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學院簡介,學院概述,歷史沿革,教學服務,辦學特色,各系介紹,科學研究,對外交流,社會服務,地圖信息,
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始建於1924年,原名國立廣東大學為孫中山先生整合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州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里農業專門學校後所創設,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35年設立研究院,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的新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國34所研究生入學考試自主劃線高校,國家32所副部級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學院概述
學院位於珠海市唐淇路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院內教職員工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將中山大學旅遊學院辦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旅遊學院”的發展目標,為社會培養出一批覆合型、套用型和國際化的高層次旅遊管理人才。
旅遊學院是全國首批旅遊管理博士學位、旅遊管理專業碩士(MTA)學位授予權單位、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質量(UNWTO TedQual)認證機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影響研究基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管理與監測中心”依託機構、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會長單位。目前,學院已經具有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內的完整辦學層次,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是全國第一批旅遊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教學和科研力量雄厚,在國內具有深遠影響。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成立後,在辦學理念、辦學思路以及辦學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改革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力圖與國際接軌。
作為全國第一批旅遊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中山大學在國內旅遊教育界具有深遠影響。在整合中山大學旅遊教育和研究有關力量的基礎上,旅遊學院於2004年4月正式成立。旅遊學院已經具有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內的完整辦學層次,其中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包括:旅遊規劃與管理、會展經營與管理、旅遊人力資源管理、旅遊與休閒房地產等領域。
為促進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旅遊學院已先後與黃山、桂林等國內著名旅遊城市、旅遊局等有關單位和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簽署合作協定,在教學實習、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為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為促進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旅遊學院已與法國昂熱大學旅遊學院簽署了人才培養和教師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協定,並已順利展開。旅遊學院還與世界旅遊組織、英國利茲城市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以及日本、韓國、泰國等地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出國深造的機會。
教學服務
旅遊學院下設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旅遊規劃與景區管理、運動與休閒管理等方向,辦學層次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教育。
旅遊學院的教學堅持立足行業、面向國際,著重培養學生適應國際旅遊發展需要的旅遊管理實際技能以及理論分析能力。畢業生將成為企業、政府、社區和其他組織的國際性管理人員、專門技術人才和旅遊學術研究人員。
旅遊學院的課程體系特彆強調與旅遊行業的接軌。由旅遊行業專家和管理人員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將不斷為課程設定提供指導意見和專業教學資源,是提高學院專業教育能力的保障。旅遊學院充分發揮與國內外政府旅遊局、旅遊企業和旅遊社區的良好關係,積極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石。
旅遊學院現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短期職業培訓教育項目。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學院以靈活的教育服務滿足社會對高層次旅遊人才的需要。
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以學術研究為基礎、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高標準、國際化”
培養目標:“具備領導能力的旅遊業中高管層管理人才以及研究人才”
以學術研究優勢,提升教學質量
學院高層次的科研立項在國內的同學科領域中排名第一。已有5人獲得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人獲國家旅遊局科研項目,1人獲得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學院旅遊研究在國內同學科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由保繼剛教授帶領的規劃團隊,已承擔多項國家級的旅遊規劃項目、省級政府的旅遊規劃及著名旅遊城市的旅遊規劃。學院研究論著的數量和質量在國內的同學科領域內排名第一。學院自2004年到2009年,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10部。學院開設旅遊前沿講座等特色課程,將旅遊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視角與新方法引入教學課程。
產學互動、促進教學創新
改革傳統辦學模式,聘請旅遊行業專家,對學院的專業設定和教學計畫提出指導意見。建立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以促進與行業發展接軌。學院有八分之一的課程,邀請業內專家教授來擔任,部分專業課程完全聘用行業門具有較高水平的專家教授。改變傳統的培養機制,培養行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學院遵循“選擇一流旅遊企業、明確培養目標、制定培養計畫、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等原則,與花園酒店、白天鵝賓館、廣之旅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長隆集團、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廣東現代會展管理公司,簽署了聯合培養計畫。實踐教學系統化,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學院面向行業發展,注重實踐環節教學改革,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地位,將實踐教學作為獨立的、漸進的教學環節,整個環節包括:一年級的見習實習、二年級的服務實習、三年級專業實習和四年級的管理實習。通過實習,學生不僅對旅遊業有整體認知,也對旅遊業服務特性有所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習專業技能、培養專業管理能力。
國際化辦學,為創建一流旅遊學院奠基
引進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思路與管理模式。學院積極向世界旅遊組織申請教育認證,在辦學思路、管理模式包括學生管理模式、教學體系、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等方面,引入國際先進理念,並結合中國實際特點進行改革。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的國際化。學院人才引進中,十分注重教師的國際化背景,注重教師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專業教師中,具有海外學習和交流經歷的教師占到專職教師總數的75%,此外還有來自韓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法國、英國的教師,學院每年會聘請國際著名學者開設選修課程和學術講座。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學院積極尋求對外交流合作,努力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已與法國昂熱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本立教大學、德國西海岸套用科技大學、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管理學院、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簽訂了合作協定、建立經常性聯繫,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學院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開展了2+2共同培養計畫項目。中山大學旅遊管理具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基礎,其研究水平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認知度,學院以其學術研究、地區產業發展及多學科融合等優勢,長風破浪,成為中國旅遊研究與教學的領頭軍!
