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警示門

從奧運會開幕之前發生在倫敦媒體中心的“中文警示門”,到如今的倫敦奧運媒體中心主管的道歉,看上去,一場似乎由誤會開始由道歉結束的風波,就這么迅速地平息了,但其帶給我們的思考卻包含了多重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文警示門
  • 地區:英國倫敦
  • 分類:社會
  • 發生時間:2012年7月下旬
簡介,思考,評論,

簡介

中文警示門
中文警示門
2012年7月下旬,距離倫敦奧運會正式開幕已經越發臨近。然而就在萬眾矚目的盛會即將拉開大幕前,出現有些令人尷尬的場景:在奧運會的新聞中心,赫然出現了這么一塊用漢字標註的標牌。
標牌上寫的是什麼?多少會令人有些臉紅。“中國的記者朋友們,請照顧一下倫敦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如果你們想拍他們的話,請提前詢問他們,尊重一下他們的私人空間,謝謝你們。”
這樣的標語,某種程度上又涉及了一個敏感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其實更像是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事實上有網友便指出:“媒體中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公眾的場合,不應該存在標牌上所註明的這些問題。”組織者的做法有些令人遺憾。
同時還有網友表示這是一種公開的歧視,畢竟攝影記者的許多瞬間得依靠抓拍完成。當然也有網友認為中國媒體人應該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並建議“只有尊重別人的情況下,自己才會得到尊重。”

思考

倫敦奧運媒體中心(LMC)主管馬克·霍威爾2012年7月28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前些天用中文寫的的攝像須知已經撤下,熱烈歡迎中國記者在此工作。他說,如有中國記者感到被傷害了,那一定是誤會,“我深表歉意”。
其一,這真是一場誤會嗎?或許真的有來自中國媒體的記者在拍攝過程中侵犯了工作人員的隱私,但顯然這樣的記者只是極少數,僅僅因此便設定一個中文警示標牌,設定者的確有放大這場風波的嫌疑;至於是不是歧視,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論斷。
其二,國內的評論是否助推了這場風波?我認為的確如此。無論是國內的媒體,還是網友的評論,實際上都在有意無意為這場本來不是很大的風波推波助瀾,不知不覺間令事件變得沸沸揚揚。網媒的刻意炒作,相當一部分網友不分青紅皂白的噴水,都在短時間內把這件小事放大成了一場國家跟國家之間的價值對抗問題。如此做法,顯然是不妥的。
其三,尊重個人隱私,的確應當成為記者採訪的一個基本準則。無論這場風波是否有各方有意無意人為放大的嫌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對採訪者個人隱私的尊重,當引起國內媒體同行的警覺。對採訪者個人隱私的尊重,當成為所有媒體人共同遵守的一個基本準則。
顯然,這起“中文警示門”引發的思考,還可以延伸到諸多方面。其實,即使是西方,也曾出現過媒體對個人隱私不斷侵犯造成的極為惡劣的事例。比如,當年黛安娜王妃的身亡,就與記者過度關注其個人隱私有直接關係;再如,曾高居英國發行量之首的《世界新聞報》曾經的“竊聽門”,迄今仍然令人心有餘悸。在這一背景之下,倫敦奧運媒體中心對中國記者的一些行為過度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無論如何,這起原本發生在小範圍的事件,卻變成一起眾所皆知的公共事件,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我們每個人都該有所反思。

評論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評論版主編劉波但這些警示一直沒有得到監管機構的充分重視,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監管者忙於“救火”的氛圍中,這些隱蔽的技術性違規更被置於無關緊要的地位。雖然人們都厭惡排隊,但排隊是一門經濟學,只要合理利用,企業必然是穩賺不虧。
7月24日賽維LDK深陷破產漩渦成為輿論焦點,而從此案中引出了浦發銀行信用貸款問題。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央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2)》警示,需密切關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止非法集資、高利貸等領域風險向銀行體系傳遞。
據說名聲在外,不時有中國人出國會遭遇人家量身定做的“中文警示”。如果人人都在細節習慣上注重衛生,他們的另眼相看就變成刮目相看了。食品安全執法的成功將給學術領域提供研究標本,把成功的方法、手段概而括之,上升為科學理論,一旦適時推廣,必將產生連鎖反應,使這門知識成為治國之顯學。當國外旅遊景點出現“便後請沖水”的中文警示語,我們的態度從最初的惱羞轉變為理性的自省。禁改限、拜年簡訊、京廣橋、西直門橋、IC卡、公交優先一掛火紅的小鞭炮挑在高高的竿頭,綠香輕燃,頃刻間“噼噼啪啪”的響亮爆竹氤氳出濃郁的年味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