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不折

中村不折

中村不折(1868—1943),日本美術家兼文物收藏家。他年輕時學習油畫,曾留學法國;回日本後又從真壁雲卿學習南畫。1895年,他在中日中獲得一冊《淳化閣法帖》,自此對收集中國書畫文物產生濃厚興趣,並陸續得到清末新疆、甘肅地方官員梁素文、何孝聰、孔憲廷等人所藏敦煌吐魯番寫本。1936年,他以自家私宅在東京創建書道博物館。1927年3月初,他編著的《禹域出土書法墨寶源流考》在東京刊印,由西東華書房發售。由於印數較少,加之不久爆發“九一八”日軍侵華事變,所以該書流入中國的極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村不折
  • 時間:1868—1943
  • 職業:美術家兼文物收藏家
  • 國籍:日本
中村不折和《應侯鐘》,東京書道博物館,

中村不折和《應侯鐘》

應侯見工鐘,已知的有2件,其一收藏於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另一件於1974年3月出土於陝西藍田縣紅星村。中村不折所收藏的《應侯鐘》和1974年陝西藍田考古發現的《應侯鐘》雙鐘連銘,兩銘連讀,得見“見工”乃應侯之名,是初封應國武王之子應叔的曾孫。銘文中有“雁侯見工遺王於周。”“朕皇祖雁侯。”“子子孫孫永寶用”等語。此鐘為周昭王時所鑄,按照何光岳先生的考證,是周昭王準備移封應侯見工之時,舉行了隆重的移封典禮,並在鎬京附近鑄鐘紀念。《應侯鐘》銘文多“雁”字,《路史·國名記·戊》釋:“雁,今作應。”從中國古文字“六書”的造字方法來說,依清代學者王國維的解釋,“雁”與“膺”、“應”是互通而同意的,都從鳥從月(肉)。從古音韻方面講,它們是同音同聲,是符契約音同韻相轉的音變規律的。從古文字考古學的角度看,郭沫若同志經考證甲骨文及1958年9月28日江西餘乾縣黃金埠初級中學,因平球場,取土約50厘米處所發現的《應監甗yǎn》之銘文“雁監作寶尊彝”也認為:“雁即應國之應”。“應國之器已見著錄者”,如《應公鼎》、《應公彝》等,其字皆作應,是知周初第一代應侯之後,應君有稱應公的。“膺”字在其後的演變中,又把下面的“肉”換為“鳥”字,衍生出“鷹”字來。這一字型的演變,在其後的考古發現中,又多次得到佐證。1986年,在平頂山市新華區薛莊鄉北滍村西滍陽嶺上,發現了以兩周時期應國和楚國貴族墓地為主兼有兩漢時期的墓地,經過連續十年的發掘,出土了上萬件文物,其中大多數是周代青銅器。該墓地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特別是在墓冢內出土了大量有關應國貴族婚嫁、封賞、往來、葬禮等器物以及上面的銘文,其中有“應伯壺”、“應伯盤”、“應公鼎”、“應事爵”、“應事鼎”、“應事簋”、“應事觶”,以及有關古鄧國國君的銘文銅器,為研究古應國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依據。
《應侯鐘》《應侯鐘》
應侯見工鐘 西周中期
通高24、銑寬13厘米
1974年陝西藍田紅門寺出土
藍田縣文物管理所藏
此鐘屬西周中晚期習見形制,長腔寶甬,有旋斡,鼓部較狹。篆部和隧部飾雷紋,右鼓有鳥形雙音標誌。兩欒、鉦間及頂端舞側,鑄銘文三十九字,內容未完。日本書道博物館所藏應侯鐘,與此形制,紋飾相同,三十三字銘文與此連線,合為全銘七十二字。銘文還記述周王歸自成周,在宗周的康宮賞賜應侯彤弓、彤矢和馬,應侯便為其皇祖鑄造這套大林鐘。
應侯鐘:目前發現兩件,一件是1974年本縣紅門村出土。另一件早年出土,現藏日本書道博物館,兩鐘形制,花紋相同,大小相次。銘文連續,藍田出土通高24、高8.5厘米,篆間飾例“S”雲紋,鼓部飾“T”字形雲紋和鸞鳥,鉦間及上篆銘文39字,日本所藏鑄33字,銘文首句與藍田的銘文末句正好銜接。其銘文曰: 隹(唯)正二月初吉,王(歸)自成周,(應)(侯)見工遺王於周,辛未,王各(格)於康,(滎)白(伯)內(入)右(應)(侯)見工,易(錫) (彤弓)一, (彤矢)百,馬……
這段銘文最末一句與日本人中村不折現收藏的“應侯鐘”銘文起頭一句相銜接。其銘文曰:
“四匹(四匹二字合文)。見工敢對揚天子休。用乍(作)朕皇祖(應)(侯)大鐘。用易(錫)眉壽多宗永(命)子子孫孫永寶用。”

東京書道博物館

東京都台東區根岸2丁目10番4號
中村不折
東京書道博物館是日本著名油畫家、書法家、收藏家中村不折氏於1936年創立,收藏曆代書法文物,包括甲骨、青銅、石碑、鏡銘、法帖、墨跡、檔案經卷等,不斷收集古代書法作品,是研究日本、中國書法史料的重要場所。
館內設有專門紀念日本著名書法家中村不折氏( 1866年〜1943年)的紀念館,長期展覽中村不折的書法及其收藏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