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隕石坑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川街鄉(即現在的恐龍山鎮)境內,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直徑達4000米,周圍環形山海拔1700~1800多米,最高峰1865米,隕石天坑環形山內坑的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隕石坑
- 外文名:the Zhongshan Aerolite Pothole Low-lying Land
- 地理位置: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恐龍山鎮
- 面積:13km2
- 東西寬:3km
- 南北長:10km
- 直徑:4km
- 海拔:1.7-1.8km
- 最高峰:1865m
- 坐標:東經24°56’25.48",北緯102°03’33.06"
在楚雄祿豐,有一個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的隕石天坑。這天坑附近正是1995年在祿豐川街(今恐龍山鎮)發掘的侏羅紀恐龍墳場,範圍達到1萬平方米,分布著侏羅紀早、中、晚期的恐龍化石及伴生動物群。壯觀的“隕石天坑”奇景和豐富的恐龍遺址為祿豐縣留下了獨特而神秘的地質文化遺產。
在地面衛星遙感圖上,可以清晰的辨認出這個隕石坑的位置和形狀。隕石墜入地下深約3000米。隕石坑就在恐龍化石群出土的場地附近。
隕石坑中心處的岩石呈平行分布,似鍋底逐漸向邊緣隆起的幾乎是70度的峭壁,這就是環形坑周圍的環形山,從隕石坑底測算,周邊山脊比坑底約高出100~200米,而環形山脊比坑外平地及溝壑高200~300米,從山脊衝出了條條放射性條紋,陡峭難攀,距坑中心2500米外,岩層傾斜度降為30度左右,距3千米處則呈15~20度斜坡,阿納村東老長箐村西出土的8條巨型恐龍化石,就是在這一片從隕石坑輻射出1米厚的岩層下面。
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在中山北部一嶺之隔的安楚公路邊發現了一處巨大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之後,該資源被成功開發為今天的世界恐龍谷景區。但是,圍繞著為何大量恐龍會葬身於此這個問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研究。專家們發現“恐龍們”在被埋入地下的一瞬間,它們的頭全部朝著中山方向,於是擴大研究範圍,中山也進入了專家們的視線。
恐龍山鎮所轄梨園村委會歷史底蘊深厚,轄區內有聲名遠播的“雲南地理中心”——中山隕石坑。該隕石坑坐標為東經24°56’25.48",北緯102°03’33.06",坐落於梨園村委會中山片區,周邊圍埂海拔近1800米,北高南低,最高點1801米。千米高空俯瞰,直徑約4000多米、面積13平方公里的中山隕石坑猶如一顆巨大的心臟。坑內含大麥地、黑普村、滑石板、文家箐、岩子頭、楊加村、魯加箐7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53戶572人。坑中多石,土壤不宜耕種,一路向北,入眼的是裸露的山脊和大量紅土,一些區域幾乎見不到植被。環形山中央的滑石板村很奇妙,46戶民眾就完全居住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數百年綿衍生息,一種觀點就認為,當地岩石的形成是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巨大熱量熔化的岩漿凝固而成。坑內外有許多難解自然之迷,尤以坑北埂外“中國最大恐龍化石群”為甚!這個心形的大坑在南部有一個巨大的開口,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圓形的“大土牆”在此形成一個斷裂,其斷口的形態也很特殊,給人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天坑邊上就是著名的“世界恐龍谷”,著名的祿豐恐龍遺址館距此坑北端圍埂僅1公里許,是中國最大的恐龍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類型恐龍的巨大骨架。
經過調查和推演,專家們似乎解開了恐龍滅絕之謎,認為是一顆隕石的撞擊,引起了強烈地震和衝擊波,使恐龍瞬間被埋,而整箇中山,正是隕石撞擊地面後形成的巨大隕石坑!整個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確實符合隕石坑的特徵,但是最終並未經過有關部門的確認和公布。
隕石坑並不是完全平坦的山間盆地,它東北偏高,西南偏低,中間也有隆起的山丘。從地貌看,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發生了爆炸,至少有三大塊隕石同時落在這個坑中,所以大坑中又有三個小坑,還因岩層岩漿的劇烈變動,在隕石坑中間隆起了一座幾乎與周圍環形山等高的山丘———中山。
利用隕石坑特殊的地形,人們在離“岩子頭”村不遠處建了座攔河壩,形成了一座100多萬立方米的中山湖。湖順山勢呈半圓形彎曲,長約2000米,寬約300~500米不等,湖水碧綠,清澈見底。
隕石坑是中山河的源頭。中山河在川街壩子與川街河合二為一,它們在小江口這個別致的地方與大江河交匯後酣暢淋漓地流向綠汁江。它們的另一頭一定有著別樣的情懷。
就在中山,350年前,黔寧王沐英之第十一代後人沐天波深知明廈將覆,秘密將四子送到梨園中山,隱姓埋名,如今,這裡的沐氏家譜、墓碑仍依稀可證沐氏家族在雲南跌宕起伏的歷程和遺落的不甘與傷感。隕石坑內沐氏後人,最初改為木姓,光緒以後,又回歸為沐姓。如今每到清明節,沐氏後裔都有回坑內祖塋掃墓的習俗。
根據科學家考證推測,該隕石坑是由於星體撞擊形成的,持星體撞擊說的科學家最有力的證據是中生代與新生代開始的第三紀界限間沉積著一層一厘米來厚的粘土層,層中富集銥元素,而這種銥元素,是外星體帶來地球的。
川街中山隕石坑一帶曾經也是一片大海汪洋,隕石坑裡的滑石板村、中山水庫片區曾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一些當地人至今還能找到一些貝殼化石,有的紋理能夠辨認出是古生物的四肢。
滑石板——石板上的村落、岩子頭——瀑布上的村莊、魯家箐、文家箐、黑蒲村、楊家村、大麥地、清泐潭、仙人洞、中山湖……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叫傳奇,只不過,它們的名字早已經被歲月侵蝕得模糊不清了,而我們卻無法辨識,辜負了他們的美譽。
2001年3月,時任雲南省主要領導即帶隊考察和調研過中山隕石坑,旋即要求有關部門要做好相關規劃和研究,早日開發出它的真正價值。
2017年11月,雲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和公報”新聞發布會上,恐龍山鎮中山隕石坑,以其磅礴大氣的震撼影像,入選全省21個普查影像“最景觀”名錄,使中山隕石坑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中山隕石坑資源得天獨厚,具有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甚至有強大的後發優勢——世界恐龍谷已經成熟運營11年,如果中山隕石坑的身份得到確認,將可以使這一世界級資源,輕鬆升級為國家地質公園,藉助祿豐縣推進“全域旅遊”規劃的東風和世界恐龍谷的成功經驗,將其開發成為一處集高空觀光、休閒娛樂、科普科考、體育競技、通用航空基地、古生物研究、地質研究等項目的大型景區,強力助推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