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簡介
1943年11月3日,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正式宣告成立,並進駐
桂林基地,開始作戰。混合大隊是6月由中美雙方各選派人數對等的3個飛行大隊組成。由美國第14航空隊司令兼蔣介石空軍參謀長陳納德任隊長,徐煥升任副隊長。
1943年3月10日,
美國陸軍航空隊將駐華特譴隊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
陳納德晉升少將司令。陳納德上任後,強烈要求美國總統
羅斯福加強美國駐華空軍力量,奪回中國戰場的制空權,並伺機攻擊日本本土。他在作戰計畫和指揮權等問題上與中國戰區參謀長、駐華美軍司令
史迪威將軍發生衝突。蔣介石對史迪威也多有不滿,因此陳納德得到蔣介石的支持。為使陳納德脫離史迪威的指揮,蔣介石於1943年7月12日致電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將陳納德提升為中國戰區空軍參謀長。羅斯福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同意讓陳納德擔任中國國民黨空軍(而不是中國戰區)參謀長。1943年10月,中國國民黨空軍第一、第三、第五大隊與美國空軍正式編組混合大隊。航空隊正式成立後,與中國國民黨空軍和美國第14航空隊協同作戰,集中襲擊漢口、
越南、廣州、
香港、
台灣、新德、
岳陽等地日軍空軍基地,轟炸掃射平漢、粵漢、津浦、隴海、同浦沿線的日軍車輛及停泊在長江與沿海的船隻,破壞日軍運輸線,並逐步取得華南、華中地區的制空權。
1943年11月25日,陳納德指揮美空軍機隊遠征日軍在台灣的機場,擊落日戰鬥機15架,並把機場上的42架日機全部摧毀。
開始作戰
中國
國民黨空軍中和
美國第14航空隊協同作戰,集中襲擊
漢口、
越南、
廣州、
香港、
台灣、粵漢、津浦、隴海、同浦沿線的日軍車輛及停泊在長江與沿海的船隻,破壞日軍運輸線,並逐步取得華南、華中地區的制空權。 右圖:中國國民黨空軍第五大隊十七中隊的部分將士。前排右起:
郭耀南、
岑澤鎏(中隊長)、
王漢勛(第五大隊副大隊長}、葉炳琪;後排右起:
陳桂民、張光普、
徐吉驤與葉思強。
轟炸日本
1945年3月,鑒於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不斷轟炸日本本土,處在日暮途窮的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孤注一擲,擠出兵力,抽調坂西一良中將指揮的20軍總計20萬人馬,企圖攻下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的基地芷江,打通湘黔公路,側撫重慶之背,扭轉整箇中國戰場的頹勢,其前進路線為粵漢線以西,湘黔公路兩側的中方陣地。
擔任湘西一帶防守任務的第四方面軍自然成為其首當其衝的被攻擊對象,也成為保衛重慶的重要力量。為全面協調這次戰役的地空行動,中美雙方在安江設立混合作戰司令部,並在漵浦設立前進指揮所,由第四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全體負責一線指揮。根據作戰司令部擬定的戰略部署,第四方面軍全線陳兵於雪峰山之東麓,74軍布防於綏寧、武岡、石下江、洞口地區,警戒東安、邵陽之敵;100軍配置於山口、隆回,漵浦一線,嚴防邵東、湘鄉之敵;73軍設陣於安化、新化一帶,注視湘鄉、益陽之敵。中美混合空軍大隊除支援地面作戰之外,還負有偵察敵軍動態,轟炸敵後交通樞杻及車站、倉庫設施等任務。從安江接受作戰任務後,74軍軍長施中誠和副軍長張靈甫即立即乘坐中吉普趕回軍部所在地洞口,連夜召開師團長會議,傳達方面軍的作戰指令,布置各師團的戰防任務。這是王耀武被提撥之後施中誠、張靈甫升任現職以來所打的第一場大戰,抗日鐵軍的牌子交到他們肩上扛著,他們不能不慎。
經過縝密考慮,施中誠將各師的兵力作出部署,58師防守武岡,57師布陣江口、石下江,51師設伏鐵山廟、天台界等幾處湘黔公路的要點。58師是俞濟時的老班底,張靈甫升職副軍長後,蔡仁傑接過了他的職務。蔡仁傑是黃埔5期生,沉穩寡言但富有謀略,接到把守武岡的重任後,他帶著幾個團長將武岡周圍的地形仔仔細細地察看了一遍,然後依著山形水勢在城外設定了三道防線。
武岡東臨資水,西倚雪峰山,是日軍奪取湘桂鐵路的必經之地。由於地處湘西要地,武岡城經歷代修築而變得十分堅固,牆高10米,厚及8米,護城河亦寬達二三十米,深達三五米,自是易守難攻之地。但坂西一良一心只想奪取芷江,摧毀中美空軍基地,進而率軍直搗重慶,他當然不會顧及他面前的這些“骨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