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文明: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 作者:中國國家博物館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頁數:898 頁
- 定價:1337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9916065
《中華文明: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是2017年11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容簡介 為幫助引導廣大觀眾更好理解“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豐富內涵,中國國家博物館於2010年隆重推出《中華文明》這本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負有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使命,也是國家文化客廳。 [20]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產生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黃河和長江莫屬了。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
“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古指中原或中原王朝,當代指中國國家),源於中原地區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其流傳年代久遠,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的其他三大古文明大概同時期產生。流傳地域廣至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影響層面包含政治意識、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華夏文化圈”...
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徵,文化存則民族存,文化亡則民族亡。古往今來,真正滅絕於種族屠殺的民族並不多,而滅亡於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卻是不勝枚舉。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發生過文化中斷的文明。在未來的世紀中,中華文明能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的基礎上、...
《古代中國》是2023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意] 毛里齊奧·斯卡爾帕里。內容簡介 《古代中國》開篇回顧了中國從舊石器時代至盛唐的歷史,講述中華文明大一統的興起、動盪與繁盛。繼而從精神生活到物質生活,從建築到音樂,從貴族墓葬到農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現古代中國文化。藝術品也按照主題陳列:陶瓷...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
《古代中國陳列》展示了從遠古時代到清朝漫長的歷史進程,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最重要的基本陳列,也是世界上惟一系統展示綿延不絕的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展覽。我們認為,《古代中國陳列》應該在弘揚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面繼續發揮重大作用;既要表現民族性,又要體現時代性,反映時代的召喚和老百姓...
遼寧省博物館從館藏的當年末代皇帝溥儀由紫禁城帶出並散佚到東北各地的中國古代書畫珍品中,精選了二十件國寶級書畫藏品進行展出,使觀眾得以一睹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風采,從中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內涵。展覽匯集了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晉、唐、宋、元、遼、金、明、清歷代書畫珍品,唐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三陵的範圍與布局:十三陵陵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山,依山勢建圍牆。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五間六柱,廡殿頂,東西通寬33.6米,高10.5米,為中國最大石坊。大紅門南向...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共藏有 77個全宗,約1000餘萬件(冊)檔案 。截至2022年7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向社會開放44個全宗、近470萬件檔案 。2008年3月1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24年1月6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周末首次開放面向公眾的展覽和查找借閱檔案...
”而在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觀點裡,中東文明即包括了尼羅河文明和兩河文明。日本NHK電視台的大型紀錄片《世界四大文明》也認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中國世界四大古文明。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大型記錄片《中華的故事》里,將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黃河稱作世界四大古文明。衡量標準 文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的特殊階段...
1911年辛亥革命所產生的社會變革,促進了中國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活躍,也推動了中華民國政府在北京、天津、太原、南昌、瀋陽、開封、南京、蘭州、杭州、廣州等地創辦了一批博物館。1925年中國最大的皇宮紫禁城改為故宮博物院。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於1936年6月6...
展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因,呈現中國古代治國理政智慧,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提供歷史支撐。場館設計 中國考古博物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旁,外形如“尊”。展出內容 基本陳列“歷史中國 鼎鑄文明——中國歷史研究院文物文獻精品展”,以...
射禮重視自省,角牴代表力量,博弈引導思考,武術象徵和平……這些體育精神真正體現了中國綿延至今的古老文明的藝術魅力。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精神,2015年1月10日,河南大學體育學院和至為博物館共同發起並主辦的“生命在於運動—中國古代體育文物藝術展”在至為博物館進行展覽。此次展覽通過上百件文物,展現射藝、...
主要陳列有序廳和五個部分構成,序廳通過多媒體投影對孔子進行了總括性介紹,五個部分內容分別為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下行展廳為詩禮傳家基本陳列展,分餘蔭百世、孔府檔案和闕里遺風三個單元。孔子博物館藏品主要源自歷史上孔府積累的舊藏,擁有各類館藏文物70萬件、30...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區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
第三階段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啟動特區整體保護和建設項目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使其成為體制機制完善、管理科學高效、人民安居樂業、生態環境良好、歷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區,成為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地。2021年10月,入選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1年10月12日,被國家...
良渚古城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古城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良渚文化對其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擁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下來,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