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外同志社

中山海外同志社

石岐孫文中路西山寺對下有一棟三層舊樓房,門牌是132-134號,解放前是“中山海外同志社”的社址,解放後,一直是縣市統戰、僑務部門的辦公地方。這是華僑的歷史文物,可惜於數年前被拆毀。

中山介紹,熱心公益,函慰僑胞,

中山介紹

中山是著名僑鄉,旅外華僑眾多,源遠流長。回國華僑素無組織,經常受到關卡的留難和不肖之徒勒索欺壓,歸僑甫抵國門即不堪其擾。民國10年(1921年)檀香山僑領阮炎回鄉,在廣州謁見孫中山。孫中山十分關注歸國華僑的安危,面諭阮炎回縣應籌組華僑組織,謀求華僑福利。
阮炎,字麗攀,1879年4月出生於張家邊小隱,19世紀末赴檀香山謀生,創辦益美自由車用品公司,艱苦創業,為日後服務僑團、躋身反清革命創造條件。阮炎奉孫中山之命回到中山,當即邀集旅美僑胞簡崇光、劉少初、旅南洋僑胞阮漢三、旅澳洲雪梨僑胞林積慶等商討籌組中山華僑組織。
同志社創設之初,在石岐長堤隆都碼頭附近租一小樓為籌備處。民國11年(1922年)2月15日,中山海外同志社正式成立。首任社長為阮炎、副社長為李紫雲(雪梨華僑)。1940年中山淪陷,中山海外同志社先後被偽軍呂春榮部和43師彭濟華部占駐。抗戰勝利後,該社理監事高燦章、肖頃堯、余嘉祿等多次交涉,始收回三樓一半之地為該社復員辦公之所。及至該師調防廣州,才得全部收回。

熱心公益

該社由1922年起至1950年止,近30年歷史,社員逾千,社員尚健在者恐已鳳毛麟角。該社認真履行建社宗旨,密切聯繫海內外華僑,協助辦理出入境手續,排難解紛,互助互惠,成績顯著,深得海內外社員和各界人士的稱譽。
該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舉凡抗日義捐、救國公債、濟貧救災等,莫不積極回響。1947年中山潦水為患,二、三、九區幾成澤國,災情慘重,縣水災救濟會號召捐款賑災,該社立即回響,當年7月就籌捐300萬元上送賑災。石岐煙墩山於1948年闢建為中山公園,華僑為此作出重大貢獻。該社發起籌建中山紀念亭於煙墩山古塔下,曾獲縣長孫乾頒令嘉獎。此事詳述於2006年9月出版的《中山僑刊》第69期“煙墩山尋碑記”中,這裡從略。

函慰僑胞

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該社同人曾參加歡迎解放軍入城的行列,先後購餅乾200磅送解放軍供應站,併到僑立醫院(今市博物館址)慰問解放軍傷病員。
中山解放,政權鼎革,家鄉情況如何,深為海外僑胞所關注,該社為此先後兩次致函海外告慰僑胞。其中1950年5月26日理事長林彭年的去函寫道:“本社自邑境解放後,以軍管會令各團體停止活動,為遵令起見,對外事件暫未辦理,對內事宜仍進行,捐資購債等等,社員一樣熱誠……市內治安日好,物價幾個月絕無波動,金融穩定,誠十餘年所僅見。糧食在青黃不接之秋,仍能照公價每擔13萬元(指舊幣)發售;市內各區分設物資代銷處,各類日常用品均有明碼標售,比較其他各店尤廉,市民無不笑逐顏開,可告遠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