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頌

中興頌

《大唐中興頌》,元結撰,顏真卿書。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世多模以黃絹,為圖障。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殘缺。今世人所傳字畫完好者,多是傳模補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家,蓋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為難得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興頌
  • 全稱:大唐中興頌
  • 作者元結
  • 書寫顏真卿
撰作者,書者,意義,

撰作者

元結(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人。唐玄宗天寶時進士,曾參加過討伐史思明叛亂的活動,曾任道州(今道縣)刺史。散文古樸雄健,深受歐陽修的讚譽,後人輯有《元次山文集》。
祁陽縣西南有浯溪,“浯溪勝景,天地生成;一木一石,別饒雅趣”(《祁陽縣誌》)。元結愛此地山水,因此在溪畔結廬,命溪名為“浯溪”,建峿台等,並各撰銘文,由縣令瞿令問書寫,刻於崖上,後人稱為“三吾”。
祁陽山水因元結而名益彰,又因顏真卿、黃庭堅等人書法而增色,體現了人文和自然景觀的最佳結合。千百年來,傳頌不衰。

書者

有唐一代,善楷書者眾,諸如歐陽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歐陽通徐浩柳公權等人,他們書法有的瘦勁、有的險絕、有的間架謹嚴,不一而足。然氣度恢宏、用筆雄健、豪放開張者則非顏真卿莫屬。

意義

顏體書法愈大愈壯,街市之匾額多以顏體書之,原因主要在此。《大唐中興頌》為摩崖刻石,此為戡平安祿山之亂後,舉國上下歡慶中興,上元二年(761年)元結撰文,請顏真卿楷書。顏時年六十三歲。當時安祿山叛亂時,顏真卿與從兄杲卿等人起兵討賊,親歷此事件,顏氏寫“中興頌”正是最佳人選。十年後,即大曆六年(771年)六月刻於湖南祁陽浯溪崖壁之上。書法奇偉宏大,錢邦芑《浯溪記》稱“為平原第一得意書,亦次山之文有以助其筆力,故與山水相映”。據傳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幾次到浯溪學顏字,具體細節雖不得而知,但崖後部位刻有黃庭堅的題字,並曾有詩句云:“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名崖《頌中興》”,由衷讚嘆,真實不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