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大會堂

中華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簡介 人民大會堂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西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辦公場所。是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和人民民眾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場所。 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來源於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紀念,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決定興建十大建築,展現十年來的建設成就。這些建築追求建築藝術和城市規劃、人文環境相協調。人民大會堂為建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完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施工,1958年10月動工,1959年9月建成,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創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創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大會堂
  • 外文名: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 地點:北京
  • 建造時間:1959年9月
  • 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
  • 建築面積:17.18萬平方米
人民大會堂建造始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地,中央大廳與萬人大禮堂,迎賓廳與宴會廳,國家接待廳,代表廳,北京廳,湖南廳,上海廳,廣東廳,四川廳,遼寧廳,台灣廳,香港廳,澳門廳,

人民大會堂建造始末

進入1956年,我國提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全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族人民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威信,廣大人民民眾渴望能直接聽到黨中央的聲音。於是,從1956年起,便醞釀在北京建設一個大型的禮堂,以供黨中央開會使用。這個呼聲到1958年時變得更加高漲。1958年7月,北京市規劃局專門去莫斯科考察,準備籌建一座能夠容納萬人的禮堂。8月,中共中央做出指示,為慶祝建國十周年,中央構想在北京建一批包括萬人大禮堂在內的重大建築工程,這些工程還有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國家劇院、軍事博物館、科技館、藝術展覽館、民族文化宮、農業展覽館等。這些重大建築必須在1959年國慶節時投入使用。於是,建造萬人大禮堂的戰鬥打響了。
1958年9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萬里在中央電影院向在京的設計、施工單位的專家做動員報告。他指出,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了明年要大規模地慶祝建國十周年、展現我國各方面成就的決定。屆時將邀請外賓和華僑來參加國慶活動,需要建設萬人大會堂和5000人的大宴會廳以及居住的賓館等重點工程。這些工程要少而精,既實用,又美觀;既保證質量,又講究藝術,且要具有民族風格和特色。同時,萬里還對其它幾個重大建築項目做了明確指示。 報告會結束後,根據中央指示,向各地的建築專家發出了邀請信,共同進京研究相關工作事宜。由於各省、市、自治區領導對這次邀請極為重視,所以各地被邀請的建築專家在9月10日晚就已到齊。到京後,有關方面便立即要求各路專家在五天之內拿出第一稿方案。9月15日,第一稿方案如期完成。到9月20日,專家組已經進行了第三稿方案的設計。面對如此快的進度,劉仁、鄭天翔、萬里等要求專家們再廣開思路,解放思想,不拘一格。 應當承認,許多建築專家在解放後確實做過不少建築設計工作,但他們從未設計過規模如此宏偉和高質量的建築物,所以,三稿所提出的方案仍屬老一套者居多。同時,由於老專家間不好互提意見,設計方案進展不大。由於方案定不下來,一切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各方面的領導對此都很著急。 周恩來得知這個情況後,專門指示專家組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要廣泛發動民眾,可以讓一些優秀青年專家參加到方案設計中來。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專家組的青年人逐漸多了起來。由於年輕人思想解放,老框框少,與老專家結合在一起便能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經過新老專家的反覆研究,專家組主要在以下5個問題上存在較大爭議:一是大會堂的地基是在天安門前正陽門部位,還是在天安門廣場西側;二是大會堂的高度是否可以超過天安門;三是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距離是350米、400米,還是500米;四是大會堂要不要大屋頂;五是紀念碑左右是擺兩個建築物還是擺四個。 經過最後研究討論,北京市委在四稿的基礎上,就專家組提出的問題做出如下決定:一是大會堂的位置在廣場西側,包括宴會廳、會議室等輔助設施;二是大會堂的高度可以超過天安門,但要注意協調;三是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距離為500米;四是紀念碑左右各擺一個建築物;五是在形式上要儘量發揮大家的創造積極性。決定最後報請總理審定。 根據市委指示,專家組隨即又拿出了第五稿方案。上級對專家組提出的“大會堂正門中心是否正對紀念碑的中心”、“宴會廳的位置在大會堂南邊還是北邊”、“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否完全對稱”三個問題給予了答覆:“大會堂正門中心不要正對紀念碑,其餘問題可發動建築專家們進一步研究。”此後,專家組又在10月4日拿出了第六稿方案。 10月6日,國慶工程設計總指揮部將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國家劇院的第六稿方案送到中南海總理辦公室,請周恩來審定方案。周恩來聽了匯報後,又認真地看了各個方案,然後指著北京建築設計院的方案,用商量的口氣說:“大會堂是不是這個方案比較好一些?”同時又指著一個設計有大屋頂的方案說:“這個可以作美術館的建築形式。”接著又說:“革命歷史博物館可以和大會堂基本對稱,但建築面積要小一些,做成一實一虛。”關於萬人大會堂內部的形式,設計方案已有圓形、方形、六角形、扇形和橢圓形等幾種形狀。周恩來審視了一會兒又說:“大會堂要看得好,聽得好,是不是可以採用這種形式?”說著,他用筆在紙上畫了一個近似的馬蹄形,又補充說:“你們研究一下,是不是這樣好一些?” 從中南海回來後,專家組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又做出了第七稿方案。10月9日,當第七稿方案送交總理同意後,選取七稿中較有特點的八個方案,製成照片,向全國27個省及一些大城市進一步徵求意見。 經過前7稿方案的探討,專家組共做出84個平面圖,189個立體圖。之後又請清華大學、北京建築設計院和北京市規劃局分別組織少數有經驗的建築師,在發往全國的8個方案的基礎上各做一個綜合方案,以便最後提請總理審定。至此,外地來京參加國慶工程設計的專家陸續離京。10月14日,周恩來審查了專家組送交的由清華大學、北京建築設計院和北京市規劃局設計的3套方案。他首先詳細地看了3套方案的平面圖和立體圖,同時,還反覆查看了規劃局的設計方案,從遠及近,又由近及遠,並一再徵求在場同志的意見,最後決定採用北京市規劃局的設計方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地

