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而制定的法規。
2016年11月10日,《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發布,自2016年11月10日施行。
基本介紹
政策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
政策全文
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中青聯發〔2016〕17 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 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 請結合工作實際, 紮實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
共 青 團 中 央
教 育 部
2016年11月10日
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 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 大力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創新, 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學共青團工作, 特制定本方案。方案中所提中學指普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 含技工學校) , 中學生包括普通中學學生和中職學校學生。
一、總體要求
(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積極適應共青團深化改革新形勢、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新發展和當代中學生新特點, 依照共青團“ 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樑、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堅持立德樹人, 堅持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以保持和增強中學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 尤其是全面提升先進性為主要目標, 著力推進中學共青團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 努力為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 二) 基本原則
牢牢把準政治方向。自覺接受、緊緊依靠黨對共青團的領導, 自覺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落實到中學共青團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主動融入教育大局。圍繞中學教育事業改革和人才培養大局彰顯共青團的組織特徵和特色優勢, 找準中學共青團工作的職能定位和工作路徑, 提升育人價值。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 把準學生脈搏, 了解學生心聲, 堅持服務學生的工作生命線, 讓學生當團學工作和活動的主角, 問需問策問效於學生。
聚焦重點突出問題。緊緊圍繞著重提高中學共青團的先進性和提升組織吸引力凝聚力, 著力解決脫離青年學生的突出問題, 著力破解制約中學共青團發展的思維定勢、重點難點和體制機制問題。
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充分發揮中學團委的基礎主導作用, 注重將更多資源力量向基層配置傾斜, 突出強基固本, 夯實基層組織建設, 規範基礎團務, 活躍基本活動。
( 三) 主要目標
通過改革創新, 使中學共青團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 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尤其是先進性得到切實增強, 直接聯繫服務引領青年學生取得重要成效, 工作有效覆蓋面不斷擴大, 組織吸引力凝聚力不斷提高。用2-3 年的時間, 使發展團員和團員管理實現有序規範, 團學比例逐步下降; 逐步實現團員先進性、團組織先進性和團的工作先進性顯著提升, 進一步鞏固中學共青團在全團的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和作用, 進一步彰顯中學共青團協同國民教育促進中學生成長成才的價值和功能, 進一步增強廣大中學生對黨的向心力。
二、改革措施
( 一) 改革最佳化組織制度和運行機制
1. 改革加強團教協作。各級團委和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的團教溝通協調機制, 加強團教協作力度。市( 地) 級、縣級團委和教育部門可探索成立教育團工委等團教協作組織機構。各省級團委學校部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幹部, 市( 地) 級、縣級團委要有專人負責區域內中學共青團工作。市( 地) 級、縣級團委建立中學共青團屬地化管理聯繫制度, 鼓勵中學團組織積極參與區域化團建。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及有關行業協會的工作聯繫, 理順各類中職學校團的隸屬和領導關係。建立並發揮好全國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職學校等多類型中學共青團工作聯席會的作用, 各地團委可根據需要自主成立區域性中學共青團工作交流協同組織。深化實施“ 高校對口中學團建促進行動”。
