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充分利用已經解密的中美兩國最新檔案,全面客觀真實地記述了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決策訪問中國並決定與中國發展外交關係的歷史。翔實深度地再現了毛主席戰勝重病以驚人毅力會見尼克森、基辛格從巴基斯坦秘訪北京、中美秘建巴黎渠道、敵對勢力圖謀擊落尼克森訪華專機、周恩來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歷史細節。既有上層決策的罕見內幕,又有鬥智鬥勇的交鋒較量,視野開闊,內蘊豐厚,豐富可讀,是研究和了解中美關係史和新中國外交史的必讀書,堪稱紀實文學的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美建交紀實
- 有關:作家、電影藝術家
- 肯定:受到尼克森、基辛格本人
- 稱為:超級政治暢銷書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中美關係的共同利益,
圖書簡介
本書初版曾在海內外廣受讀者歡迎,為中美兩國領導人所青睞,並受到尼克森、基辛格本人的肯定,被稱為“超級政治暢銷書”,洛杉磯尼克森故居圖書館榮譽珍藏。
作者簡介
陳敦德,作家、電影藝術家。其電影力作《血戰台兒莊》、《法庭內外》、《芙蓉鎮》、《鐵血崑崙關》、《周恩來萬隆之行》等,先後榮獲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夏衍文學獎等各種獎項。其擅長於通過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來著力表現首腦外交,所刻畫的領袖人物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尼克森、卡特、戴高樂、蘇加諾、尼赫魯、田中角榮、特魯多等領袖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內心世界,栩栩如生,極富可讀性。日本《讀賣新聞》稱其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外交題材文學作家”。
圖書目錄
卷一
中美走向對抗
毛澤東要進行一百年辯論
陷入黑圈的杜魯門只好使用否決權
在美蔣的封鎖下,新中國外交要“一邊倒”
出兵朝鮮: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
卷二
周恩來從萬隆發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在日內瓦杜勒斯不準握手時發生的中美接觸
周恩來從萬隆發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周恩來說中美會談必須有一個前提,既蔣介石不得參加
與美國人打交道的最佳人選
卷三
外交史上獨特的馬拉松會談
會談一開始“中國搶了主動”
要回了錢學森,也是一個勝利
炮擊金門之後,王炳南被急召回京
在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中開始了華沙會談
華沙會談僵而不斷:中美聯繫的特殊渠道
卷四
武成殿另外開起了絕密會議
毛澤東睡不著了,又想起了四位“老帥”
四老帥的研究“不要被框住了”
四老帥的報告為打開中美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
周恩來親自過問兩名美國旅遊者誤入事件
卷五
老外長提出“不合常規”的想法
尼克森煞費神思尋求通往北京的渠道
柯西金突然要求路過北京
中蘇總理的會晤觸動了尼克森的神經
老外長提出“不合常規”的想法
卷六
美國人伸出橄欖枝
尼克森出奇制勝重用基辛格
“與中國人跳的一場錯綜複雜的小步舞”
從“兩個半戰爭”到“一個半戰爭”
蘇聯人的神經被觸痛了
尼克森氣得暴跳如雷,基門格笑得意味深長
卷七
古老的巴基斯坦渠道
毛澤東讓斯諾上了天安門
巴基斯坦渠道使用最古老的方式傳遞密件
毛澤東說,我在和尼克權弔膀子要找紅娘
即將實現對華突破時華盛頓颳起了一股“倒基”風
卷八
小球推動大再教育
毛澤江一夜之間又改變了決定
中國人發出的激請轟動了世界
周恩來收到了大洋彼岸一位母親送來的紅玫瑰
釣魚台里成立了一個準備跟基辛格較量的班子
林彪說:“跟美國人勾搭要栽跟頭的。”
卷九
華盛頓精心準備的絕密的“波羅行動”
卷十
二十世紀最神秘的外交飛行
卷十一
幾乎全世界的電波都在載送這個簡短的公告
卷十二
基辛格剛剛在北京登上“空軍1號”
卷十三
尼克森訪華之前
卷十四
尼克森一下舷梯就伸出了手
卷十五
改變世界的一周
中美關係的共同利益
中美關係除存在矛盾的一面,還有相互需求、相互合作的共同性一面。美國學者哈里·哈丁在其著作《美國和中國1972年以來的脆弱關係》中指出,中國同許多與美國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重大問題分不開,這些問題包括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保持西太平洋的均勢,保護國際環境,管理全球經濟,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建立維護全球和區域安全的新體制等等。無論我們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持何看法,忽視這樣一個國家都是愚蠢的。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中美關係,認為同美國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在維護全球和地區安全問題上,在保護國際環境等全球性問題上,在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問題上,都存在著共同利益。 (一)安全利益 中美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都負有重要責任。冷戰結束,中美蘇三角關係雖已不存在,但安全因素仍然在中美關係中占有重要成份。因為冷戰後的世界並不安寧,原有的一些問題還未消除,新的衝突熱點又已出現。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它不得不更多地藉助聯合國的影響來處理一系列的國際及地區問題。如果沒有中國的適度合作,美國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如在海灣危機問題上和政治解決高棉問題上就是例證。在解決核不擴散和全球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合作。 中美兩國在維護地區安全方面的共同需求更加明顯。美國的著眼點已開始從大西洋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目前,美國對亞洲的出口已達1300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總額的40%。美全國有250萬個就業崗位與向亞洲出口直接相關。亞太地區已成為美國經濟的巨大來源地。但這個地區的經濟大國日本,不僅在亞太市場上具有同美國爭奪的優勢,而且正不斷增加國際預算,擴充軍備,積極發展戰略力量,政治、軍事獨立性進一步增強。在爭奪亞太主導權的鬥爭中,日美矛盾的一面在上升。另一大國俄羅斯在這個地區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來,美俄合作夥伴關係亦遇到了麻煩,俄羅斯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正在實施。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繼續保持分離狀態,並不斷出現緊張局勢。這些均構成了對美國在亞太利益的威脅。中國的發展也是同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密不可分的,中國正致力於同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友好相處。中國與日本的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同俄羅斯已建立起新型的雙邊關係,兩國經濟、政治及軍事關係已全面發展;中韓建交,中國與朝鮮半島的聯繫增強,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的作用加大。