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得孫(中箭虎)

丁得孫

中箭虎一般指本詞條

丁得孫,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一百單八將之一,面頰及全身都有疤痕,人稱中箭虎,原來是東昌府將領沒羽箭張清手下的副將。盧俊義攻打東昌府失敗,宋江前去支援,丁得孫被呂方郭盛所捉,歸降了梁山。梁山大聚義中排第79位,對應天罡地煞星號為地速星,任步軍將校。梁山受招安後,丁得孫參與了“征四寇”的戰爭(百回本為征、征方臘)。征討方臘時被毒蛇咬傷而死,死後追封義節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得孫
  • 其他名稱:中箭虎
  • 飾演:子良
  • 登場作品:《水滸傳》
  • 性別:男
  • 武器:飛叉
  • 星號:地速星
人物生平,人物背景,出戰被擒,歸順梁山,南征北戰,人物結局,出處考證,人物評價,原著贊詩,後世評價,衍生形象,衍生文學,戲曲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人物背景

丁得孫首次出現是在《水滸傳》的第70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除在金聖歎修改並評點的貫華堂七十回本中此回為第69回外,各主要版本情況都基本相同。
為了決定誰來擔任梁山寨主,宋江盧俊義分別去攻打東平府東昌府。宋江打下東平府後,見白勝前來匯報,原來盧俊義在東昌府一直無法取勝,因為有一員善於飛石打人的猛將張清,而他的手下副將,有兩人,一個是花項虎龔旺,另一人就是中箭虎丁得孫,此人“面頰連項都有疤痕,馬上會使飛叉”。

出戰被擒

宋江來到東昌府城下,見張清出馬,丁得孫作為副將從“陣內門旗影里”的右邊閃出。
張清打傷梁山多員將領後,雙方進入僵持狀態,丁得孫被梁山將領呂方郭盛截住在一邊。龔旺失了兵器被捉,因此丁得孫不敢投叉攻擊,只能死命抵敵呂方、郭盛。這時梁山將領燕青射了一枝弩箭,正中丁得孫馬蹄。丁得孫因此被呂方、郭盛生擒。

歸順梁山

梁山眾將用計抓住張清並使其歸降後,張清又向梁山推薦了獸醫紫髯伯皇甫端。同時宋江命人放出被俘虜的丁得孫和龔旺,說服他們歸順梁山。因此丁得孫是一百單八將中最後加入梁山的之一。
丁得孫上梁山後不久,梁山便進行了大聚義。他在石碣上排名第七十九,為“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但安排職位時,從在東昌府時的馬軍將領變為“步軍將校”之一。

南征北戰

在絕大多數版本的《水滸傳》中,大聚義後便進入了梁山受招安、征寇環節,在各個版本的招安征寇故事中,丁得孫都沒有太出彩的表現,主要仍作為張清的副將出現。其中在“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一回中,丁得孫是張清帶領下的“哨馬”之一。而在“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兩贏童貫”一回中,丁得孫更與龔旺配合,協助張清,帶領三百餘騎馬軍,打敗了童貫手下的嵩州都監周信。120回本中征田虎時,丁得孫與龔旺、李立石勇陶宗旺,率領步兵從後宰門殺入偽晉王宮,令田虎的太子田定聞變自刎。

人物結局

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丁得孫隨盧俊義攻取歙州昱嶺關,將要攻下歙州之前,丁得孫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腳,毒氣入腹而死。方臘被剿滅後,宋江等回京聽封,龔旺與其他陣亡偏將(地煞)一樣被追封為義節郎。

出處考證

丁得孫其人不見於宋元史料,也不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這一角色,應屬於小說《水滸傳》的創造。

人物評價

原著贊詩

虎騎奔波出陣門,雙腮連項露疤痕。
到處人稱中箭虎,手搦飛叉丁得孫。

後世評價

丁得孫在《水滸傳》中出場很少,也沒有很複雜立體的形象,因此對其做過專門的點評的人並不多。畫家牛牧野對丁得孫有讚詞一首:“猛虎奔波,中箭力疲。爾來梁山,為汝傅翼。
另外,有學者根據丁得孫渾身傷痕的特徵,以及使用飛叉這種比較罕見的武器,認為他在做軍官前應該是獵戶或漁民出身,甚至可能曾經落過草。
也有人認為,丁得孫作為一個小人物,引起人注意的地方,除了有“自嘲”傾向的綽號以外,就只剩下其特殊的死法了。作為一個綠林好漢,“中箭虎”的綽號不但顯示不出威風,反而有種倒霉的感覺;作為一個軍人,沒有在戰場上與敵將交鋒陣亡,卻莫名其妙地就被毒蛇咬死。丁得孫的一生,充滿了荒誕的悲劇性。

衍生形象

衍生文學

龔旺在各種70回本水滸的續書中也有出場。例如:
俞萬春所著的續書《蕩寇志》中,作者聲稱梁山石碣是宋江等人偽造,龔旺和丁得孫的名號是石碣基本做好後臨時加上的,而丁得孫本人則被陳麗卿所殺。
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中,丁得孫與其他梁山好漢參與抗金,在朱仙鎮受了重傷。

戲曲形象

清代無名氏根據《水滸傳》120回本張清、瓊英故事改編的戲曲《雙飛石》中,有龔旺一角,形象與原著中並無太大不同。

影視形象

丁得孫在《水滸傳》原著中是個不起眼的角色,因此在大多數影視作品中都被忽略。迄今為止只有2011年的電視劇《水滸傳》中有丁得孫這個角色,由演員子良飾演。
《新水滸傳》中的丁得孫《新水滸傳》中的丁得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