2. 完善團學組織制度。在中學章程中要明確團代會、學代會和團學組織的地位作用、職責許可權, 充分發揮團學組織參與學校治理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黨領導下的“ 一心雙環”中學團學組織格局, 即以團組織為核心和樞紐, 以學生會為學生“ 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主體組織, 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手臂延伸。確立共青團在各類學生組織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改進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的指導管理, 推動學聯學生會組織深化改革, 確保學生會組織依法依章程獨立開展工作; 學校團委切實承擔起對學生社團的歸口管理職責, 支持和引導學生社團規範發展。嚴格規範執行校級團的代表大會定期召開制度, 增強代表廣泛性, 提高非團學幹部的團員學生和青年教職工代表比例, 擴大學校團代會代表的參與渠道, 推進提案制及大會發言制度。
3. 健全國中團隊銜接機制。明確並加強中學團委對國中少先隊工作的領導職責, 團組織工作以團前教育、發展團員、團員意識教育為重點, 少先隊工作以團前教育、推優入團為重點。做好共青團、少先隊的組織銜接, 改進團前教育和推優入團工作,推優入團應體現班級中隊全體隊員的意見。對於經少先隊組織培養推薦和團組織考察已達到入團標準的特別優秀少先隊員, 可以在其年滿13 周歲不滿14 周歲時發展入團, 在年滿14 周歲以前仍保留隊籍。建立中學團幹部、優秀教師兼任少先隊輔導員制度。
4. 推行直接聯繫服務引領青年師生制度。落實全團“ 大宣傳大調研”、“ 常態化下沉基層”、“ 向基層服務對象報到”、“ 團幹部直接聯繫青年”等工作要求。制度化開展學校共青團“ 駐校蹲班”直接聯繫學生團支部和青年學生活動, 團中央、省級團委負責中學共青團工作以及市( 地) 級、縣級團委( 含教育團工委)的專職團幹部每年不少於15 個工作日到中學“ 駐校蹲班”, 並經常性直接聯繫不少於100 名青年教師和學生。各中學的教師團幹部每年至少直接聯繫1 個以上基層團支部, 具體指導團支部建設。建立中學共青團工作活動“ 眾創眾籌眾評”制度, 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機制和渠道, 使廣大青年教師和學生更多地參與共青團工作的設計、開展、評價全過程。
( 二) 加強先進性建設
5. 嚴格發展團員制度。按照堅持標準、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提高發展團員工作科學化水平。制定團員發展規劃, 強化縣域統籌, 用3 年左右時間將國中、高中階段畢業班團學比例分別控制在30% 、60% 以內。探索制定團員的具體標準,嚴格按照團章程式和有關規定發展團員, 入團積極分子的推薦確定、培養考察, 新團員的大會表決、審批、宣誓、教育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程式嚴格、手續完備。新團員接收必須經過團支部大會討論並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嚴格落實培養聯繫人制度、團支部考察制度, 入團前要參加不少於8 學時的團課學習。
6. 健全團員教育管理制度。大力加強團員意識教育, 嚴格執行“ 舉團旗、學團章、唱團歌、戴團徽、過團日”的要求,增強團員對組織的歸屬感、作為團員的光榮感。加強莊嚴神聖、貼近學生特點的入團等儀式教育, 充分運用學習培訓、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同伴分享等方式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 組織團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一般累計不少於1 天或者8 學時。創新“ 三會兩制一課”方式和載體, 特別要把團員教育評議與團員年度團籍註冊結合起來。完善和加強團員檔案管理, 建立團員登記表制度, 藉助全團“ 智慧團建”系統, 實現基礎團務、團員管理和團的信息統計網路化, 建設中學共青團的信息資料庫。嚴肅團的紀律, 及時處置不合格團員, 對違反團章規定的團員依章及時處理。
7. 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中學共青團“ 強基固本”工程。按照團章有關要求明確基層團組織基本任務和工作規範,制定完善中學共青團有關工作條例及指導細則。鞏固班級團支部建設, 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 探索實行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或團支部書記兼任班長的制度, 統籌團支部、班委會職位設定, 班級內重大事項、重要活動由班團協作開展,促進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團集體建設。堅持團內民主, 全面落實班級團支部定期換屆和直接選舉。中學要普遍設立青年教職工團總支或團支部, 在中學團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加強對青年教職工的聯繫服務引導。推進社團建團, 探索適應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和中職學校頂崗實習的新型團建實踐, 做到工作和活動覆蓋全體學生、組織富有活力。
