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禾606
- 作物種類:玉米
- 育種者:雲南中禾種業有限公司
-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13002號
- 品種來源:母本C126/父本B156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8年冬季,雲南中禾種業有限公司以B156為父本、C126為母本進行雜交測配,2009年獲得組合606,命名中禾606;2009-2010年在紅塔區開展品比試驗,2011-2012年參加雲南省雜交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012年進行生產試驗;2013年通過雲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13002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中禾606平均生育期135天,幼苗葉鞘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81.6厘米,穗位高122.1厘米。花葯、花絲淺紫色。穗長19.5厘米,筒形穗,苞葉適中,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粒,穗軸紅色,子粒淺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7.9克,出子率84.0%。
- 抗性特點:2012年,經雲南省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病害接種鑑定,中禾606抗玉米小斑病、玉米莖腐病,中抗玉米鏽病,感玉米灰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穗腐病、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玉米絲黑穗病,高感玉米紋枯病。
- 品質特徵:2012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中禾606容重714克/升,水分10.8%,粗蛋白質9.37%,粗脂肪3.3%,粗澱粉74.06%,賴氨酸0.24%。
產量表現
2010-2012年,中禾606參加品種比較試驗,在紅塔區2年試驗中,中禾606每畝平均產801.89千克,比對照品種海禾2號增產142.57千克,增17.8%;比對照品種路單8號增產27.34千克,增3.4%。
2011年,中禾606參加雲南省區域試驗,每畝平均產716.4千克,較對照海禾2號增產3.8%,增產顯著,增產點率80%;2012年續試,平均產726.8千克,較對照海禾2號增產9.9%,增產極顯著,增產點率90%。2年區域試驗每畝平均產721.6千克,較對照海禾2號增產6.5%,增產點率85%。
適種區域
中禾606適宜在雲南省海拔1700-2400米的玉米生產適宜區域種植。
栽培技術
- 精細整地,適時播種:播前深耕,平整地塊。根據氣候狀況,選擇最佳節令播種。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播種時深耕淺播,確保苗齊。
- 規範種植,合理密植:播種時,要規範種植方式,採用寬窄行或等行距播種,中禾606株型緊湊,穗棒較大,以密度3500-4000株/畝為宜。等行距種植:以行距100厘米、株距20厘米為宜,每塘播2粒,單株留苗;寬窄行種植:寬行10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8厘米,每塘播2粒,單株留苗。
- 科學施肥:採用施足種肥、補施苗肥、重施穗肥的科學施肥方法。種肥每畝施玉米專用複合肥40千克、硫酸鋅1千克;提苗肥在5-6葉期施用,每畝施尿素15千克、普鈣20千克;在12-13葉期施攻穗肥,每畝施尿素25千克、硫酸鉀10千克。
- 病害防治:玉米灰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鏽病、玉米紋枯病等發病面積較大,危害加重,對玉米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依據年份、氣候、發病特點,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 適時收穫:玉米籽粒到蠟熟期籽粒變硬、莖葉變黃、苞葉乾枯時即可收穫。過早收穫,影響籽粒飽滿;過遲收穫,莖稈折斷,果穗觸地,易發霉、發芽,影響產量。應搶晴天及時收穫,確保商品玉米的外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