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橋及堰閘,清代古建築,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街老街社區。
2009年,被列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橋及堰閘
- 地理位置:自貢市貢井區
- 所處時代:清代
中橋及堰閘,清代古建築,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街老街社區。
2009年,被列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橋堰閘是旭水河上的堰閘,中橋是明代所建連線貢所建連線貢井至自流井古道的古橋。堰閘採用漫坡堰行船,一直保留。中橋上游約 50 米處建有中橋堰閘,該堰閘長61.5米,十墩六槽,堰閘前有20級垂帶型踏道,中橋和堰閘之間為一大水沱,堰閘中間為一大船槽,西側有鹽運碼頭。中橋堰閘原始風貌基本保存完好,...
中橋橋斷以後,傳說還招來一場官司。貢井的大鹽商,在早年有三“河”,即胡元和,張三和,肖志和。傳說這中橋就是肖志和出資承建的。中橋斷後,肖家認為堰公局有責任。因為堰公局主持修了堰閘後,水位提高,洪水衝擊力加大,所以橋斷。肖家還和堰公局對簿公堂,結果肖家勝出,堰公局負責對中橋進行了修復。中...
昔時,該段古道既是中橋兩岸轉運食鹽的主要通道,也是貢井食鹽運往威遠、瀘州等地行銷的重要孔道。此道至今還發揮著交通作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旭水河上的中橋及上游的堰閘構成了一道極富特色的文化遺產風景線。2013年3月,中橋堰閘和中橋古鹽道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上的文物保護點。
中橋及堰閘 清代 古建築 貢井區貢井街老街社區 貢井南華宮 清代 古建築 貢井區貢井街南華巷 大公井遺址 北周 古建築 貢井區貢井街河街子居委會 平康橋及堰閘 清代 古水工建築 貢井區艾葉鎮正街 源豐井天車 近現代 近現代典型建築 貢井區長土鎮張家山 煜涌井天車 近現代 近現代典型建築 貢井區長土鎮黃石坎...
中橋堰閘的重要組成部分——漫坡堰。堰閘上方設有絞盤,以順著緩坡漫出來的流水作為潤滑劑,順利讓船隻翻堰。由旭水河與釜溪河組成的水路運輸線,則是自貢鹽運的水上生命線。水路上游為重要產鹽基地艾葉,中間流經貢井區、自流井區等地,下游流經仙市古鎮,而後進入沱江,最後在四川瀘州匯入長江,使自貢的井鹽得以...
老街河街古鹽歷史文化景區,規模約30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大公井遺址建設與保護、老街古鹽道、鹽店街、自貢鹽業實業家事跡陳列館(湖廣廟)、榮縣貢井分縣縣衙舊址、川南石雕陳列館(貴州廟)、南華宮民俗文化特色茶園、中橋鹽運水道(中橋和中橋堰閘)、鹽商大院、旭川書院等。金流井鹽滷浴公園,規模約25萬平方米,...
南宋(1127~1179)時期,自貢市旭水河航道已通行船舶。清嘉慶二年至二十一年(1797~1816),繼續修堰,蓄水提高通航行船能力。光緒三十年(1904),從橋頭鋪至雷公灘由堰公局主持重修和新修了艾葉灘、灘壩、中橋、五皇洞、雷公灘等石堰,保持常年分段通航。旭水河支流中溪河航道起於上灘河口,止於雙河口,...
天府旅遊名村。培育16個,爭創4個,榮邊鎮尖山村、仲權鎮竹元村、建設鎮固勝村、建設鎮重灘村、艾葉鎮六房村、大山鋪鎮江姐村、大山鋪鎮恐龍村、三多寨鎮三多寨村、團結鎮朝天村、仙市鎮百勝村、永安鎮雲豐村、黃市鎮豐光村、獅市鎮馬安村、雙石鎮蔡家堰村、來牟鎮一洞橋村、鐵廠鎮黑觀音村。天府旅遊名...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堰工局又築平康堰堰閘於灘頭,與下游的平橋、中橋、五皇洞等堰閘形成梯級運鹽水道,提高上下游水位,便於行船。經清末民初和抗戰興鹽期間的發展,該鎮成為自貢骨幹產鹽區之一。截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共有鹽井、鹽灶165所,日產滷水約2000立方、天然氣15萬立方、鹽近600噸,占西場(主要...
清鹹豐、同治後,又先後築重灘橋、艾葉、平橋、中橋、五皇洞、雷公灘直至老新橋、火井沱、金子凼(離堆閘)、沿灘(庸公閘)、鄧井關(濟運閘)等堰閘碼頭十餘座,用以提高水位,逐級接力轉運原鹽,再加上威遠河的運煤堰閘,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階梯運鹽水道 水利工程。艾葉、平橋、中橋、五皇洞、雷公灘堰閘均完好...
解放後,人民政府設定船閘管理所專事疏理、維修,先後將船閘閘門、攔水堰插板和泄水槽改為自動升降門、翻板泄水。並在上游威遠河段興築長沙壩、葫蘆口水庫,蓄水防洪。1970年,又修築新老橋堰閘,使釜溪河比降減至0.65‰,航漕水深增至1.5米,使水運和農業共受其利。常年可行駛40馬力、120噸級之輪、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