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暗蝗
- 拉丁學名:Dnopherula sinensis (Uvarov)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直翅目
- 亞目:蝗亞目
- 科:網翅蝗科
- 亞科:網翅蝗亞科
- 屬:暗蝗屬
- 種:中華暗蝗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
外形特徵,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雌性 體中小型。頭頂寬短,頂鈍圓形,側緣隆線明顯,直延伸至後頭,頭部背面具有明顯的中隆線。頭側窩寬短,長為寬的2倍。顏面向後傾斜與頭頂形成圓角形,顏面隆起寬平,具粗大刻點,兩側緣在中眼以下漸擴大,近唇基處消失。觸角粗短,不到達或剛到達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寬度的1.4倍。複眼較大,卵形,其縱徑為橫徑的1.4倍,為眼下溝長度的1.7—2.09倍。前胸背板前緣平直,後緣圓角形;中隆線明顯,側隆線在溝前區近平行,在溝後區稍擴大;後橫溝明顯,切斷中、側隆線;後橫溝位近中部,溝前區的長度略短於溝後區;前胸背板側片高略大於長。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為梯形,寬為長的1.7倍,側葉的寬度大於中隔寬的1.5倍;後胸腹板側葉在後端毗連或稍相連。前翅發達,超過後足股節頂端,端部圓形;緣前脈域超過前翅的中部,到達翅之2/3處,前緣脈域為亞前緣脈域寬的2倍,肘脈域略寬於中脈域或與中脈域等寬;緣前脈域、中脈域及肘脈域均具閏脈。後翅與前翅等長。後足股節上側中隆線平滑,內側具一列67—79個音齒;下膝側片頂圓形。後足脛節外側具刺11個,內側12個,缺外端刺;內側距之下距稍長於上距(約1.2—1.4倍)。後跗節第1節長於第3節1.4倍。爪間中墊大,幾達爪之頂端。鼓膜器發達,孔卵圓形。肛上板三角形,具弱的中縱溝。尾須短錐形。產卵瓣粗短,上產卵瓣之上外緣光滑。下生殖板後緣三角形突出。
雄性 體小型。顏面隆起側緣稍平行或在中眼處略收縮,具極弱的縱溝。觸角稍超過前胸背板後緣。前胸背板側隆線直,向後端稍分開。前翅中閏脈不明顯。中胸腹板側葉寬度大於中隔寬的1.9倍。後胸腹板側葉毗連。後足股節內側具一列90—92個音齒。腹部末節背板中部斷裂。肛上板寬三角形。尾須長錐形。下生殖板短錐形,頂鈍。
體色 黃褐至暗褐色。色型多樣:①體淡黃褐色,頭部背面具二條“八”字形黑紋,具黑色眼後帶直至前胸背板後緣;②體黃褐色,背面有一條灰白色中縱帶;③體背面一色,下側及後股節下半部淡褐色。後翅透明,頂煙色。後足脛節橙紅色、橙色或橙黃色。
體長:♂15—16mm,♀19—22mm;前胸背板長:♂3—3.2mm,♀3.7—5mm;
前翅長:♂13.5—15mm,♀16—17.5mm;後足股節長:♂9.5mm,♀11—12mm。
雄性 體小型。顏面隆起側緣稍平行或在中眼處略收縮,具極弱的縱溝。觸角稍超過前胸背板後緣。前胸背板側隆線直,向後端稍分開。前翅中閏脈不明顯。中胸腹板側葉寬度大於中隔寬的1.9倍。後胸腹板側葉毗連。後足股節內側具一列90—92個音齒。腹部末節背板中部斷裂。肛上板寬三角形。尾須長錐形。下生殖板短錐形,頂鈍。
體色 黃褐至暗褐色。色型多樣:①體淡黃褐色,頭部背面具二條“八”字形黑紋,具黑色眼後帶直至前胸背板後緣;②體黃褐色,背面有一條灰白色中縱帶;③體背面一色,下側及後股節下半部淡褐色。後翅透明,頂煙色。後足脛節橙紅色、橙色或橙黃色。
體長:♂15—16mm,♀19—22mm;前胸背板長:♂3—3.2mm,♀3.7—5mm;
前翅長:♂13.5—15mm,♀16—17.5mm;後足股節長:♂9.5mm,♀11—12mm。
種群分布
國內分布:雲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