8. 彰顯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團員以團章的基本要求為準則,將思想端正、學習勤奮、勇於實踐、向善崇德、自覺奉獻作為亮明團員身份、彰顯團員特質的重要標準, 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中體現先進意識、先進動力、先進要求和先進表現。大力選樹優秀學生團員、學生團幹部和優秀中學中職團組織等先進典型。廣泛開展“ 最美中學生”“ 最美中職生”尋訪以及科技創新、志願公益等活動。著力打造發展團員和教育管理要求嚴、質量高, 基本組織制度和生活制度執行落實到位, 育人效果好的先進性團組織。充分發揮團的工作在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進步成才、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先進性作用。
( 三) 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
9. 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深化“ 與人生對話”“ 彩虹人生”“14 歲集體生日”“18 歲成人儀式”等活動內涵, 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增強成長動力; 遵循中學生成長和思想教育引導的客觀規律, 研究各類中學以及不同年級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目標內容方法, 注重與國小、大學的有機銜接, 制定中學共青團思想引領指導意見,統籌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 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工作體系。普遍建立中學生團校和業餘黨校, 不斷豐富內容, 創新方式, 充分發揮思想引領功能。大力創新團課教育, 規範設定目標, 科學設計內容。融合線上線下載體, 運用微信、微博、QQ、貼吧、網站等新媒體陣地集群, 研發和推廣面向中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引領優秀內容產品。
10. 建立健全以志願服務及社團活動為核心的實踐育人制度。以深入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契機, 將組織志願服務活動作為中學共青團的基本職責和重要工作牽引載體, 建立健全“ 教育部門協調指導、共青團組織歸口負責、綜合素質評價驅動、團員學生自願參與”的中學生志願服務工作機制, 推動中學生志願服務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正向激勵化開展, 推動全體中學生團員成為註冊志願者, 推動條件具備的支部建立志願服務隊,設立志願服務委員, 推動各地、各中學配置志願服務專項經費,納入學校預算管理。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和管理, 支持學生社團、學生興趣小組開展活動, 促進社團活動健康發展。
11. 建立健全中學生困難幫扶和權益維護機制。堅持服務學生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工作生命線, 以努力幫助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為重點, 充分發揮團組織優勢, 完善工作載體、渠道和機制, 經常性為經濟困難、學業困難、人際溝通困難、心理問題、上進心不足等困難中學生群體提供幫助; 精準性針對留守學生、畢業未就業中職學生等群體開展重點幫扶; 通過加強法治教育、建立援助平台等方式, 積極參與預防校園暴力、抵制校園欺凌等相關工作; 充分發揮團代會、學代會、學生會在校園民主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強化集中反映學生意願和代表學生利益的基本功能。在中學團組織中普遍設立權益委員。在學生會組織中普遍成立負責學生權益的部門。逐步建立省、市、縣級團委對本區域內中學典型性權益維護工作下管一級機制。
12. 建立健全扁平化、項目化、信息化運行機制。倡導扁平化工作模式, 明確從團中央、省、市、縣到學校、班級等中學共青團各級組織的核心任務及重點工作, 完善各級組織間的信息發布、交流、反饋機制和互動、聯動機制。推進中學團學活動的項目化管理和課程化實踐。結合全團“ 智慧團建”系統實施, 形成線上線下深化融合的工作機制和格局, 注重運用新媒體手段指導和推動工作, 著力打造“ 網上共青團”。
( 四) 改革完善中學團幹部制度
13. 完善團幹部選配使用機制。完善中學團幹部隊伍“ 專兼”配備機制, 在3-5 年內實現團委書記崗位專設, 按學校中層正職幹部配備和管理。學校團委書記的任免應徵求上級團組織的意見。探索制訂中學團委書記專業能力標準, 明確團幹部崗位資質, 突出政治思想、業務能力、作風形象、工作熱情和培養潛力。普遍建立青年教師和學生兼職團幹部制度, 每所中學應分別選任至少1 名青年教師和學生擔任兼職團委副書記。團的工作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相應的工作量, 具備教師資格的團委幹部可適當兼課, 原則上不超過學校同學科教師滿課時量的一半。教師團幹部的考核要以共青團工作作為主要內容, 考核結果和工作成果作為評聘職務和工資分配的重要依據。對於考核不稱職的團委書記, 學校黨政和上級團組織要及時予以更換或誡勉警示。
14. 最佳化團幹部發展機制。關心專任團幹部的使用和培養,其任職年限等同於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年限, 通過納入少先隊輔導員職稱評聘、融入中學現有專業科目職稱評聘、單獨設立團幹部職稱評聘等方式, 打通職業發展路徑。完善全國、省、市、縣分級中學團幹部和團教工委幹部培訓制度。將團幹部培訓納入師資培訓、黨校培訓和繼續教育體系, 計入學時。專任團幹部獲得的共青團有關榮譽和研究成果享受與教育行政部門同等待遇。專任團幹部任職不唯年齡, 對於表現優秀業績突出的團幹部, 應列入副校級後備幹部培養序列, 探索職務晉升、轉崗任職、掛職鍛鍊以及交流培養等方面的機制渠道。推進中學共青團工作的學科研究, 切實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探索推動建立各級“ 中學名團乾工作室”。加強對學生團幹部的培養力度, 其開展共青團工作的表現可記入學生本人綜合素質檔案, 為學生團幹部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著力強化學生團幹部的學習作風和工作作風要求。