各系介紹
旅遊管理與規劃系
旅遊規劃和景區設計管理方向 該專業方向在中山大學國內領先的旅遊規劃傳統優勢基礎上,根據旅遊規劃的發展趨勢,增加景觀設計與景區管理相關專業課程,培養旅遊規劃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紮實的旅遊規劃、策劃與景觀設計動手能力,學生畢業後可以去旅遊諮詢公司、旅遊規劃公司、旅遊房地產與旅遊投資公司、園林景觀設計公司、旅遊景區、主題公園、旅遊地產公司以及規劃部門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旅遊及相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
旅遊信息化與電子商務方向 該專業方向為適應網際網路行業與數字信息行業不斷深入旅遊業內部的需要,在充分掌握旅遊管理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開設旅遊信息化、旅遊電子商務、旅遊網站運營等核心專業課程,培養學生運營管理旅遊網站、旅遊信息化企業、旅遊網站設計等專業能力,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旅遊網際網路企業、信息化企業、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網路公司、旅行社等企業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旅遊及相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
國際旅遊管理方向該專業方向 由旅遊學院和翻譯學院共同開設,主要培養掌握旅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語功底紮實、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高級專業人才。通過英語考試後一、二年級主要在翻譯學院攻讀語言課程,熟練掌握英語,並至少掌握另一門外語,同時兼修部分旅遊學院的專業基礎課程。三、四年級,該方向學生可自由選擇旅遊管理專業和會展經濟與管理選修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政府對外交流與合作、商務旅遊與度假旅遊、運動休閒與俱樂部、高星級酒店(或酒店管理集團)、會議或展覽公司等領域的組織管理與服務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旅遊及相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
基礎課程:管理學原理、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商務統計、戰略管理、項目管理、旅遊地理學、旅遊概論、旅遊消費者行為學、旅遊產業經濟學、酒店經營管理、服務運營管理、會展概論、研究方法
專業特色課:旅遊規劃與公共政策、旅遊景區管理、社區旅遊規劃與管理、旅遊產業經濟學、景觀設計、旅遊電子商務、旅遊項目投資與運營、旅遊地產與土地利用、文化旅遊、世界遺產概論、平面設計、旅遊管理信息系統、網路行銷、網路地理信息系統、Java程式設計及網頁製作
酒店與俱樂部管理系
酒店與度假村管理方向 以“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套用型與研究型並舉”為特色,培養具有紮實的酒店及度假村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創新型高級管理人才。側重培養學生的戰略管理意識、服務運營管理技術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還將安排學生到國際知名五星級酒店和度假村進行服務實習與管理實習。學生畢業後,可以進入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國際知名飯店、現代新型度假村及旅遊國際組織機構工作,也可以在旅遊房地產公司、旅遊投資公司、旅遊諮詢公司或綜合性商貿企業中涉及酒店與俱樂部業務運營的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旅遊及相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
俱樂部管理方向 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俱樂部專業方向,以接待業管理為基礎,並突出俱樂部管理的專業特色,旨在培養既具有紮實的俱樂部知識、專業技能,同時具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領袖氣質的俱樂部行業職業經理人。畢業生可以在國內各種類型的高端俱樂部(如高爾夫俱樂部、遊艇俱樂部、城市高端會所等)工作,並能勝任所有需要建立會員制服務的企業和機構的專業要求。該專業已經與歐美知名大學的俱樂部管理方向,國內外行業協會、以及國內數十家知名高爾夫俱樂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
主要專業課程:管理學原理、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地理學、酒店經營管理、服務運營管理、戰略管理、會計學原理、餐飲經營管理、住宿管理、俱樂部管理、酒店規劃與籌建管理、飯店行銷策劃與市場推廣、酒店管理信息系統、高爾夫概論、休閒與體育旅遊、高爾夫運營管理、賽事策劃與運營管理、俱樂部會籍行銷與管理、第二外語(法語、日語)等。
會展經濟與管理系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 本專業方向培養掌握先進的會展經濟與管理知識,知識面較寬、操作能力強的會議展覽、節事活動及大型事件策劃管理和行銷服務等方面的中高級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可以在政府商務、文化、體育等部門等從事行業管理工作,或在展覽、會議、演出、禮儀與婚慶、節慶活動策劃、體育賽事策劃等企業以及傳統旅遊企業(如酒店、旅行社)中涉及會展管理與服務的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有關教育、科研機構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旅遊及相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
