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演員自我修養

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演員自我修養

《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演員自我修養》是2014年6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君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演員自我修養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開本:32
  • 作者鄭君里
  • 頁數:454頁
  • ISBN:97871080499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演員自我修養(精)/中學圖書館文庫》是俄蘇傑出的戲劇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為日記體形式,主要探討體現創作過程中的自我修養,其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歷史上被證明了的,通過了試驗,被演員職業檢驗過的東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精華所在。
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編著,鄭君里、章泯等合譯的《演員自我修養(精)/中學圖書館文庫》,最初完稿於1942年,譯文一二章曾於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大公報》連載,題為“一個演員的手記”。這是國內第一次介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其表演理論體系——斯氏體系。這本書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寫作了三十多年,並窮其一生不斷修改完善。 《演員自我修養(精)/中學圖書館文庫》採用“半小說”形式,虛構了一群熱心戲劇探索、喜愛表演的師生,通過他們日常的上課、交流和排演,傳達出作者的戲劇主張,要求演員進行真實的、深刻的、最完全的現實主義創作,“一個演員不僅在舞台上要注意觀察,同時在實際人生中也得注意。他應該把整個身心都集中於任何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他不能像一個漠不關心的路人一樣注視一個對象,而套用深入的眼光去觀察。否則,他的全部創作方法會顯得不相稱,而與人生脫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初次檢驗
第二章 演技的藝術觀
第三章 動作
第四章 想像
第五章 注意的集中
第六章 筋肉鬆弛
第七章 單位與目的
第八章 信念與真實感
第九章 情緒記憶
第十章 交流
第十一章 適應
第十二章 內在的動力
第十三章 不斷的線
第十四章 內心的創造狀態
第十五章 最高目的
第十六章 下意識的起點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藝術劇場的演劇
工作年表
譯後記
術語中英對照表

文摘

第二章 演技的藝術觀
今天我們被邀聚在一起,聽導演對我們演戲的批評。
他說:“第一,我們先把在藝術中優秀的東西找出來,了解它的真義。所以,我們先從這次檢驗中所見到的可取之處討論起。這一次只有兩個瞬間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個是,當瑪麗亞倒身衝下台階,嘴裡慘叫著‘救命啊!’的時候;第二個是柯斯脫亞.納隆凡諾夫說‘流血啊,伊阿古,血啊!’的時候,這一次時間要比較長一點。拿這兩個例子來說,你們演戲的人,跟我們看戲的人,兩者都把自己完全交給了舞台。我們可以認定這些成功的瞬間就是一種‘生活於角色’的藝術。”
“{文是種什麼藝術呢?”我問道。
“你自己經驗過的。你不妨把你所感覺到的說出來。”
“我不清楚,而且也忘了。”我說,聽見托爾佐夫的稱讚卻有點窘。
“什麼!你居然會忘記你自己內心的興奮?你難道忘了你的手,你的眼睛,你的整個身體都衝動起來,想抓到點什麼東西嗎?你難道忘了你用力咬著嘴唇,拚命忍住眼淚嗎?”
“現在你既然把經過的情形告訴我,我也依稀記起我的動作了。”我承認。
“假使沒有我,難道你就不了解你的情感表現到外面來,是經過些什麼關係的嗎?”
“不了解,我承認我不了解。”
“那么你是直覺地用你的下意識去表演的嗎?”他推論。
“也許是的,我不知道。不過這樣究竟好不好呢?”
“假使你的直覺引你走正路,那是很好的,假使引你走的是錯路,那就糟了。”托爾佐夫對我解釋。他又說:“在這次公開表演中,好在它沒有引你走上歧途,而你在那幾個成功的瞬間所給予我們的,實在是非常之好。”
“這話當真?”我問道。
“是的,因為當一個演員能夠完全為劇本所吸引住的時候,那是最好不過的。那時候他不顧本人的意志,生活於角色的生活中,既不注意他怎么樣去感覺的,也不考慮他所做的是什麼,只是依循著角色的本意,下意識地而直覺地活動。義大利名優沙爾文尼…說過:“偉大的演員應該充滿著情感,對於他所表現著的事物尤其應該感應。他不僅在研究自己的角色時把一種情緒感應了一兩次就算了,以後每一次演戲,還得多多少少感應原來的情緒,不管是演第一次或第一千次。”不幸這一點是不受我們擺布的,我們的下意識是我們的意識所不能及的。我們跑不進那片領域裡,假使我們為著某種理由非得鑽進去不可,那么所謂下意識,就一變而為意識的,馬上死掉了。 “因此結果是個僵局,我們打算在靈感啟發之下去創造,但給我們靈感的卻是我們的下意識;而事實上我們又只有通過自己的意識才能運用這一種下意識,這么一來下意識又不得不為意識所殺死。
“好在還有一條路走得通。我們找到的解決辦法要兜圈子,不是直接到達的。在人類的性靈之中,有某幾種元素本來是受意識與意志所轄制。這些受人支配的成分能夠轉過來對不隨意的心理過程起作用。
“確切地說,這裡要求極端複雜的創造工作。它有一部分是靠我們意識的控制而進行,而更重要的卻是下意識的,不隨人意的。
“喚起你的下意識,把它滲進創造的工作里,這得有一種特殊的技巧。凡屬真正下意識的東西,我們可以聽其自然,我們只從可以把握的東西著手。有時候下意識和直覺滲進我們的工作里來,我們一定要明白如何不致妨礙它。
“誰也不能夠常常倚賴下意識和靈感去創作,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天才。所以,我們的藝術教我們首先從意識的正確創造人手,因為這最容易誘導屬於靈感的下意識的花葩開放。假使你在自己的戲裡能夠把握到多一點的意識的創作的瞬間,將來你的靈感也會有多一點的流露機會。
P18-P21