( 五) 強化有關保障機制
15. 加強完善黨建帶團建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中學共青團工作, 將中學團建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把團建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規劃和年度考核內容, 團建工作占比不低於10% 。各學校應明確由1 名校級領導分管共青團工作,建立學校黨政班子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專題匯報制度。學校團委書記為黨員的, 應作為學校黨委( 總支、支部) 委員候選人選。嚴格落實學校團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 同時受團的上級組織領導的規定。落實中學團組織推薦優秀師生團員作入黨積極分子人選的重要職責。
16. 最佳化資源保障機制。各中學須規範設定團委, 支持團委按照團章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建立學校團委與德育部門合理分工、有效協作的機制, 團委書記應出席或列席學校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 可根據實際兼任德育部門副職。探索推行班主任兼任班級團支部指導員制度。建立中學共青團工作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銜接機制, 充分考慮團組織對學生參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有關內容評價的任務職責。將中學團的活動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中, 推動團的活動和學校相關專題教育活動的綜合實施。中學所收繳團費除上繳上級團組織部分外, 應全部用於學校團的工作, 並嚴格按照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各學校應將校級團委日常工作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安排, 並在活動場所、設備等方面對團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組織實施
本方案由共青團中央與教育部聯合制定下發, 方案落實執行情況將納入各級團組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考核內容。各地共青團和教育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宣傳工作, 做好本地的組織實施, 強化方案執行的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 加強跟蹤檢查, 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解決。
內容解讀
解讀一
2016年11月,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創新,提出要探索成立教育團工委等團教協作組織機構,在3至5年內實現中學團委書記崗位專設,加強先進性建設,控制學生團員比例。
方案明確了中學共青團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要堅持以保持和增強中學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尤其是全面提升先進性為主要目標,著力推進中學共青團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
方案從五大方面、十六個領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最佳化組織制度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強團教協作,各級團委和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的團教溝通協調機制,地市級和縣級團委和教育部門可探索成立教育團工委等團教協作組織機構;完善團學組織制度,建立健全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中學團學組織格局,改進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
方案提出,要制度化開展學校共青團“駐校蹲班”直接聯繫學生團支部和青年學生活動,團中央、省級團委負責中學共青團工作以及市縣級團委(含教育團工委)的專職團幹部每年不少於15個工作日到中學“駐校蹲班”,並經常性直接聯繫不少於100名青年教師和學生,各中學的教師團幹部每年至少直接聯繫1個以上基層團支部,具體指導團支部建設。
第二,加強先進性建設。嚴格發展團員制度,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將國中、高中階段畢業班團學比例分別控制在30%、60%以內,嚴格發展標準,規範入團程式,提升學生團員發展的質量;探索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探索實行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或團支部書記兼任班長的制度,探索適應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和中職學校頂崗實習的新型團建實踐。
