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華大典》是中國繼唐代《
藝文類聚》、宋代《
太平御覽》、明代《永樂大典》和清代《
古今圖書集成》之後的大型類書,也是一項規模大、難度高的古籍整理工程。《中華大典》的編纂出版,是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參照現代科學的圖書分類法,以古文獻彙編的形式,進行梳理彙編,提供準確的古籍分類資料。國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編纂出版---總體規劃24個典的《中華大典》已啟動23個典的編纂出版工作。
《中華大典》,該工程於1989年1月21日在成都中醫學院(今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2樓會議室正式啟動,開始試點,1991年4月在成都中醫學院學術報告大廳召開了有中科院、中國社科院和全國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著名學者以及四川省黨、政、人大、政協領導參加的《中華大典》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的試點編纂方案、引用書目、編纂樣稿論證會,1992年在北京京西賓館會議大廳正式啟動編撰,全面鋪開,投入總經費4億元人民幣。《中華大典》參照現代圖書分類方法,對先秦至1911年中國優秀文化典籍進行梳理彙編,涵納了儒家、諸子百家、佛道諸教以及志書等優秀文獻資料,是一部中國歷代漢文字古籍的新型類書。預計該典全部完成時收書達2萬多部,總字數達8億多,規模是中國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兩倍,2015年完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類書”,同時也是國家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科學研究項目之一,必將為人類文化的繼承、發展、創新發揮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具有盛世修典的文化傳統。正在編纂之中的《中華大典》,全書類分為24個典,包含110多個分典,收入兩萬多種古籍,共約8億多字,是《永樂大典》的兩倍多,是《古今圖書集成》的4倍多,將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最大的項目《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將在2015年基本完成,2018年全部出齊。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創造了悠久而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積累了大量文獻典籍。由中國著名專家學者錢學森、任繼愈、季羨林、胡繩等300多人倡議、經國務院批准編纂的《中華大典》,是從前人積累的文獻典籍中,選錄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彙編。截至目前,已先後啟動9個典(即《文學典》、《醫藥衛生典》、《歷史地理典》、《歷史典》、《法律典》、《語言文字典》、《教育體育典》、《哲學典》和《林業典》)總計3億多字的編纂工作,陸續成書並出版的有近100冊,約數億字。2015年基本完成編纂工作;2018年全面完成大典出版的各項任務。預計,國家將為此工程投資4億元財政補貼。
相關介紹
《中華大典》是國務院正式行文批准啟動的建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被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規劃》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1992年以來,先後歷經兩屆中央領導同志,共有六位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李鵬、李瑞環、李嵐清、溫家寶、李長春)、兩位政治局委員(丁關根、劉雲山)和兩位國務院委員(李鐵映、陳至立)作了題詞或批示,對《中華大典》的編纂表示支持,並給予指導。
《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主任、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透露:《中華大典》包羅宏富,涵納了儒家、諸子百家、佛道諸教以及志書等優秀文獻資料。它把中國歷代漢文字古籍按現代學科分類方法分為22個學科,每科為一典,是《古今圖書集成》的4倍。至2007年,14年間,《中華大典》已先後啟動9個典的編纂工作,即《文學典》、《醫藥衛生典》、《歷史地理典》、《歷史典》、《法律典》、《語言文字典》、《教育體育典》、《哲學典》和《林業典》。陸續成書並出版了23冊,約5200萬字。2006年,《中華大典》編纂將加快步伐,全面啟動其餘各典的資料蒐集整理工作。2006年是《中華大典》的豐收年。其中,編纂書稿用時最短的《哲學典》(4年編輯3000萬字),將於今年底以前完成出書。設有6個分典、5500萬字的《文學典》也已經出版了3個字數較多的分典。以現代科學方法命名,其內容也儘可能納入現代科學分類體系之中,以便體現新型類書的特點。比如古籍中的隨筆、記錄、筆記,《四庫全書》分類法分到了史部雜鈔類、子部雜家小說類,《中華大典》則會以更清晰、更準確的方法進行分類。為了保存古籍原貌,使用的是繁體字,為了適應時代,對其進行了標點。
《中華大典》宏偉的巨型類書,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全面鋪開。它所採集的文獻資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1911年),是在繼承、弘揚中國
類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參照現代科學的
