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現代文學關係史論

中日現代文學關係史論

《中日現代文學關係史論》是2021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向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日現代文學關係史論
  • 作者:王向遠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25016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寫作於1990年代初期的博士論文,也是我國一部全面系統的中日現代文學關係史研究與比較研究的著作。全書運用比較文學的觀念與方法,分“思潮比較論”“流派比較論”“文論比較論”“創作比較論”四個方面(四章),使用每章均為七節的對稱均衡的布局結構,以點帶面、連點成線,從不同側面對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之關聯做了深入的比較分析,發現並解答了中日現代文學關係目前的一系列重要課題,指出了日本文學在中國文學現代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關於中日現代文學關聯性的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

圖書目錄

緒 論
章 思潮比較論
節 啟蒙主義
一、 中日啟蒙主義文學的關聯
二、 對政治小說及其功用的不同認識
三、 不同認識產生的原因
四、 創作上的差異
五、 政治小說對兩國文學發展的不同影響
第二節 早期寫實主義
一、 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與日本的寫實主義
二、 《小說神髓》 與中國的寫實主義
三、 對 《小說神髓》 局限性的超越
四、 中日寫實主義的相似、 相關和對應
第三節 浪漫主義
一、 作為中西浪漫主義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義
二、 直接影響: 現代戀愛觀和貞操觀
三、 中日浪漫主義的幾點平行比較
第四節 自然主義
一、 日本: 中國接受自然主義的重要渠道
二、 中日自然主義的不同命運
三、 對 “客觀” “真實” 的不同理解
四、 人性觀上的分歧
五、 “黑色的悲哀” 或 “幻滅的悲哀”
第五節 唯美主義
一、 中國接受日本唯美主義的環境和條件
二、 對中國作家創作上的影響
三、 影響的閾限
第六節 新浪漫主義
一、 “新浪漫主義” 及其在歐洲的含義
二、 “新浪漫主義” 在日本的內涵和它對中國的影響
三、 對 “新浪漫主義” 的歷史定位
四、 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節 普羅文學
一、 中日普羅文學的起源及作者的階級出身
二、 中日普羅文學的理論鬥爭
三、 中日普羅文學的創作實踐
第二章 流派比較論
節 鴛鴦蝴蝶派與硯友社
一、 相關性及比較研究的價值
二、 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 相同的創作題材、 目的和方法
四、 日本對硯友社文學的評價及對我們的啟示
第二節 魯迅、 周作人與白樺派
一、 “反戰” 論及其背後
二、 人道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
三、 愛: 給予的·搶奪的·本能的
第三節 新理智派、 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現代文學
一、 一種奇特的接受現象
二、 中國現代文學的理智色彩與芥川的理智主義
三、 主觀性、 情感性與旁觀者的冷靜
第四節 中日新感覺派
一、 一個誤解
二、 三個混同
三、 四個偏離
四、 幾點辯正
第五節 中國鄉土文學與日本農民文學
一、 自發時期: 五四鄉土文學與日本早期農民文學
二、 自覺時期: 京派作家的鄉土文學與日本的農民文學運動
三、 變異時期: 中日農民文學的變質與轉向
第六節 戰國策派與日本浪漫派
一、 對於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態度
二、 貌合神離的近代文化觀
三、 形同實異的戰爭觀
四、 文學評論與美學主張
第七節 侵華文學與抗日文學
一、 尖銳對立和互為依存
二、 侵華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 抗日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論比較論
節 中國現代文藝理論與日本現代文藝理論
一、 日本現代文藝理論的特點
二、 中國文壇對日本現代文論的接受及其特點
三、 對中國現代文論影響較大的幾位日本文論家
第二節 小說題材類型理論
一、 中日兩國小說的題材類型及類型理論
二、 幾種題材類型及其關聯
三、 題材的轉型、 變革及其問題
第三節 魯迅與夏目漱石的 “餘裕” 論
一、 夏目漱石的 “餘裕” 論
二、 魯迅對漱石的 “餘裕” 論的共鳴與借鑑
三、 魯迅的 “餘裕” 論對漱石 “餘裕” 論的超越
第四節 魯迅雜文理論與日本雜文
一、 日本文壇的 “雜文” 及其含義
二、 魯迅雜文觀念的形成演變與日本的雜文理論
三、 “文明批評” 與 “社會批評”
第五節 周作人的文學觀念與日本文論
一、 “人的文學”
二、 “平民文學” 與 “貴族文學”
三、 “餘裕” 論、 “遊戲” 論與 “閒適” 文學觀
第六節 廚川白村和中國現代文藝理論
一、 廚川白村 《苦悶的象徵》 及其理論獨創性
二、 中國現代文論何以接受廚川白村強烈影響
三、《苦悶的象徵》與中國現代作家的文學觀及中國現代文論的建設
第七節 胡風和廚川白村
一、 胡風接受廚川白村的內在必然性
二、 廚川白村的 “兩種力” 與胡風的主觀、 客觀
三、胡風的“精神奴役的創傷” 與廚川白村的“精神底傷害”
第四章 創作比較論
節 早期話劇與日本新派劇
一、早期話劇的戲劇功能的轉型與日本的“壯士劇”“書生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