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簡介
桃源鎮轄的村民自治組織。在桃源鎮西南,距鎮區3
千米。舊325國道從村前經過。南宋鹹淳二年(1266)先祖李姓由南雄珠璣巷遷徙至此建村,聚落沿小山丘東南西伸延,呈階梯狀,村位於祿洞鄉(舊稱)中心,故而得名。轄中心、宿坳、馬山、禾昌合、筍洞、竹山6條自然村。
村委會建設
2002年,人口1648人。耕地面積75公頃。主種水稻、花生。私營企業辦有糧油加工廠、磚瓦廠、石礦場、砂輪廠等企業等。1998年,村委會在南頭圩建有2000m2市場一座。家庭副業以養母豬育豬苗為主。建有祿洞國小。華僑及港澳同胞182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705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705戶通電,有11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0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9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94.00畝(其中:田892.00畝,地1302.00畝),人均耕地0.73畝,主要種植茶葉、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401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1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9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0925.64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1.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72.53萬元,畜牧業收入575.2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400頭,肉牛292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495.6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55.60萬元, 工資性收入31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63.00元,農民收入以糧食、茶葉、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3.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98人 ,在省內務工423人,到省外務工7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糧食、蔬菜、草果,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2.7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早植煙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糧食、蔬菜、草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5戶,共鄉村人口3581人,其中男性1929人,女性1652人。其中農業人口3135人,勞動力2489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8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0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608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44.7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6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教育欠款較大;水利設施薄弱,人畜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核桃500目,草果1000畝;生豬5000頭,茶園改造2000畝,種植500畝雜交包穀。。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3個,黨員總數105人,黨員中男黨員94人,女黨員11人。 團員223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9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