圖書分類法進行編纂的巨型類書。編纂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一大創造。自公元200年《皇覽》成書以來,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類書的編纂。近2000年來,中國古代編纂的類書約有1600多種。大量的文化典籍為傳承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唐代的《藝文類聚》、宋代的《太平御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都是收集各類典籍的宏富之作。但因為受時代等局限,應收而未收的也不少。《中華大典》將彌補以前類書的不足,並儘量收入經過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學成果以及散在國外的資料。
《中華大典》,惠澤後人的文化工程。有利於全面整理中國古籍,搶救、保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和激勵全民族的力量;有利於推動當代的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準;有利於海內外專家學者考察、研究中國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於推進國內外廣大學者的文化交往和學術合作,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華大典》,是中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標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文化工程。“《中華大典》,乃華夏泱泱國學之大觀也。”。
國務院在關於編纂《中華大典》問題的批覆中指出,編纂《中華大典》“是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項文化出版工程”。本書所收漢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約三萬種,逹七億多字,分為二十二個典,近百個分典,內容廣博,規模宏大,前所未有。大典共分二十二個典,即哲學典、宗教典、政治典、軍事典、經濟典、法律典、教育體育典、語言文字典、文字典、藝術典、歷史典、歷史地理典、其它社會科學典、數學物理化學典、天文地學典、生物學典、醫藥衛生典、農業水利典、林業典、工業典、交通典、文獻目錄典。典以下分典、總部、部、分部分級、分部之下的標目根據各學科特點由各典自行擬定。
主要內容
《哲學典》:包括《儒家分典》、《諸子百家分典》、《佛道諸教分典》,共3000萬字。
《宗教典》:包括《佛教分典》、《道教分典》、《其他宗教分典》,共3000萬字。
《政治典》:包括《政治理論分典》、《政治制度分典》、《行政制度分典》、《禮制分典》、《對外關係分典》,共2000萬字。
《軍事典》:包括《軍事理論分典》、《軍事制度分典》、《軍事技術分典》、《武器分典》、《戰例分典》、《軍事綜合分典》,共3000萬字。
《經濟典》:包括《經濟理論分典》、《經濟制度分典》、《經濟管理分典》、《貿易分典》、《財政金融分典》、《經濟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法律典》:包括《法律理論分典》、《刑法分典》、《民法分典》、《行政法分典》、《經濟法分典》、《訴訟法分典》,共4000萬字
《教育體育典》:包括《教育思想分典》、《教育制度分典》、《體育分典》,共2500萬字。
《語言文字典》:包括《甲骨文金文分典》、《文字學分典》、《音韻分典》、《訓詁分典》、《語言文字綜合分典》,共2000萬字。
《文學典》:包括《文學理論分典》、《先秦兩漢文學分典》、《魏晉南北朝文學分典》、《隋唐五代文學分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明清文學分典》,共2000萬字。
《藝術典》:包括《書法分典》、《音樂分典》、《繪畫分典》、《工藝美術分典》、《陶瓷藝術分典》、《建築藝術分典》、《戲曲藝術分典》、《藝術綜合分典》,共2000萬字。
《歷史典》:包括《史學理論分典》、《中國編年分典》、《人物分典》、《紀事分典》、《考古分典》,共5000萬字。
《歷史地理典》:包括《中國歷史地理分典》、《地方志分典》、《外國歷史地理分典》、《歷史地理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其他社會學科典》:包括《倫理學分典》、《社會學分典》、《人口學分典》、《族譜學分典》《民俗學分典》、《婦女分典》,共3000萬字。
《數學物理化學典》:包括《數學分典》、《物理分典》、《化學分典》,共2000萬字。
《天文地理學典》:包括《天文曆法分典》、《氣象分典》、《地質海洋分典》、《自然地理分典》,共1500萬字。
《生物學典》:包括《動物分典》、《植物分典》、《生物學綜合分典》,共1500萬字。
《醫藥衛生典》:包括《醫學分典》、《藥學分典》、《衛生學分典》,共5000萬字。
《農業水利典》:包括《農業分典》、《水利分典》、《林業分典》、《畜牧分典》、《副業分典》、《漁業分典》,共4000萬字。
《工業典》:包括《輕工化工手工分典》、《食品分典》、《建築分典》、《礦冶分典》、《工業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交通典》:包括《陸路交通分典》、《水路交通分典》、《交通綜合分典》,共1000萬字。
《文獻目錄典》:包括《文獻學分典》、《大典未收的辛亥革命以前古籍及古籍整理書目分典》,共3000萬字。
《中華大典·文獻目錄典》編委會主要由北師大、河北師大、河南師大和內蒙古師大四個學校歷史文獻方面的學術力量組成。重點是《文獻目錄典》的編纂體例和具體的工作步驟,對人員進行了分工。