人民大會堂是也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駐地,每年中國的許多法律法規都將在這裡產生。

中央大廳與萬人大禮堂

東門是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也是萬人大禮堂的入口處。在5樘金黃色大銅門上方懸掛著巨大國徽。門前有開闊的廣場,也是舉行歡迎國賓儀式、檢閱三軍儀仗隊的地方。
從東門進入人民大會堂,經風門廳、過廳到中央大廳。中央大廳面積3600平方米,護牆和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鋪砌,周圍有20根漢白玉明柱,中層有12米寬的迴廊,有6座正門通往萬人大禮堂。
萬人大禮堂 南北寬76米,東西進深60米,高33米;位於大會堂中心區域。其穹窿頂、大跨度、無立柱結構。三層座椅,層層梯升。禮堂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台。一層設座位3693個,二層3515個,三層2518個,主席台可設座300-500個,總計可容納1萬人。主席台台面寬32米,高18米;共分3層,設有近萬個軟席座位。禮堂一層的每個席位前都裝有會議代表電子服務單位,可進行12種語言的同聲傳譯和議案表決即時統計。二、三層的每個座位中則裝有喇叭,均可清晰聽到主席台的聲音。主席台兩側設有會議信息大螢幕顯示系統。禮堂頂棚呈穹隆形與牆壁圓曲相接,體現出"水天一色"的設計思想。頂部中央是紅寶石般的巨大紅色五角星燈,周圍有鎦金的70道光芒線和40個葵花瓣,三環水波式暗燈槽,一環大於一環,與頂棚500盞滿天星燈交相輝映。