第三,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深化“與人生對話”“彩虹人生”“14歲集體生日”“18歲成人儀式”等活動內涵,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工作體系,建立中學生團校,創新團課教育。
第四,改革完善中學團幹部制度。完善團幹部選配使用機制,在3至5年內實現團委書記崗位專設,按學校中層正職幹部配備和管理,具備教師資格的團委幹部兼課原則上不超過學校同學科教師滿課時量的一半,教師團幹部的考核要以共青團工作作為主要內容,考核結果和工作成果作為評聘職務和工資分配的重要依據;最佳化團幹部發展機制,專任團幹部任職年限等同於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年限,通過探索多種形式的職稱評聘方式打通職業發展路徑,將團幹部培訓納入師資培訓、黨校培訓和繼續教育體系,專任團幹部獲得的共青團有關榮譽和研究成果享受與教育行政部門同等待遇,專任團幹部任職不唯年齡,探索職務晉升、轉崗任職、掛職鍛鍊以及交流培養等方面的機制渠道,探索推動建立各級“中學名團乾工作室”,加強對學生團幹部的培養力度。
第五,強化有關保障機制。加強完善黨建帶團建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中學團建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把團建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規劃和年度考核內容,團建工作占比不低於10%,各學校應明確由1名校級領導分管共青團工作,建立學校黨政班子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專題匯報制度。
解讀二
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標誌著中學共青團改革已按照全團的整體部署安排全面啟動,團中央學校部負責同志就有關中學共青團改革的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是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後下發的第一個共青團改革的相關子方案,請介紹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基本情況。
答:中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中學共青團擔負著引導中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責任,中學共青團的改革發展,事關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推進提升,事關共青團事業發展的全局,事關黨的立德樹人教育政策方針的落實和鞏固黨執政的青年民眾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等階段教育以及中學共青團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給石家莊一中、中央民族大學附中等中學的師生們回信,深入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學生實訓基地,對廣大中學生的成長提出了殷切期望。2016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八一學校視察時,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出了專門要求。黨中央書記處聽取團中央工作匯報時,多次要求重點做好中學共青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同志多次就中學共青團工作開展專題調研並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增強中學共青團的先進性。
2016年是共青團的改革元年。在中央4號檔案下發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後,團中央機關的改革方案已由中辦印發,各項改革舉措正在陸續推進落實中。按照中央領導同志指示要求,團中央書記處明確要求中學共青團要專題研究改革工作,制定專項改革實施方案。在教育部的指導支持下,我們於2015年底即啟動《方案》起草制定工作。成立改革實施方案起草小組,多次組織專題會議,就《方案》框架以及主要內容進行多次研究制定修改。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各類徵求意見座談會15次,實地徵詢了近200餘人的意見建議,以書面方式請32個省級團委和70所中學、中職學校團委反饋了修改意見,同時通過網路新媒體廣泛徵求意見。對於這些意見,起草小組全面匯總、逐條分析,已充分吸納。團中央書記處也於2016年1月和6月兩次專題聽取《方案》起草工作匯報,對相關重點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2016年7月至8月,在修改形成《方案》的徵求意見稿後,我們專門徵求了教育部的意見,教育部對《方案》高度重視,由基礎教育一司牽頭,共徵詢人事司、職成司等7個相關司局意見。在充分吸納教育部意見後,《方案》經報中央領導同志同意,由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下發,這也標誌著中學共青團改革正式全面啟動。
問:這次中學共青團改革的基本考慮是什麼?