《明清文學分典》《明清文學典》是《中華大典·文學典》6個分典中的一種,它包含5個分卷, 每冊都在1200多頁以上。《明清文學分典》的編纂工作於1994年啟動,武大文學院吳志達、陳文新等知名學者與眾多同行協力完成。《明清文學分典》,是《中華大典·文學典》六個分典中的一種。它輯錄了明、清兩個皇朝近600年(1368-1911)歷史有關文學的資料。例如定都南京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喜為詩歌”,本分典就從明代初年到辛亥革命的各種文獻中輯錄出有關他的文學活動的資料。由於資料太多,分典並以論述、傳記、紀事、著錄、藝文、雜錄六個方面分類編排,一般不了解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獻中有什麼地方有明清文學的資料,本書便提供了這種方便。這樣的書歷史上和《中華大典》同類的有清代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它也有文學典的,總字數為 600萬,而《中華大典》的《文學典》有5000萬字,後者的規模超過了前者的8倍。《明清文學分典》共1100萬字,從明清時期近2000種古籍文獻刻本中輯錄出作家1500人,文學團體50家,明清時期編成的總集50種的資料,它為讀者提供了一般人難以尋覓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明清文學分典編纂難度最大,因為明清時期的材料太多,調查材料達到9億字,最後成書1200萬字,其中的取捨是近1/80。可見這部大典只是對古籍中精品進行整理。《中華大典·明清文學分典》包含明文學部一、明文學部二、清文學部一、清文學部二、清文學部三共五個分卷,計1200萬字。自1994年起,共用了11年,集30餘位學者之力,才告完成,是一部全面系統地彙輯明清文學研究資料的大型類書。《明清文學分典》不再局限於小說、戲曲研究,在詩文研究方面,既注重對現有成果的鑑別吸收,更致力於新資料的廣泛蒐集。分典收詩、文作家近2000人,其中80%是今人沒有研究或較少研究的,雖未能囊括明清詩文作家的全部,但至少能夠反映這一時期詩文的基本面貌。《明清文學分典》文獻涵蓋廣大,其編纂者廣泛查閱大型叢書及今人整理的各種總集、別集,蒐集到許多此前未被研究者注意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它作為類書的使用價值。
《隋唐五代文學分典》,是運用中國歷代漢文古籍編纂的一部大型工具書。其目的是為學術界及願意了解中國古代珍貴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準確翔實、使於檢索的漢文古籍分類資料。
《中華大典·醫藥衛生典》中包含了豐富的植物圖片,7000多種詳盡、準確的彩色圖片以及藥效等內容,大部分是有關專家教授們四處奔波找來的。一些教授利用去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講學的機會,將國內沒有的圖片一一“挖掘”出來。
《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由西冷印社負責編纂出版,分為《總論分典》、《自然分典》、《人文分典》等四個分典,計畫20冊、4000萬字。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到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將基本完成大典的編纂出版工作;到2010年“十一五”規劃期末,大典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長江嚀說,長期以來,西泠印社的出版領域一直局限在金石篆刻、書法碑帖方面,這次承接《中華大典》工程是西泠印社出版社實現向綜合類方向延伸拓展的“助推器”。
《中華大典·醫藥衛生典》是《中華大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作為《大典》的試點工程加以實施。由於《大典》是一部大型類書,因此《醫藥衛生典》的編纂就必須符合類書編纂的要求。所謂類書,就是輯錄多種圖書文獻並按一定規則加以分類彙編的一種工具書,可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式百科全書。在圖書文獻史上,除了綜合性類書外,各學科也有專門的類書。為了加強類書的工具功能,提高類書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在編纂時重視文獻的選取,版本的善擇,資料的網羅,出處的詳記,類分的合理,編排的科學,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醫藥衛生典》是《中華大典》這部超大型綜合類書中的“醫部”,也就是一部超越前世的醫藥衛生類書,因此其編纂必須按照類書編纂的規則操作。《醫學分典》編委會又編寫出了《醫學通論總部》、《內科總部》和《兒科總部》的樣稿,總計四五十萬字。1991年4月,《醫學分典》在成都召開了有全國同行專家及中國科學院、社科院、四川大學等單位專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領導參加的大型論證會。“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
《中華大典·天文地學典》編纂。重慶出版集團承擔《中華大典·天文典》和《中華大典·地學典》的出版任務,總計2000萬字。《中華大典》共有22個典,全國僅有十幾家具有較強實力的出版社參加這項重大的出版工程,此次重慶出版集團承擔《中華大典·天文典》和《中華大典·地學典》的出版任務,也標誌著重慶出版集團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整體實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得到業內認可贊同。
《中華大典·生物典》,由雲南教育出版社承擔出版任務。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征鎰先生任主編。全書約1500萬字,由《植物分典》、《動物分典》、《生物綜合分典》組成,將彙編辛亥革命以前有關生物學方面的傳統文化典籍,整個項目預計2010年完成。
《中華大典·農業典》,河南大學出版社受任出版。經過嚴格的申請、論證和審批程式,河南大學出版社獲準承擔《中華大典》的子項目《農業典》的出版任務。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在全國500多家出版社中,被遴選為承擔出版任務的20餘家出版社之一,河南省也僅有河南大學出版社一家承擔此任。作為一家地方高校出版社,能夠在國家文化建設層面上爭取到參與編纂出版《中華大典》的機會,這既是對出版社編輯水平、圖書質量和綜合出版能力的認可,也是對河南大學在古籍文獻整理方面深厚學術實力的信任。中國是農業大國,有關農業的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其來源遍及經、史、子、集,其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從篇幅上還是從編纂難度上,《農業典》都堪稱大典中的“大”典。《農業典》下設綜合、糧食作物、農具倉儲、漁業、水利等11個分典,總字數4500萬,計畫2010年年底出齊。
