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源冰臼位於靖安縣中源鄉境內,一條延綿5公里長的古河道上分布500多個“冰臼”。如此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的“冰臼群”實屬罕見。當地有關部門通過比對相關資料後認為,該“冰臼”符合資料記載的冰臼特徵,推測是兩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源冰臼
- 外文名:無
- 區域: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中源鄉
- 形成時間:兩三百萬年前
- 珍稀程度:罕見
- 別稱:石窩
產生機理,現象描述,冰臼發現歷史,價值,
產生機理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大自然的神奇偉力在這裡造就了瑰麗奇絕的自然景觀冰臼。冰臼群是冰川曾經存在的有力證據之一,冰臼是冰川的直接產物。兩三百萬年前在巨厚冰層覆蓋處於“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隙向下流動時,由於冰層內有巨大壓力,呈“圓柱體水鑽”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礫進行強烈衝擊、遊動和研磨,最終形成深坑,這些坑極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稱為冰臼。
現象描述
中源冰臼為“冰臼群”又名港口石窩瀑布群。“冰臼群”在中源鄉山下村至港口村一個群山環繞的長河谷。據考察人員介紹,從現場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徵,臼體的平面一般為圓形、橢圓形、匙形和不規則半圓形。最大冰臼直徑近3米,最小冰臼直徑也有十多厘米,平緩寬敞的基岩冰床磨蝕現象。
當地村民把這些分布在河床上的石臼叫做“石窩”。這裡一貫有石窩瀑布群的說法,河谷長達數百米,但以前只有枯水期才能發現,因上游建了電站,河裡大塊的花崗岩裸露出來,人們才能看見這么奇特壯美、更多更集中的“石窩”群。
冰臼發現歷史
在我國,冰臼的首次發現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也僅僅是在黃山、廬山和西藏等地有過零星的記錄,世界上也僅有北歐、北美、南極等地,2010年延慶巨大石坑被稱為我國地質學界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我國最初對冰臼的研究是源自於西方,而最初翻譯的名稱就是冰臼。
價值
中源鄉境內這條延綿5公里長的古河道上分布的500多個“冰臼”,為我國漫長的地質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研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