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圖書館文庫:閒話三分

中學圖書館文庫:閒話三分

《閒話三分》是一本關於《三國演義》的小說情節與三國時代歷史事實的略帶考證性質的隨筆。《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故事經由這本小說的渲染已深入國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說情節等同於歷史事實。然則,小說與歷史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章學誠評論《三國演義》是“七實三虛”,這樣的比例對不對?作者在構思小說時為什麼要“虛”?又究竟是“虛“ 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好?好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不好,為何不好?在“虛”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實”的,是從陳志和裴注中取材的?這些材料又有哪些張冠李戴了?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在《閒話三分》中得到一一解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閒話三分
  • 書名:中學圖書館文庫:閒話三分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155頁
  • 開本:32
  • 作者:陳邇冬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55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學圖書館文庫:閒話三分》是一本關於《三國演義》的小說情節與三國時代歷史事實的略帶考證性質的隨筆。《中學圖書館文庫:閒話三分》好看,好就好在這種亦文亦史的閒話。一方面,陳邇冬“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點文藝理論,又搞一點小考證”;另一方面,他同時照顧到史實和小說,“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結合起來談”。關於三國和《三國演義》、以及這些小文章本身,都出入文史,兩不偏廢又沒有各走極端。

圖書目錄

看完《閒話三分》的閒話
外行話《三分》
閒話開頭
“桃園結義”與“怒鞭督郵”
蔡邕與董卓
蘇東坡和曹雪芹的觀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董昭教打“皇帝牌”
“衣帶詔”之疑
小霸王孫策
再談孫策
建業與武昌
孫權與台灣
為周郎叫屈
隆中對與出師表
初出茅廬第一計
“諸葛亮舌戰群儒”
“周瑜打黃蓋”及其他
銅雀春深何關二喬
赤壁之戰的尾聲
劉備與孫夫人
曹操的女婿
曹娥碑·曹操·楊修
關於《楊修之死》
關羽愛戴高帽子
張飛妻女與夏侯淵父子
替趙子龍抱不平
魏王殺識魏王者及假魏王
曹丕的武術
再談曹丕
蒲留仙筆下的《甄后》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質疑
從馬謖說到王平
司馬懿裝病
託孤比較篇
吳蜀相互譏嘲
由魏延說到子午谷
楊儀魏延的衝突
魏延的冤案
姜維“九伐中原”前後
劉禪與孫皓
再版後記

後記

三聯書店願把先父陳邇冬先生的遺著《閒話三分》再版,收入“中學圖書館文庫”叢書。這讓我們做子女的,又感動了一次。這本薄薄的小書在先父去世後還能一版再版,還能受到一些讀書人的喜歡,此次印行又逢陳邇冬先生百年誕辰,更引起我們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緬懷之情。謝謝讀者,謝謝三聯書店。
關於陳邇冬先生寫作《閒話三分》時的情況和背景故實,在以前上海書店刊本的《後記》中做過一些介紹。為便於此次刊本的讀者了解,我們略加補充,再複述如下——
《閒話三分》是陳邇冬先生最後的作品。他之所以創作這本書,大約有兩個外在因素。一是我國改革開放伊始,人們追求文化知識的熱情極高,各種學術團體紛紛成立,其中便有三國演義學會,並且聘他為學會顧問,使他不得不予關注。二是人民大學中文系教師吳小林先生為四川文藝出版社校注《三國演義》,懇請陳先生審訂,促使他再讀該書。但更重要的還在其內在因素。《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這類小說有什麼特點?它是如何將歷史實錄與文學虛構結合在一起的?一部好的歷史小說其審美價值何在?陳邇冬不是文學理論家,這些問題他回答不了,卻不妨通過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和事做具體的分析比較,讓讀者得到一點兒感性認識,這是他寫《閒話三分》的初衷,亦即作者《閒話開頭》所說的想“循‘虛’人‘實’,化‘腐’為‘新”’的含義。
這裡要補充的是:閱讀古典小說,是陳邇冬先生日常生活的一大愛好;他寫過小說,有小說集《九紋龍》行世,知道小說創作的特點和甘苦。他講授過鐘繇《詩品》,編過《近代文論選》,具有一定的文學理論修養。這些是他撰寫《閒話三分》的有利因素吧。 《閒話三分》原有一個大致的計畫,以百篇為度。另外,他還有寫《閒估水滸》的打算。最早得知這一計畫的是《光明日報》副刊主編黎丁先生,並約定在《東風》副刊上發表。既如此,篇幅就不能過長,也基於陳邇冬先生的健康原因。每周發一篇,還是可以應付的。沒想到發表數篇後,讀者反映很好,《團結報》副刊主編王奇先生也來組稿,於是又有了該報上的《三分支話》。同時也就有出版社前來相約最後集攏成冊,終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於1986年6月出了第一版。可惜的是原計畫沒有完成,僅寫了四十來篇,便因患了腦血栓,手腳麻木,寫字歪歪扭扭,難以辨認,迫不得已,停止了筆耕。
有讀者曾表示遺憾,嫌篇目過少,不夠過癮。這是沒法子的事了。不過先父有個遺願,愛好《閒話三分》的讀者,大家都不妨來閒話,各抒己見,以彌補該書的不足。
現在是資訊時代,關於陳邇冬先生的生平和作為,只要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一下即可,無須我們自報家門了。
陳青鳥陳杜宇
陳殿郭雋傑
2013年4月20日

序言

三國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不過人們心目中的三國故事大多來自羅貫中的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通稱《三國演義》),而非演義主要依據的史書《三國志》,對於小說與史書之間的關係,大多不甚了了。清朝章學誠認為《三國演義》“七實三虛惑亂觀者”,指出了其中的虛構性,但作為小說的評語未免苛刻。
陳邇冬先生這本《閒話三分》,將《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結合起來評說,亦文亦史,拓展出別開生面的視野。
書中澄清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觀念,勾勒出許多歷史真相。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雲長義釋曹操、銅雀春深鎖二喬等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一一循“虛”人“實”,點出小說與史實之異同,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化“腐”為新。同時,對小說的藝術創造也進行了充分肯定和多層次的分析。指出“經過作家的藝術加工,讀者的心賞神會,數百年的流傳,這種‘故事新編’已成不朽的名著,其魅人之力,遠遠超過了其所依據的古史舊志”。由於作者將文與史之間的關係把握得恰到好處,對於讀者理解三國的歷史和《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都頗具啟發。
書中文章最初為專欄連載(成書經過詳見《再版後記》),篇幅不長,每篇從一條線索寫起,看似閒閒寫來,卻能獨闢蹊徑,以小見大。舒蕪先生評之為“雖是一本小書,而文心史識,意趣筆墨,四美並具”。作者是文章大家,文字縱橫自如,加以見識通達,在短小的隨筆中包含著豐富的視點,耐人尋味。雖寫故實,偶爾將現代的“流行語”信手拈入文中,遂穿越了歷史和當下的世態人情,令讀者會心一笑。
陳邇冬先生生於1913年,卒於1990年。年輕時即善詩文、燈謎,有“桂林才子”之稱。抗戰期間以新詩、小說、小品文等創作走上文壇。解放後曾在山西大學中文系任教,1954年調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古典文學的整理編輯、出版普及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不但是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而且是著名的詩人。一生從寫舊詩到寫新詩,又轉而寫舊詩,始終不改詩人本色。著有歷史劇《戰台灣》、傳記《李秀成之死》、短篇小說集《九紋龍》、敘事詩《黑旗》等。他選注的《蘇軾詩選》、《蘇軾詞選》、《韓愈詩選》負有盛名。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編輯部
2013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