《中華大典·數學典》編纂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於永湛、編委會主任任繼愈、《數學典》名譽主編吳文俊、大典辦公室副主任伍傑、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成、副總經理鐘永誠,主編郭書春教授,副主編李兆華、馮立升、郭世榮及20餘位作者。《數學典》計1100萬字,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郭書春研究院擔綱,全國各學校、科研機構30餘位專家學者承擔,首卷預計於2009年推出。《中華大典·物理化學典》也已啟動,計1400萬字。
《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由長江出版集團承擔的一流的大型文化項目,代表國家的水平,要承擔一流的責任。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承擔編纂出版《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是繼《漢語大字典》之後又一項整理難度最大、工程最艱巨、編輯出版任務繁重,學術水平高、能真正體現國家古籍整理水平的一項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語言文字典》(總共約2500萬字,含工作本300萬字),由《文字分典》、《音韻分典》、《訓詁分典》三個分典組成。編纂“大典”領導小組約請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湖北大學承擔。該項目從1994年開始啟動,已歷時11年,項目在“十一五”中後期完成,達到一流的編纂出版水平。
《中華大典·藝術典》,編輯出版任務由與嶽麓書承擔。《藝術典》設計出版規模2500萬字,分為書法、繪畫、版畫、工藝、服飾紋樣、雕飾藝術、建築藝術、音樂、戲曲文藝十個典。《藝術典》收錄1911年以前刊印的文獻資料,包括各類藝術專著,並涉及到經、史、子、集各種古籍,以及碑傳、石刻和考古文獻中的簡牘、敦煌文書和吐魯番文書,估計引用的古籍文獻達數萬種。《藝術典》的編纂工作由中央美院金維諾教授擔綱,動員了數十位全國知名的美術史專家參加。2006年8月2日,嶽麓書社成立了“《中華大典·藝術典》項目部”,初步形成了項目部的運作辦法。編纂委員會已經提出了《藝術典》的編纂方案。《藝術典》預計成書12冊,每冊200萬字左右,將於2010年9月30前出版。《戲曲分典》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戲曲史家李修生擔任主編,李真瑜(北京師範大學)、張大新(河南大學)任副主編,邀請眾多在戲曲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參加,全書預計250萬字,將於2008年底完稿付梓。《陶瓷藝術分典》由景德鎮陶瓷學院陳雨前教授擔任主編。
《中華大典·哲學典》內容精深豐富,全書設《儒家分典》、《諸子百家分典》和《佛道諸教分典》等三個分典,由任繼愈先生主編,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哲學”一詞不見於古代經傳,作為學科名詞,是20世紀初新創設的。但在古代眾多學派典籍中,對涉及哲學範疇的諸多觀念,都有過豐富而精闢的論述。中國哲學的一些哲理多保存於中國古代宗教典籍中,這是中國哲學的一個特色,《哲學典》即力求體現這個特色。《儒家分典》主要收集儒家文獻中的哲學資料。《諸子百家分典》包括了道、墨、名、法、雜、兵、天文、陰陽、農、醫、縱橫諸家文獻中的哲學內容。《佛道諸教分典》則收集佛教、道教及中國基督教、中國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摩尼教、祆教等文獻中的哲學資料。由於中國古代美學理論的文獻資料分布零散,故美學諸範疇的資料作為一個“美學專論部”統一集中置於《諸子百家分典》範疇總部之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建設新哲學的重要資源,《哲學典》則為建設新哲學作了分類整理資料的基礎工作,為檢索者提供了豐富、可信的哲學內容文獻。它將為研究中國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為建立新的哲學體系發揮很好的作用。
史實披露:對《中華大典》貢獻極大的三位幕後關鍵人物
在《中華大典》成功啟動編纂中,有三位貢獻極大的特殊關鍵人物,他們都就職於成都。由於體制上及其他一些複雜原因,《中華大典》的編委會名單中卻沒有他們(原因例如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相關領導下令“編委會既已組成,就一律不要再動了”),但他們的學養絕不遜色,而他們對《中華大典》編纂的巨大貢獻,就更不輸於大多數編委了。這三位人物是:
段文桂與段志洪,人稱“老段”與“小段”。段文桂是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的老社長,一個極富熱情與責任心的長者,如果說《中華大典》就是由段文桂“挑動”起來的,並不過分。段文桂對中國傳統的百科全書——“類書”極有研究,情有獨鐘。他有感於中國古代一直都有大約三百年左右就會由中央政府出面,敕令對文化進行大總結,耗費人力物力編纂特大型類書的優秀傳統,而上一次的編纂時間清雍正時編纂《古今圖書集成》至今已近300年,並有感於我國老一輩著名學者和科學家逐漸老去,擔心後繼無人的境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蜀道難”的西蜀成都,近百次上京及奔走全國,遊說國內最著名的科學家和學者們如錢學森、錢偉長、任繼愈、錢鐘書、季羨林、胡繩等,集體向當時的黨中央、國務院上書,呼籲、建議抓緊編纂《中華大典》,後又頻頻進出中南海,將500多位著名學者和科學家的集體上書向中央相關領導呈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最後終於獲得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分別題詞,李瑞環、李嵐清、李鐵映等多位領導指示,於1988年底成立由中宣部、國家教委(今教育部)、文化部、中科院、社科院、國家新聞出版署、衛生部等十七部委所組成的“《中華大典》編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1989年1月21日由成都中醫學院(今成都中醫藥大學)啟動進行試點編纂。繼後在試點工作有起色的基礎上,於1991年由國務院直接發文立項,1993年成立由任繼愈為總主編的“《中華大典》編委會”和由中宣部領導為主任的“《中華大典》工委會”,正式啟動全大典的編纂工作。
