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性粒細胞計數
正常範圍 中性粒細胞0.5~0.7(50%~70%) 檢查介紹 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對不同類型的白細胞分別計數並計算百分比。 臨床意義 增多: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
-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或Neutrophil granulocyte,又譯中性白細胞)是血液中血細胞成分之一。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是指白細胞計數中的中性粒細胞的含量。中性粒細胞增高...
-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中性粒細胞的細胞膜能釋放出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進一步生成一組旁分泌激素物質,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這類物質對調節血管口徑...
- 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過程有關,該類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殺菌功能,其作用過程歷經趨化運動,識別並結合吞噬物質,進而攝入胞...
- NEU(中性粒細胞計數)
中性粒細胞計數,血常規檢查中的一個參考數據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檢驗方法 備註 參考範圍 單位 中性粒細胞百分含量(NEU%) NEU% ACV技術 50.0-70.0 中性粒細胞...
-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計數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數;嗜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數。如比值減小(表示分葉核粒細胞增多)或分葉在5葉以上的粒細胞超過0.03時,稱為核右移。...
- 粒細胞
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
-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由於周圍血中粒細胞的絕對值減少而出現的一組綜合徵。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隨年齡而異,在足月新生兒為8×10/L,早產兒為6×10/L,生後1~2月...
- 白細胞(血液細胞)
在血管內的中性粒細胞,約有一半隨血流循環,通常作白細胞計數只反映了這部分中性粒細胞的情況;另一半則附著在小血管壁上。同時,在骨髓中尚貯備了約2.5 x 10比個...
-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計數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計數,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的分葉以3葉居多,桿狀核細胞較少(0.01~0.05),桿狀核與分葉核之間的正常比值為1∶13。如比值增大(即桿狀核...
- 中性粒細胞增多症
中性粒細胞增多症(neutrophilic granulocytosis)是指年齡大於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外周血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於7.5×109/L和小於1個月的嬰兒大於26...
- 小兒慢性良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慢性良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CBN)為一組病因不明的異原性疾病,又稱為原發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家族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慢性再生低下性...
- 桿狀核中性粒細胞
桿狀核中性粒細胞是血常規檢查的一個項目。...... 桿狀核中性粒細胞別名 編輯 BN,嗜中性桿狀粒細胞桿狀核中性粒細胞正常值 編輯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0.04~0.5)...
- 分葉核中性粒細胞
英文名segmented neutrophil別名SN,嗜中性分葉核粒細正常值白細胞自動計數儀:(2~7)×109/L (2000~7000/mm3)。化驗結果意義(1)中性粒細胞增多: ①急性感染: ...
-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白細胞分類受技術因素和細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較大變異,故分類計數的離散度較大,且分類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變異呈常態分配,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
- 血常規正常值
中性粒細胞,正常為0.5~0.7,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淋巴細胞,正常為0.2~0.4。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
- 血常規檢查
(12) 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 (單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兒50-70%。 (13) 淋巴細胞計數(LY) (單位: 10^9/L) 男:0.8-4.0×10^9/L,女...
- 血常規化驗
10:單核細胞比例(MONO%)(參考值:4-10),(單位:%) 11: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 (參考值:43~76),(單位:%) 12:淋巴細胞計數(LY)(參考值:0.8~4.0),(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