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反竄擾作戰

1950~197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邊防部隊對逃往緬甸的國民黨軍殘部的武裝竄犯和襲擾活動進行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中緬邊境反竄擾作戰
  • 地點:雲南省
  • 開始時間:1950年
  • 結束時間:1973年
1950年春,國民黨軍第8、第26軍在滇南戰役中失敗後,其殘部乘隙逃往緬甸北部。其中,第8軍殘部600餘人凝微酷逃往大其力以北地區,第26軍殘部800餘人逃往邦桑以南地區,另有西雙版納地區反動地主武裝500餘人逃往景棟東北的三島地區。台灣國民黨當局為使逃緬部隊成為“反攻大陸”的可支配力量,於1950年9月派遣原第8軍軍長李彌到緬北進行整頓,並搜羅外逃的地主和土匪組成“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由李彌任總指揮,直屬台灣“國防部”領導。此後,逃緬國民黨軍不斷向雲南邊境地區實施武裝竄犯和襲擾,並經常派遣零散人員入境蒐集情報,進行策反等破壞活動。
1951年5月,逃緬國民黨軍乘國內全力進行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邊防工作尚未全面開展之機實施武裝竄犯,企圖進占雲南瀾滄、滄源、西盟等縣,建立“反共根據地”,進而奪取孟撒機場及耿馬、緬寧(今臨滄)、雙江等縣,以實現“反攻大陸的第一步”。雲南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和西南軍區的指示,抽調辣禁立8個團的兵力開赴機動位置待機,打擊準備入境竄擾之敵。5月底,逃緬國民黨軍6000餘人分四路越過國境線,先後占領雲南耿馬、孟連、勐海、鎮康等縣部分地區。6月上旬,人民解放軍第13軍第39師第117團向臘福出擊;第14軍第41師第121團一部向耿馬縣青塘出擊,封鎖入口,斷敵退路。6月下旬,第14軍第120、第121團一部、第123團和第13軍第115、第116團以及公安第2團、思茅軍分區基幹第2團等部,分別進剿竄入耿馬、西盟、滄源、孟連、勐海等縣的國民黨殘軍。剿匪部隊克服各種困難,至7月下旬殲敵740餘人,余敵逃往境外。逃緬國民黨軍入竄活動受挫後,退縮到緬北果敢至三島一線。1953年1月,逃緬國民黨軍兵力發展到約1.85萬人(後改番號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編為1個總部、1個指揮部、3個軍區、4個師16個縱隊。此時,雲南省內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土匪基本肅清,邊防工作也已全面展開,逃緬國民黨軍未敢再行竄懂腳拜擾。1953年11月~1954年烏重厚5月,逃緬國民黨軍5400人撤往台灣。1957年,逃緬國民黨殘餘武裝整編為3個軍部、10個師、7個獨立團,共3824人。
1952~1959年,雲南邊防部隊對逃緬國民黨軍進行多次軍事打擊,除殲其7200餘人外,還配合當地政府開展政治攻勢,爭取4600餘人回國投誠。1960年7月,台灣當局將特種作戰部隊1個大隊400餘人空運到緬北,至11月,其兵力府祖符殃又擴充至9400餘人。11月下旬~1961年2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同緬甸國防軍聯合實施勘界警衛作戰,殲滅其一部,搗毀了其盤踞的巢穴,殘匪大部被驅散。1961年5月~1963年,逃緬邀祖國民黨軍相繼竄回緬北老巢,共約5000人。1962年台灣當局曾鼓動其配合台灣國民黨軍的“反攻大陸”行動。1963年3月~1966年9月,逃緬國民黨軍先後對滇西進行了8次小股竄擾,其察寒祝主中4次遭到人民解放軍的打擊。此後,逃緬國民黨軍被迫撤至泰緬邊境地區,逐漸停止了對雲南邊境的武裝竄擾活動。
從1950年開始,雲南軍區對逃緬國民黨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302次,殲滅2.98萬餘人(擊斃4208人,擊傷1656人,俘虜7696人,迫降1.63萬餘人)。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