迎賓廳與宴會廳

從北門進入,經風門廳、過廳到交誼大廳。交誼大廳面積為4500平方米,大理石鋪地,四周的明柱和壁柱用桃紅色大理石鑲砌。東側有國賓會談廳,西側有國賓宴會廳,宴會廳位於人民大會堂的北牆。分別是國家黨政領導人與來賓舉行會談和歡迎宴會的地方。南端有8米寬、62級的漢白玉大樓梯通往二層宴會廳。大樓梯頂端有迎賓廳,是黨政領導人在宴會前歡迎貴賓及賓主合影留念之處。迎賓廳置有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畫心高5.65米,寬9米,由著名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以毛澤東《沁圓春·雪》詞意為題材創作,畫題為毛澤東所書。這裡鋪有人民大會堂最大的一塊地毯,寬16米,長23米,重3噸多。
宴會廳位於二層。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6米,高15米,面積7000多平方米。可以舉行5000的宴會或1萬人的酒會。周圍28根瀝粉貼金廊柱,柱高11米,直徑為1米。廳內東、西、北環繞寬敞的二層休息廊,奶黃色的牆壁和巨大的圓形廊柱裝飾著瀝粉貼金花飾。南面有供賓主講話,和文藝演出用的主席台。宴會廳頂天花中央鑲嵌著由水晶玻璃組成的吸頂大花燈,周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點金石膏雕塑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整個大廳金碧輝煌,是舉行盛大國宴和國慶招待會的地方。

國家接待廳

人民大會堂南端主要部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辦公樓。一層中央設有國家接待廳,是國家領導人接待貴賓和國家主席接受外國新任駐華使節呈遞國書的地方,面積為550平方米。設計富有民族傳統風格。頂部造型是瀝粉貼金棋盤式藻井,懸掛4盞宮燈式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飾織錦軟包。主牆面上是象徵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巨幅國畫《大河上下·浩浩長春》。

代表廳

根據省、區、市、特別行政區命名,富有特色。

北京廳

北京廳 位於人民大會堂二層宴會廳入口處,包括會議廳、休息廳、過廳、工作間、衛生間。總面積548平方米。會議廳頂棚中間設有直徑4米的圓形水晶吸頂燈,由直徑為4米的水晶球組成。燈周圍設計新式瀝粉貼金彩畫與木雕組成的八角形藻井,藻井周圍由筒燈環抱。牆面採用細木工板,外貼櫞木夾板罩亞光漆,並在牆面上設計有大面積木雕與總體建築風格相諧。東側主牆面鑲嵌大型毛繡掛毯《長城秋色》。西面大門兩側裝飾巨型玉石掛屏,一為北京的歷史建築,以天安門為代表,有故宮、天壇、白塔等;一為北京的現代建築,以人民大會堂為代表,有國貿中心、電視塔、亞運村等,表現了北京作為歷代古都輝煌的歷史文化和新中國首都的雄偉英姿。地面選用駝色純毛地毯,配以圓形花團圖案,“天圓地方”之意。大門入口處設有景泰藍落地燈,增添了廳內殿堂氣氛。南北兩側入口處各立有一木製亞光漆大屏風,上有紅色雕漆畫北京市花(菊花和月季)和市樹(國槐)。過廳靠牆設有半圓形木桌,擺放有1.2米紅色雕漆象牙工藝品。休息廳頂棚有方形藻井和方形燈具。主牆面採用淺色櫞木罩亞光漆,中間掛國畫《梅花》。兩旁多寶格陳列多種有北京特點的工藝品。兩側牆壁飾織物軟包,掛書法作品《毛澤東詩詞》。

湖南廳

湖南廳總面積495平方米,裝修風格莊重典雅,雄偉高大,具有殿堂氣派。廳內矗立8根大柱,用湖南桃源縣出產的木紋黃大理石鑲砌。廳內陳設以湘繡、瓷器為主。北面正中牆面上鑲嵌寬8.2米,高3.5米的巨幅絨繡畫《毛主席與各族人民在一起》。南面陳設著素瓷雕塑工藝品《毛澤東故居》。東側有雙面繡屏《荷塘野鴨》,展示洞庭湖的美麗和出水芙蓉的高潔。南側大屏風上為湘繡,《屏開花艷舞東風》,畫面上有5隻孔雀,牡丹似錦,碧草如茵。