《中華大典》編纂工作啟動不久,“老段”社長“出師未捷身先死”,不幸辭世,年輕的同姓副社長段志洪(女)接任段文桂的社長、總編輯和“《中華大典》四川編纂處”主任之職,繼續“老段”的未竟事業。段志洪,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編審(正教授級職稱),攜四川大學史學碩士學位和北師大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著名史學家劉家和與唐嘉弘),人稱“小段”。段志紅年富力強,充滿活力,她在段文桂的工作基礎上,不斷拓展空間,挖掘深度,聯絡了更多的專家學者和單位參加到《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中來,並爭取到了更多的地方領導和單位領導對《中華大典》編纂工作的支持。段志洪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她在成都中醫學院(今成都中醫藥大學)試點經驗的啟發下,主持編寫出了幾種編纂工作首先必備的學術檔案和材料,如《〈中華大典〉編纂工作通則》(以下簡稱為“通則”)和《總則》,並領導廣西大學部分學者編寫出《〈中華大典〉書目》,使得各參編單位和參編專家們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第三位人物是李戎。李戎,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攜北師大文學碩士學位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國學大師許嘉璐與著名中醫學家羅永芬),三級教授,著名多學科學者,在醫學、文學、藝術學上均造詣精深,任職及客聘於多所大學,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華大典》啟動時被選為《中華大典》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秘書長,現兼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專家、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與評獎專家(藝術學中國繪畫方向)。李戎的重要貢獻主要在於如下6個方面:
1、最早起草或主持起草了一系列總量達100餘萬字的各種、各版重要學術檔案、材料,主要有:《〈中華大典〉試點工程編纂工作細則》(前後有鉛字排版的兩個版次)、《〈中華大典〉試點編纂方案》(前後有油印、石印兩個版次)、《〈中華大典〉試點引用書目》及《〈中華大典〉試點書目表》(前後有石印兩個版次、鉛印一個版次)、《〈中華大典〉試點書目參考資料》(石印版)、《〈中華大典〉試點走訪專家意見與建議》、《〈中華大典〉試點樣稿》(鉛印多種)等。這些學術檔案、材料不僅是《中華大典》試點編纂必不可少的啟動指導性檔案、材料,而且也是後來段志洪主持編寫“《大典》通則”、“《大典》書目”的重要參考材料(“《大典》通則”幾乎是李戎所寫“試點《細則》”的“濃縮版”),如果沒有這些重要學術檔案、材料的支撐,《中華大典》的編纂啟動即是一句空話,無法完成。
2、進京到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中醫研究院(今科學院)圖書館、北京中醫學院(今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中國軍事科學院圖書館等單位複製回了百餘種珍稀版本的古醫籍,為保證《中華大典》試點編纂的順利開展和質量控制做出了重要貢獻。
3、走訪南北東西多省(市),登門拜訪了十多位中醫界頂尖的老一輩著名學者(有的目前已去世,健在的都已成了中醫界地位最高的“國醫大師”),詳細記下了他們對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編纂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並在回川後將之整理成厚厚的一大冊印發參編人員。
4、多次為南北近200名參加《中華大典》試點編纂的人員講解古文獻學基礎知識和《中華大典》編纂體例(目前這些聽講人中有的已成為校長、書記、廳局長、處長、院長、著名教授或首席科學家),並每周專辟兩個半天接待、輔導各試點總部的學術秘書,為他們解疑答難。李戎本身則親自擔任近百萬字的《中華大典》試點工程“第一總部”《醫學通論總部》主編,為其他總部作示範性編纂。
5、在《中華大典》四川編纂處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以李鵬總理伯父李仲耘先生的學生的身份,給李鵬總理寫信解釋《中華大典》編纂啟動經費的開支額度和預算情況,使長期未能落實的啟動經費很快得以落實。
6、在成都中醫學院(今成都中醫藥大學)擔任的試點工程三個“分典”只能啟動其中一個《醫學分典》,而另外兩個“分典”長達五年無力啟動的情況下,及時與時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的余瀛鰲聯繫、銜接,將另外兩個“分典”即《藥學分典》和《衛生學分典》及時轉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今中國中醫科學院)承擔編纂工作(雲南中醫學院承擔《衛生學分典》中部分編纂工作),避免了試點工程工期的延誤。
由上可見,如果沒有李戎在學術上所做出的這些關鍵性重要貢獻,《中華大典》的編纂啟動同樣難以完成,同時其全面啟動也就存在極大的困難。
可惜,由於現行的體制、個別領導的官僚主義工作作風及其他一些複雜原因,《中華大典》未能“論功行賞”“獎勤罰懶”, 《中華大典》編委會中充斥了一些並未出多少力的學者,而以上三位貢獻極大的學者,卻不能進入《中華大典》編委會。不知何年何月,這種不正常、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才能得以扭轉?
