮鬥爭傳統的中國留學生立即掀起又一次更大規模的反帝救國鬥爭。
1918年5月5日,為統一領導留日學生罷學歸國運動,“中華民國留學生救國團”在日本正式成立。
在成立大會上,確定罷學歸國運動的宗旨為“冀圖團結一致,警覺當局,喚醒國民,抵制日人謀我之野心,打消其亡國之條件”,並且研究了具體行動計畫,包括“飛電”國會各議員,建議由南方政府非常國會宣布中日密約無效;同時致電長江各督軍、省長及曹餛,懇求他們合力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對日賣國條約,由於中日“共同防敵”的最大受害者是東北三省,會議決定專電奉天督軍張作霖,要求他極力反對中日密約。此外,還電告各國政府、各國大報社等等。會上還具體討論歸國計畫、歸國後集合地點和聯絡辦法。大家一致認為聯絡地點以天津、上海為宜,尤以上海為最便利。
在成立大會上,還選舉產生了救國團的領導機關及職員。該機關主要負責領導留日學生罷學歸國事務同時調查歸國人員詳細情況,包括姓名、年齡、籍貫、在日攻讀學校、專業等項,一律按姓氏筆畫為序排列,爾後刊印表冊,印刷完畢,分送各校同鄉會、同窗會。 會議還決定以救國團的名義向駐日公使章宗祥及留學生監督處要求經費和船隻,並決定派遣光發隊提前歸國,在先發隊中委派專人負責在國內預定集合地點、安排食宿以及有關事務。
“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團”是“五四”運動前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學生組織。它在組織和動員全國青年學生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使他們從“科學救國”、實業救國”轉到“政治救國”,從不聞政治到獻身於民族解放事業,並成為中國歷史舞台上最有生氣、最活躍的一支先鋒力量的轉變中起了巨大作用。在它的引導下,中國近代學生運動走向了高潮,為“五四”運動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日本學者曾評論道:“留日學生歸國後,高舉抗日的旗幟,對本國同胞宣傳,促使他們認清時局的嚴重性……這就是促成翌年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之一。留日學生以無比的愛國熱情,再次煥發了中華民族的青春,其功績無論如何是偉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