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池鎮位於石泉縣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安石二級公路12公里。東與漢陰縣酒店鎮接壤,西與城關鎮相連,北臨迎豐鎮,南與池河鎮毗鄰。迎(豐)—池(河)三級公路穿境而過,全鄉轄16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680人(2017),全鄉總面積94.52平方千米,2002年全鄉糧食總產量4979噸,人均產糧844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19元。全鄉屬淺山、丘陵地帶。主幹河是迎池河,境內較大的支流有東沙河、西沙河,全長15公里都匯入漢江,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3℃,年降雨平均89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池鎮
- 外文名稱:Zhongch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
- 電話區號:0915
- 地理位置:石泉縣東南部
- 面積:94.52平方千米
- 人口:8680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G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交通運輸,特產,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中池鎮轄12個村(社區):中池城鎮社區、軍民村、東沙河村、民主村、西沙河村、老灣村、堰坪村、筷子鋪村、茨坪村、茶里村、夾豐村、青泥澗村。共有80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組。
地理環境
境內土地肥沃,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水源灌溉有保障,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薯、豆類等作物。全鄉森林資源豐富,有森林面積9萬餘畝(林地6萬畝,棘地林和荒山3萬畝),目前已開發利用2萬餘畝,規模板栗林150畝;盛產香茹、木耳、板栗、天麻、油料等多種經濟作物;轄區內有容量113萬立方米的西沙河水庫一個,有電灌設施44處,裝機容量552.7千瓦,堰塘136口,蓄水量33.36萬立方米,渠道370條67.3公里,水窖129眼,蓄水1880立方米,同時與國家大電網併網的筷子鋪電站也座落在本鄉境內,其裝機容量為1040千瓦,全鄉16個村村村通電,2003年對5個村進行了低壓整改。
主要支流:有東沙河、西沙河等,東沙河發源於漢陰岳王廟,全長約80公里,是池河最大支流,中池鎮東沙河村是河口,最大洪流為280m3/s。西沙河發源於五泉嶺,總長約15公里,是小堰溝、南芋溝、磨石溝、蒿溝等匯聚而成。經西沙河村,流至民主村匯入池河。西沙河村境內有西沙河水庫一座,庫容133.2萬m3,為混凝土澆築重力壩。境內其他主要溝河有:老灣村車家溝約6km、陳家溝約5公里;堰坪村大堰溝約5.5公里;西沙河村岳家溝約4.5公里;筷子鋪村土泉溝約6公里;茶里村關王溝約7公里;夾豐村夾豐溝約8公里;青泥澗龍洞溝長約5公里。
交通運輸
全鄉交通便利,有跨東沙河、軍民、山岔三村連線漢陰酒店的東酒公路,全長18.5公里。全鄉共有各種客、貨運車輛40餘輛,車輛每半小時往返一趟,40分鐘直達石泉。350餘部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用戶覆蓋全鄉,新建兩個手機信號發射塔,基本上消除了信息盲區,手機用戶也呈現上升趨勢。
特產
以蠶桑、畜牧、黃姜為主的農村主導產業發展迅猛,其產業規模和效益不斷狀大和提高,產業布局合理。蠶桑在全鄉已形成育苗、建園、養蠶發種、收烘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年養蠶發種達到7000張,產繭220噸,實現產值250萬元;以各類畜牧養殖大戶為示範帶動,全鄉畜牧發展速度快,年生豬飼養量1.2 萬頭,出欄6500頭、養牛、羊、雞、兔也具有一定的規模;黃姜產業發展勢頭旺,年種植面積在2000畝以上。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全鄉經濟的全面發展,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24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58.6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65萬元。.
現有國小5所,在校生598人;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20人;衛生院1所,床位10張,村級衛生室16個;有體育場地9處,其中村健身小廣場2處。
境內有西沙河水庫、山嶺子遺址、戰國-秦漢時期的古墓葬遺址、漢代驛站和兵站的古建築群遺址、泰山廟遺址、子午棧道遺址、清代徽派民居建築(張家花屋)。明清時期大規模湖廣移民於此,鎮境內形成獨特的湖廣移民文化,包括建築、民俗、語言等。境內形成方言島涵蓋湖南語系和江南語系。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中池鎮政府(池迎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