編纂工程
《中華大典》編纂工程
截至2010年3月,《中華大典》已出版了《文學典》、《哲學典》、《教育典》、《林業典》、《歷史典》等50餘冊、近1.3億字,預計今年還將出版1億字。
眾家協力推大典
“原定於今年完成的編纂工程將調整到‘十二五’期間內完成,全部出版後的《中華大典》預計有近8億字”。“大典”辦公室副主任伍傑說,《中華大典》是一部全面、系統、科學地對中國文化古籍進行整理、分類、彙編和總結的新型類書,在編排上既包含了中國古代類書編排的優點,又具有現代科學系統的分類特點,吸取和運用現代圖書分類的方法。
《中華大典》編纂工程最早發起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18家古籍出版社負責人提出倡議,包括錢鐘書、馮友蘭、任繼愈、錢學森、季羨林在內的300多位學者聯名向國務院呼籲,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
進入新世紀後,國家對《中華大典》編纂工程日益重視,將其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規劃》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從最早的類書《皇覽》,到最出名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沒有一部類書有如此大的規模,有如此豐富的內容”,伍傑感嘆,“其內容包羅了諸子百家、佛道眾教、各地誌書等大量優秀的文獻資料,完全稱得上是中國類書之冠”。
古籍編纂悠悠行
作為國務院正式行文批准啟動的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共有24部類,116部分典,其中4000萬字以上的大型典9部,2000萬至3500萬字的中型典8部,另有7部1500萬字以下的小型典。成書後預計輯錄經典古籍2萬餘種,總字數近8億字,超過了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中華大典》採用的是現代科學分類法進行編纂,與古人的分類法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每一部分典的內容都是從幾千種古籍中提取出來的,編的時候要先進行普查,再確定通用書目。編纂的整體原則是‘古代要全,近代要精,小家要全,大家要精’。”伍傑說。
談到為什麼會推遲完成時間,他說,參加大典編纂的專家約有3000人,每個人交稿後都要通過編委會的反覆審查,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退回去修改,再加上校對、排版等工序,這個過程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了預期。
伍傑說:“比如最簡單的標點符號這一項,我們都知道古文獻是不用標點的,我們編的時候就要一點一點的進行斷句、標註,古漢語的語法結構和現代漢語有著很大的差異,標錯一個符號,整段話可能就變成另外的意思了。所以不僅編稿的時候要非常認真仔細,審稿的時候更需要慎之又慎。”
本著對傳統負責、對後人負責的態度,整部大典的編纂工作力求精益求精,而編纂工程的結項日期也因此被推遲到“十二五”期間。
蔭澤後世傳記錄
“目前連書帶稿已經有4億多字,大典的編纂工程已經完成過半。”伍傑向我們展示了擺放在辦公室牆角的半米多高的書稿。目前已全部完成出版的有程千帆先生主編的23冊《文學典》和任繼愈先生主編的14冊《哲學典》,部分完成出版的有《醫藥衛生典》、《歷史典》和《歷史地理典》,此外還有已通過審核交給出版社的書稿近3億字。
《中華大典》完成出版的部分,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在全球範圍發行,包括加拿大、美國等國,像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館藏。
許多學者稱讚《中華大典》編纂的高質量、高水平。復旦大學王水照先生說:“《中華大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漢語古籍分類資料寶庫,它是中國歷史久遠、從不間斷的偉大文化成果的一個集中化體現。用科學體系把中國歷代編纂類書的傳統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可謂功在當代,利垂後世。”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文學典》出版座談會上曾高度評價這部作品,稱它“開創了全面整理中國古典文學遺產的壯舉,體現了當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水平,是出版界組織編纂出版重大文化工程的成功實踐”。
伍傑透露,全部紙質出版工作完成後,還將推出電子版的《中華大典》。
編纂人員
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組成人員
副主編:席澤宗、程千帆、戴 逸、吳文俊、柯 俊、傅熹年
編 委:卞孝萱、任繼愈、李明富、余瀛鱉、林仲湘、郁賢皓、馬繼興、袁世碩、
席澤宗、陳美東、黃永年、章培恆、張永言、張晉藩、葛劍雄、董治安、
傅世垣、曾棗莊、龐 朴(已故)、趙振鐸、劉家和、潘吉星、錢伯城、戴 逸、
張海鵬、李根蟠、吳文俊、金正耀、戴念祖、柯 俊、金維諾、白化文、
汪子春、周少川、孫培青、朱祖延、傅熹年、李 申、郭書春、熊月之、
柴劍虹、吳子勇、寧 可、江曉原、王渝生、吳征鎰、尹偉倫、魏明孔