零售業管理專業 當今國內外零售業快速發展,但該方面人才嚴重短缺,本專業方向旨在培養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的零售業管理專業人才。通過零售渠道管理、時尚與奢侈品管理、行銷管理、電子商務、物流與採購、消費者行為等專業課程培訓,畢業學生可在政府部門、會展和其他大中型企業、跨國公司、外貿部門從事專業採購、市場行銷與零售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如店鋪/工作室經營、網路行銷、物流業管理、商務策劃等相關工作。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聯合培養班) 本著國際化教學合作的原則,由雙方院校共同制定教學培養計畫,學生第一、二學年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就讀,前三個學期內成績合格並通過雅思考試(總成績達到6.5以上,單科不低於6)的學生,第三、四學年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旅遊學院學習。
主要專業課程均採用英語或雙語的小班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均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或外籍教師。學生修滿學分、考試合格並符合學位條例要求者,可同時獲得由中山大學頒發的管理學學士學位和由昆士蘭大學頒發的國際酒店與旅遊管理(會展方向)學士學位。第一、二學年學習結束後未被錄取到昆士蘭大學就讀的學生,留在中山大學編入會展管理系專業普通班繼續學習。
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的學費為30000元/年/人,昆士蘭大學按照學分收取費用,需修32學分,約1800澳元/學分(隨匯率等因素變動,每年略有調整)。
主要專業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原理、戰略管理、項目管理、商務統計學、會展概論、展覽策劃與組織、會議策劃與獎勵旅遊、項目投資分析、節慶策劃與組織管理、零售業概論、服務行銷、服務運營管理、展覽策劃與組織、服務行銷(英)、跨文化交流(雙語)、節慶策劃與組織管理、展示空間設計、會議與旅行社管理、體育賽事管理、慶典與特殊活動管理、零售業品牌管理、零售業渠道管理、店鋪運營管理、時尚與奢侈品管理、第二外語(法語、日語)。
科學研究
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是旅遊學院的研究機構。1998年至今,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共舉辦學術會議3次。中心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研究項目6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資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培養基金1項、 廣東省科技廳公關項目基金1項,出版專著16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
中心是中國旅遊地理學會的掛靠單位,由於工作突出,2004年被中國地理學會授予“學術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院成立後,中心將繼續為推動國內旅遊研究和旅遊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對外交流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積極尋求對外合作交流,努力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法國昂熱大學旅遊學院簽訂了合作協定,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學院等學校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繫。旅遊學院以培養國際性旅遊專業人才為目標,倡導學術研究與國際學術規範接軌;課程設定中積極借鑑國外知名院校經驗;大力推進雙語教學,部分課程已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授課等方式;邀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前沿學術交流。
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國內學習兩年,學分修滿32分,成績合格並且雅思達到6.5,可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習兩年。按要求完成學業者授予中山大學管理學學士和昆士蘭大學商學學士(Bachelor of Business)。
社會服務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有為社會提供優質諮詢服務的傳統,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是全國首批9家旅遊規劃甲級資質單位之一,先後主持完成旅遊規劃項目近40項, 其中包括珠海、桂林、蘇州、西雙版納、湖北、黃山、肇慶、贛州等多個國內著名旅遊城市和地區的旅遊規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旅遊規劃理論研究與發展,開創了中國旅遊規劃新思路和新模式。
地圖信息
地址:大學城中環西路與大學城廣大路交叉口西南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