美國無論是防止日本獨占亞太市場,還是牽制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發展以及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不考慮中國的影響,不同中國進行合作是不可能的。前助理國務卿理察·所羅門1992年2月25日在一次講話中曾指出,雖然對美國和中國構成威脅的蘇聯已經崩潰,然而,美中兩國仍有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五角大樓和軍事企業界一些人士也指出,“蘇聯瓦解後,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下降了,但在區域戰略中的地位卻上升了”。③柯林頓總統1994年5月31日在《洛杉磯時報》撰文說,我們必須從我們在亞太地區的範圍更廣的利益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同中國的關係。美國是亞太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它是亞洲乃至全球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些方面,美中兩國具有同樣的重要利益。④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伯傑1997年8月15日訪問中國時強調,中美關係是極其重要的一種關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國家,今後10年的發展將對我們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可見,中美有著共同的安全利益。 (二)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利益 中美兩國,一個是發展中的大國,一個是經濟、科技發達的大國,兩國都有廣闊的市場,經濟互補性很強。中國正致力於加速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更注重同美國在經濟、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美國的資金、技術及管理經驗,對推動中國的發展無疑會起重大作用。而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又補充美國的大眾市場,也有利於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據世界銀行一份調查報告說,如果美國政府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可能減少42%至96%,而為了支付取代中國產品的比較昂貴產品的價格,或是彌補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更高的關稅,美國的消費者可能每年要多支出140億美元。顯然,中國對美出口已成為美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兩國貿易額已達400多億美元,比1979年增加了數十倍。中國是美國小麥、磷肥、木材的主要銷售市場,是美波音公司的第四大用戶,也是美國計算機、工業機械等產品的最大買主之一。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逐年遞增。中美各自的一些產品對對方市場的依賴性已初步形成。在投資方面,截止1995年6月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已達17784項,協定金額235 9億美元,實際投入88 7億美元⑤。美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投資者之一。199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795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9 7%,進出口總額達2899億美元,年均遞增15%。中國經濟正在持續、快速地發展,發展的重點———交通、通信和能源等領域,正是美國的強項。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對美國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正是中美在經濟利益上的一致性,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並成為雙邊關係的核心。 中美之間還在科技、文化教育領域進行廣泛合作。雙邊科學技術議定書涉及到30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國達10萬多人的留學生和學者到美國接受高級培訓和從事研究工作。同樣,也有眾多的美國學生和學者來中國學習和從事語言研究、參加科研合作項目或在高等學校任教。中美之間的科技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不僅促進了兩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增進了兩國專家、學者之間的了解,而且也有力地推動了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 三、尋求合作,不搞對抗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前提 中美間存在分歧,也有諸多共同利益。如何盡最大可能消除分歧,維護和發展共同利益,是中美關係走上健康發展道路的關鍵所在。1993年11月中美首腦在西雅圖會晤時一致認為,中美關係應從長遠的觀點和更廣泛的範圍來對待。在許多問題上,中美是有共同利益的。中美之間的分歧可以通過平等對話與逐步協商來解決。1994年10月江澤民主席會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佩里時指出,中美之間應該“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⑥。西雅圖首腦會晤後中美關係有所改善。特別是1997年以來,中美關係基本保持了改善和發展的勢頭。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既受制於人權外交,又受制於國內經濟。比較而言,經濟因素對中美關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人權因素只能起消極的牽製作用。從柯林頓政府第二任期的對華政策來看,受制於經濟因素的程度越來越大。1997年2月4日柯林頓連任總統後首次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指出,一個孤立的中國大陸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雖與中共仍有廣泛的歧見,但美國必須與北京增加接觸和交往,才能解決雙方之間的重大問題。近來美國政府一再承諾遵守美中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及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柯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比第一任期時有了明顯的進步。過去“理想主義”色彩重,過分地強調民主和人權;現在強調對華政策的核心是全面接觸和交往,找到了雙方解決和減少分歧的途徑。這對中美兩國尋求合作,避免對抗,進一步改善和發展兩國關係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從長遠看,中美之間在許多領域是能夠找到共同點的。因此,只要兩國從全球和亞太地區的戰略高度,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待中美關係,超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分歧,“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就會得到維護和發展,分歧通過平等的、富有誠意的對話和協商得到逐步解決,中美關係就能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美,1998年柯林頓總統也將訪華,以兩國領導人的訪問為契機,中美關係一定會好起來。中美健康、穩定的關係將邁入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