各典、分典名稱及主編名單(共24個典、114個分典)
1.哲學典(3119萬字) 雲南教育出版社
主編:任繼愈(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 常務副主編:李 申
⑴儒家分典(1364萬字) 主編:李 申
⑵諸子百家分典(563萬字) 主編:周 強
⑶佛道諸教分典(1192萬字) 主編:方廣錩
2.文學典(5400萬字) 江蘇鳳凰出版社
主編:程千帆(南京大學教授 中國著名古代文史學家 教育家)
⑴先秦兩漢文學分典(800萬字) 主編:董治安
⑵魏晉南北朝文學分典(500萬字)主編:黃進德
⑶隋唐五代文學分典(1000萬字) 主編:卞孝萱
⑷宋遼金元文學分典(1200萬字) 主編:曾棗莊
⑸明清文學分典(1200萬字) 主編:吳志達
⑹文學理論分典(500萬字) 主編:張伯偉
總目錄(200萬字)
3.經濟典(4500萬字) 巴蜀書社
主編:寧 可(首都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博士生導師 資深敦煌學家) 常務副主編:李華瑞
⑴財政賦役分典(750萬字) 主編:寧 可 陳明光
⑵經濟綜合分典(650萬字) 主編:閆守誠
⑶貨幣金融分典(600萬字) 主編:汪聖鐸
⑷商貿與城市分典(750萬字) 主編:寧 欣
⑸土地制度分典(450萬字) 主編:郝春文
⑹戶口分典(600萬字) 主編:姜錫東
⑺經濟思想分典(700萬字) 主編:任世英 劉玉峰
4.醫藥衛生典(5750萬字) 巴蜀書社
主編:傅世垣(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 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明富、余瀛鰲、趙立勛、
曹洪欣
⑴醫學分典(2890萬字) 主編:李明富、趙立勛
⑵藥學分典 (1900萬字) 主編:鄭金生
⑶衛生學分典(960萬字) 主編:陳廷貴、呂光榮
5.法律典(4200萬字) 西南師大出版社
主編:張晉藩(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著名法學家)、馬建石
⑴法律理論分典(790萬字) 主編:俞榮根
⑵刑法分典(930萬字) 主編:楊育棠、張大元
⑶民法分典(300萬字) 主編:孔慶明、楊永華
⑷經濟法分典(1070萬字) 主編:王召棠、楊 堪
⑸行政法分典(810萬字) 主編:錢大群、汪漢卿
巴蜀書社
⑹訴訟法分典(300萬字) 主編:朱 勇、郭成偉
6.教育典(2400萬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編:孫培青(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 博士生導師)、李國均
⑴教育思想分典(850萬字) 主編:吳宣德
⑵教育制度分典(1550萬字) 主編:杜成憲
7.歷史典(5000萬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編:熊月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歷史研究所所長)
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分典(600) 主編:瞿林東、龔書鐸
⑵歷史紀事分典 (1290萬字) 主編:錢 杭、芮傳明
⑶歷史人物分典 (1290萬字) 主編:虞萬里、承 載
⑷歷史編年分典 (1820萬字) 主編:許沛藻、俞 綱
8.工業典(4000萬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編: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⑴綜合分典(500萬字) 主編:魏明孔 郭遠英
⑵礦業與冶煉分典(400萬字) 主編:蔡 峰 趙連穩
⑶製造業分典(500萬字) 主編:湯開建 趙利峰
⑷紡織與印染分典(450萬字) 主編:盧華語
⑸造紙與文具分典(400萬字) 主編:胡小鵬
⑹陶瓷分典(250萬字) 主編:李紹強
⑺建築業分典(450萬字) 主編:陳文源 林廣志
⑻近代工業分典(550萬字) 主編:高超群
⑼食品與釀造分典(500萬字) 主編:劉建麗
9.宗教典(3000萬字)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主編:任繼愈(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 常務副主編:李 申
⑴儒教分典(1156萬字) 主編:李 申
⑵佛教分典 (776萬字) 主編:杜繼文
⑶道教分典 (700萬字) 主編:王 卡
⑷伊斯蘭、基督教諸教分典 主編:秦惠彬
(368萬字)
10.政治典(4200萬字) 人民出版社
主編:楊寄林(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⑴先秦分典(600萬字) 主編:馬 勇
⑵秦漢分典(400萬字) 主編:柏 樺
⑶魏晉分典(400萬字) 主編:朱漢民 龔抗雲
⑷隋唐分典 (800萬字) 主編:劉小萌
⑸遼宋夏金分典(800萬字) 主編:孟祥才
⑹元明清分典(1000萬字) 主編:王建朗
11.語言文字典(2400萬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編:朱祖延(湖北大學教授 中文系主任 著名辭書學家 文獻學家) 執行主編:宗福邦
⑴音韻分典(800萬字) 主編:宗福邦 駱瑞鶴
⑵文字分典(800萬字) 主編:舒 懷