後記

譯者似乎應該在這兒交代一下作者的生平及對原作的一些觀感,但,考慮一下之後,並沒有這樣做。
關於斯氏的生平及其藝術生活,最完善的記載當然是斯氏自己的另一著作《我的藝術生活》,這已經有孟斧兄的譯本。那是斯氏體系的第一卷書,本書是第二卷。因此,本書只附錄了一張斯氏在“藝術劇場”的工作年表,扼要地列舉了斯氏的演劇生活的進程。
其次,對於斯氏體系的觀感或評價的文章,在各方面也看到了一些,論點互有不同,本來未嘗不可以收集各方面的見解作一個綜合的介紹。但,在斯氏的全部著作介紹過來之前,想對他的體系下一個恰當的結論,似尚嫌過早。因此本書只選澤了一篇俄文本中莫斯科文藝出版局序文,雖然那論文的作者對原著的評價在若干地方仍採取保留的態度。
譯者認為,假使能忠實地傳達原著,並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減少讀者誤解斯氏的可能,便可告無罪。
關於選譯本書的經過,倒有一些雜話要說。姑且寫下來。
原著的英譯本較俄文本出版為早,是英譯者(ElisabethRevnolds Hadgood)到蘇聯時向斯氏催趕原稿並先譯出的,故略較俄文本為簡。出版時為一九三六年。
友人把這書的定單當結婚禮物送給我,我在一九三七年春天將第一、二章譯出,連載於上海《大公報》,題名為《一個演員的手記》。抗戰打斷了這工作,書也淪陷在上海。
政治部抗敵劇團的同志從徐州突圍,經上海回武漢,這本書給帶回到我手邊,和母親托帶的寒衣一起。
一九三九年春我去西北之前,跟章泯兄等約好了合譯此書,我們將原書拆開了再道別。從重慶到寧夏的旅途中我譯完了我的一部分。我們分譯的意思是希望快出書以應當時劇壇的迫切要求,但過於小心的出版者,都不願接受此書,擔心它的銷路。
泯兄挾原稿到香港,本可很快印出,不幸太平洋的烽火把原稿燒成灰燼。
泯兄帶著僅存的衣履和這原書通過敵人的檢查回到桂林來,在油燈下通宵再譯,以致且力受損,到現在還不能凝神執筆寫作,排戲!
而我就不能不感謝一位勤學的朋友,在兩年前抄下的一份自讀的手抄本,使我減少了重譯之勞。今年十月在我受盲腸割治後的第四日起,開始了修正的工作。
如今,這本被拆開的書隔了三年又重新釘合了,在我們心裡有一段悲歡離合的故事。
這本書又是我們同居在重慶屋檐下三層樓的朋友們的一個合作紀念:
住在右後廂的我,譯了英譯序,第一,二,三,四,五,十一,十四,十五等共九章,左後廂的章泯譯了第六,七,八,九,十,十六等六章,右前廂的文哉譯了俄文序和年表。還有一虹兄在工作與出版方面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謹謝。全書由我校對過,以求各方面的統一,並附入一張術語對照表以供參考。