上海廳

上海廳 總面積540平方米。1999年2月重新裝修完成。以中外建築與上海地域互相融合的藝術風格,反映上海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和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時代風貌。組合大理石、木料、青銅、玻璃、織物等多種材質,形成中性偏暖的色調。大廳天頂上均勻分布著35個藻井,每個藻井內都有一盞白玉蘭花形燈。花燈的8個花瓣由玻璃鋼製作,花蕊用水晶玻璃雕刻而成。西面主牆面的《浦江兩岸盡朝暉》壁畫,寬7.9米,高3.05米,以獨特的點彩技法,集40萬個小塊面鑲嵌出浦東新區的宏偉畫卷。畫面兩側小門上方的石雕“沙船”圖案是上海開埠的重要標誌。南北兩座屏風以上海市花白玉蘭造型裝飾,配以32幅圖案,體現科技興國的方針。東牆壁龕裝飾“春、夏、秋、冬”花卉透雕,寓意百花齊放,繁榮昌盛。小廳的《上海夜景》長卷絨繡,寬10.5米,高1.5米,描繪出流光溢彩的夜外灘建築群,與大廳的《浦東朝暉》相呼應。

廣東廳

廣東廳位於萬人大禮堂二層北側,面積495平方米。廳四周牆面和8根圓柱由微晶玻璃鑲砌。牆裙為珍珠大理石。頂棚中部為懸浮式吊頂,3盞水晶大吊燈上部飾有瀝粉貼金彩繪,四周圍方形小藻井,內置反光暗燈槽。廳內南牆鑲嵌鍛銅浮雕壁畫《龍舟競渡》。龍舟競賽是廣東古越民族的民間習俗,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懷石投江的大詩人屈原。龍舟的形象既突出了廣東的地域文化傳統與現代生活的關係,也強調了廣東人民團結拼博、力爭上遊的開拓進取精神。燈影文飾的中心部門以花木為主體形象,四周以波浪紋揭示廣東地處沿海的特點。吊燈燈罩的造型成木棉花狀。地毯的圖案均由木棉花及海浪波紋構成。

四川廳

四川廳總面積495平方米,陳設以竹器為主,配以蜀繡、漆器和白銀製品。廳內東側是雙面繡屏《芙蓉鯉魚》,西側有竹製的大屏兩面,分別是用桂花木雕刻的《竹報平安》和《喜鵲登梅》。北牆上4個圓掛盤用白銀製作,下面有兩個多寶櫃裡陳列著用銀絲和竹絲編制的工藝品。南牆正中是巨幅蜀繡作品《飛奪瀘定橋》,描繪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飛奪大渡河鐵索橋的場面。兩側大幅國畫分別是,《峨眉山金頂雲海》和《長江三峽》。西牆上懸掛的大幅繡品為國寶熊貓和金絲猴。廳內8根大柱的外表用紅椆木、白樺木、黃梨木、烏木、青皮木5種名貴木材鑲拼而成。

遼寧廳

遼寧廳總面積495平方米。通過粗壯有力、造型冼練的8根金麻石大柱,簡潔的米黃色大理石牆面,挺拔的門區表現出宏大的氣勢。東牆壁畫《昌盛圖》集中反映松遼大地風物人情,畫面下部為海浪,中部半圓造型概括了今日遼寧的繁榮景象,上部飛舞的金鳳象徵遼寧這片老工業基地將重現輝煌。西側屏風正面漆板銅嵌畫《盛京頌》,展現瀋陽故宮大正殿的風貌,左右的圖案顯示遼寧西為山區、東為渤海的地理特徵。屏風背面是鑄銅浮雕《虎嘯雄風圖》,寓意遼寧將重振雄風。廳內陳設的仿古藝術品《女神像》、《豬首玉龍》、《人面銅飾》、《魚龍青瓷水盂》,代表遼寧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明,還陳設有現代藝術品《序的永恆》、《地平線》、《生命》等。