⑶訓詁分典 (800萬字) 主編:李思維
12.歷史地理典(3320萬字) 西泠印社
主編: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主任、教授)
⑴總論分典(600萬字) 主編:葛劍雄
⑵歷史人文地理分典(1200萬字)主編:
⑶歷史自然地理分典(900萬字) 主編:
⑷域外歷史地理分典(620萬字) 主編:趙永復
13.生物典(1600萬字) 雲南教育出版社
主編:吳征鎰(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
所長、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⑴植物分典(800萬字) 主編:彭 華
⑵動物分典(800萬字) 主編:王祖望
14.民俗典(2100萬字) 北京同心出版社
主編:白化文(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 中國楹聯學會顧問)
⑴物質民俗分典(507萬字) 主編:白化文
⑵風俗民俗分典(500萬字) 主編:吉發涵
⑶區域民族民俗分典(500萬字) 主編:史金波
⑷口頭民俗分典(503萬字) 主編:王 娟
15.農業典(4700萬字) 河南大學出版社
主編:穆祥桐、曹幸穗
⑴水利分典(300萬字) 主編:王思明
⑵園藝作物分典(500萬字) 主編:倪根金
⑶綜合分典(600萬字) 主編:待定
⑷糧食作物分典(400萬字) 主編:惠富平
⑸農具分典(350萬字) 主編:胡澤學
⑹蠶桑分典(350萬字) 主編:黃世瑞
⑺畜牧獸醫分典(400萬字) 主編:張法瑞
⑻漁業水產分典(400萬字) 主編:曹幸穗
⑼農業災害分典(500萬字) 主編:卜鳳賢
⑽農學農書分典(400萬字) 主編:彭世獎
⑾經濟作物分典(400萬字 主編:樊志民
16.數學典(1100萬字)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主編:郭書春(全國數學史學會理事長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⑴中國傳統數學分典(300萬字) 主編:郭書春
⑵數學概論分典(300萬字) 主編:馮立升
⑶中西數學會通分典(250萬字) 主編:李兆華
⑷數學家與著作分典(250萬字) 主編:郭世榮
17.物理化學典(1400萬字)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主編:金正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史與科技考古教授、博士生導師)
⑴綜論分典(250萬字) 主編:史玉民
⑵物理學分典(300萬字) 主編:胡化凱
⑶化學分典(300萬字) 主編:金正耀
⑷中西會通分典(300萬字) 主編:金正耀
⑸人物與典籍分典(250萬字) 主編:容志毅
18.天文典(1050萬字) 重慶出版社
主編: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導師)
⑴天文分典(600萬字) 主編:鈕衛星
⑵曆法分典(220萬字) 主編:董煜宇
⑶儀器儀表分典(230萬字) 主編:江曉原
19.地學典(1050萬字) 重慶出版社
主編:鄭國光
⑴海洋分典(200萬字) 主編:曲金良
⑵地質分典(200萬字) 主編:陳寶國
⑶氣象分典(250萬字) 主編:鄭國光
⑷測繪分典(200萬字) 主編:呂興煥
⑸自然地理分典(200萬字) 主編:
20.林業典(1500萬字) 江蘇鳳凰出版社
主編:尹偉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 生物學 森林培育學家)
⑴森林利用分典(200萬字) 主編:李莉
⑵森林培育與管理分典(250萬字)主編:熊大桐
⑶森林資源與生態分典(430萬字) 主編:張連偉
⑷園林及風景名勝分典(380萬字)主編:閻景娟
⑸林業思想與文化分典(300萬字) 主編:林震
21.交通運輸典(1000萬字) 上海交大出版社
主編: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主任、教授)
⑴交通運輸總論分典(400萬字) 主編:葛劍雄
⑵國內交通運輸分典(300萬字) 主編:
⑶中外交通運輸分典(300萬字) 主編:
22.文獻目錄典(3500萬字) 廣西師大出版社
主編:周少川(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⑴文獻學分典(1500萬字) 主編:楊燕起
⑵古籍目錄分典(2000萬字) 主編:楊寄林
23.軍事典(4000萬字) 遼寧大學出版社
主編:劉繼賢()
⑴軍事理論分典(800萬字) 主編:劉慶
⑵軍事制度分典(800萬字) 主編:齊三平
⑶軍事技術分典(600萬字) 主編:鐘少異
⑷戰爭戰例分典(600萬字) 主編:郭得河
⑸軍事人物分典(600萬字) 主編:蔣乾麟
⑹軍事地理分典(600萬字) 主編:任力
24.藝術典(2500萬字) 嶽麓書社
主編:金維諾(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導師)
⑴繪畫分典(400萬字) 主編:金維諾
⑵陶瓷藝術分典(300萬字) 主編:陳雨前
⑶工藝美術分典(350萬字) 主編:李 松
⑷書法分典(350萬字) 主編:薛永年
⑸服飾紋樣分典(400萬字) 主編:李之檀
⑹戲曲文藝分典(350萬字) 主編:李修生
⑺音樂分典(350萬字) 主編:秦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