序言

我想寫一部巨大的,卷數很多的,論演員技術的著作(所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已經出版的《我的藝術生活》一書就是這部著作之引子的第一卷。
本書,論“體驗”創作過程中的“自我修養”,是第二卷。
最近我正著手編纂第三卷,在這一卷里將論及“形象化”創作過程中的“自我修養”。
第四卷論述“角色的扮演”。
同時,與本書一起,我應當出版一本對本書有特殊幫助的,備有現被介紹的許多練習的問題集的“訓練與練習”(trainingand drill)。
現在我不做這個工作是因為不欲脫離我巨大著作的基本路線,我認為這種基本路線是更為本質的與更為迫切的。
只要“體系”的主要原則被傳達出來,我便著手編制附帶的問題集。
本書,以及此後各書,都談不到科學性。它們的目的是實驗的。它們企圖把一個演員——也是導演,也是教師——的長期經驗所教會我的東西傳達出來。
我在本書中套用的術語,並不是由我發明的,而是從實踐中,從學生和初學演員處取來的。他們在工作當中,用口頭稱呼規定了自己的創作感覺。他們的術語之所以可貴,就因為它能為初學者所接受與理解。
你們別打算在術語中找尋科學的根源。我們自己的戲劇詞典,自己的演員隱語,是生活本身製造出來的。誠然,我們也套用著科學辭彙,例如“下意識”、“直覺”,但它們並不是在哲學意義方面,而是在最簡單的、日常的意義方面被我們使用的。舞台創作部門被科學所輕視,這一部門沒被研究過,沒給我們以實際事務所必要的用語,這都不是我們的過失。我們只有靠自己所謂家常的方法來脫出這種環境。

“體系”所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是有機自然與其下意識之創作的自然刺激。
關於這一點,在本書最後一章,即第十六章中將論到。對本書的這一部分必須加以特別的注意,因為創作與整個“體系”的真髓就在其中。

論述藝術,必須說得和寫得簡單而明白。難解的文字會嚇退學生。難解的文字刺激腦子而不刺激心靈。因之在創作時,人的智力會壓迫演員的情緒與情緒的下意識,而這下意識在我們的藝術方面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
說到那些幫我實行所謂“體系”的編制和發行本書的人時,我首先向我舞台事業中始終如一的同伴與忠實的助手致謝。我在青年時代和他們一起開始我的演員工作,我在現在,在老年時代,還是和他們一起繼續為我的事業服務。我要提到蘇俄榮譽女藝人z.s.梭柯洛娃與蘇俄榮譽藝人v.s阿列克賽夫,他們曾幫我實行了所謂的“體系”。
我懷著極大的感激與愛來紀念我已故的友人蘇列爾什次基。他第一個承認我關於“體系”的初步經驗,他一開始就幫助我研究“體系”,並幫助我實行“體系”,他還在我懷疑與熱情低落的時候鼓勵我。
在實行“體系”和著作本書的時候,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歌劇場的導演兼教師N S.戴米道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曾給我以寶貴的指示、材料與例子;他曾對我說明了他對本書的批評,並指出了我所犯的錯誤。為了這種幫助,我現在愉快地對他表示我的真誠的感謝。
我由衷地感謝蘇俄榮譽藝人、莫斯科藝術劇場演員M.N基得洛夫,因為他幫助我實行“體系”,並且因為他在閱讀本書手稿時給了我指示與批評。
對蘇俄榮譽藝人、莫斯科藝術劇場演員N.A.包德高爾納,我也表示我誠懇的謝意,他在校閱本書手稿時曾給了我指示。
對E N.謝梅諾芙斯卡亞,我要表示最深厚的謝意,她擔負了本書編輯的巨大工作,並以超群的辦事知識與才能完成了她的重要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