台灣廳

總面積548平方米。將閩南地方建築特色與現代建築藝術相融合,表現了閩台一家的歷史淵源關係。色彩以藍色為基調,象徵著寶島鑲嵌在碧海之中。大廳天花吊頂為“日”“月”形象組成的藻井,四周燈光槽下配以多彩的垂花吊柱,寓意“日月同輝”。西側主牆面上一幅寬8.7米,高3.7米的大型漆畫《雙潭映月》,描繪台灣日月潭美麗的夜晚。東側牆上的圓形漆畫《螺女》、《蝶姬》,藝術的再現閩、台地區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南面和北面牆上各掛著兩幅漆畫,分別是《媽祖情緣》、《高山風情》、《銀裹玉山》和《霧漫清泉》。廳內南、北兩側入口處各擺放著一幅蝴蝶狀的漆器大屏風,表示台灣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王國”。

香港廳

香港廳 總面積1728平方米,是人民大會堂內以地區名命的面積最大的廳室,分主會議廳和多功能廳兩部分,有小休息廳、廚房、衛生間、室外花園等配套設施。在與人民大會堂整體建築相協調的基礎上,體現香港地區文化多元化和中西交融的特色。主會議廳有700多平方米迎門是1樘長7米、高3.4米的由花梨木和石材結合製作的大屏風。屏風正面中心是江澤民的題詞“執行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繁榮穩定”。題詞用中國傳統木雕貼金箔的工藝精心製作,兩側是象徵中華燦爛文明的木浮雕《華夏頌》。屏風背面巨幅彩墨畫《荷塘香遠》,反映親緣團聚的一片祥和景象,又寓意炎黃子孫同根相連,源遠流長。主會議廳牆面和地板以西班牙淺米黃大理石鑲貼。頂部懸掛著奧地利水晶石組裝的大吊燈和環行燈。牆面正中是巨幅絨繡壁畫《維多利亞港夜景》,寬8.6米,高3.6米,是將1000多種單色的純毛絨線劈開,按不同色調拼合,由9名工人飛針走線216萬針手工繡制而成。南面牆壁上並列著3座漢白玉雕鏤的壁龕。多功能廳面積674平方米,廳內北面的影壁上是一幅鍛銅浮雕組合壁畫,記錄香港150多年的滄桑歷史。南面牆壁上的抽象壁畫,表達香港和內地同心同德、共創美好明天的祝願。屋頂中央的吸頂燈,以光點、光暈和光線的多重組合,變幻出宇宙蒼穹般的神奇效果。

澳門廳

澳門廳位於人民大會堂3樓小禮堂北側。分主會議廳和四季廳兩部分,總面積1300平方米。兩廳一西一中的建築風格,反映了澳門地區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主會議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由前廳、過廳和會室組成,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築藝術手法。廳內布局起伏有致,豐富多變。會議廳主牆面上鑲嵌著寬7米,高2.7米巨幅絨繡壁畫《濠江景色》,描繪在藍天白雲和寧靜的海水之間的澳門島景色,畫中建築參差錯落,跨海大橋輕舒兩臂。東牆鑲嵌著一幅由紅色和牙白色木雕組成的抽象壁畫,反映太陽光芒普照萬物的影象,表達人們對光明和溫暖的追求。四季廳面積800平方米,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廳內有蓮池玉階、亭台園榭,雕樑畫棟,竹翠樹綠,既有南方庭院飛檐高翹、莊院小牆的造型,又有北方宮殿中和璽彩畫、錦字枋心的裝飾紋樣。在南牆深紅色的花崗岩上,鐫刻著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詩作《澳門廳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