答:我們主要立足以下幾個基本考慮來謀劃和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概括起來講就是“一個堅持”“兩個融入”“三個突出”。“一個堅持”,即堅持把準方向,保證改革自覺接受、緊緊依靠黨對共青團的領導,自覺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落實到中學共青團改革各方面、全過程,強基固本,切實保持和增強中學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尤其充分彰顯先進性。“兩個融入”,即融入全團改革大局,保證將全團改革的核心精神和重要要求貫穿始終,使中學共青團改革在全團改革的整體部署下謀劃推進;融入國家教育事業大局,要求改革緊緊圍繞中學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找準中學共青團工作的職能定位和工作路徑。“三個突出”,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改革堅持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把準學生脈搏,了解學生心聲,堅持服務學生的工作生命線,讓學生當團學工作和活動的主角;突出重點突出問題,圍繞著重提高中學共青團的先進性和提升組織吸引力凝聚力,著力解決脫離青年學生的突出問題,著力破解制約中學共青團發展的思維定勢、重點難點和體制機制問題;突出基層基礎建設,充分發揮中學團委的基礎主導作用,注重將更多資源力量向基層配置傾斜,突出強基固本,夯實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基礎團務,活躍基本活動。
問:《方案》總共從五大方面提出了十六條改革措施,請介紹一下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最重要的關注點在哪?
答: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有三點。一是“優機制”,體制機制是牛鼻子,是解決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本次中學共青團改革的重點指向之一,所以《方案》提出了改革工作運行機制、幹部使用機制、資源保障機制等多項舉措。比如,提出各級團委和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常態化的團教溝通協調機制,地市級、縣級團委和教育部門可探索成立教育團工委等團教協作組織機構,加強團教協作力度;提出完善中學團幹部隊伍“專兼”配備機制,逐步實現團委書記崗位專設,探索中學教師團幹部職務晉升、轉崗任職、掛職鍛鍊以及交流培養等方面的機制渠道;提出各中學須支持團委按照團章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各學校應將校級團委日常工作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安排,並在活動場所、設備等方面對團的工作予以保障等。二是“促先進”,中學共青團是全團的源頭,中學生團員能不能表現出先進性,中學團組織和中學團的工作能不能體現先進性,對於全團的先進性建設而言至關重要。所以,《方案》明確要求要嚴格發展團員制度,對於控制發展團員數量、制定團員標準、規範發展團員流程等工作做了明確規定;強調要大力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嚴格執行“舉團旗、學團章、唱團歌、戴團徽、過團日”的要求,完善和加強團員管理、嚴肅團的紀律;彰顯團員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中體現先進意識、先進動力、先進要求和先進表現,大力選樹優秀先進典型,著力打造先進性團組織,充分發揮團的工作在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先進性作用。三是“強基礎”,中學共青團作為全團的基石,也是共青團引領服務青年學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方案》特彆強調基層組織建設的夯實和創新。比如,《方案》明確要求各中學要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確立共青團在各類學生組織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改進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嚴格規範執行校級團的代表大會定期召開制度;比如,《方案》提出要深入實施中學共青團“強基固本”工程,明確基層團組織基本任務和工作規範,鞏固班級團支部建設,探索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全面落實班級團支部定期換屆和直接選舉,不斷探索適應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和中職學校頂崗實習的新型團建實踐等。
問:剛才您也提到學生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和主體,那么通過改革,會使學生有哪些獲得感?
答: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了群團組織中存在的“四化”問題,突出強調“群團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實質是脫離民眾”。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同志曾多次強調,共青團改革的成效,就是讓青年有獲得感,這是評判共青團改革成敗的重要依據。所以,本次中學共青團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在改革中有最大的獲得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團來到身邊”,團要吸引人凝聚人,首先就不能把距離拉大,要實現直接的聯繫服務引領,其關鍵在於改變以往相對封閉、單一的運行機制,與廣大青年學生建立直接聯繫,面對面與他們交流、為他們服務,進而實現對他們的引導。所以《方案》中提出在結合全團“4+1”“8+4”“1+100”的要求基礎上,要制度化開展學校共青團“駐校蹲班”直接聯繫學生團支部和青年學生活動,團中央、省級團委負責中學共青團工作以及市縣級團委(含教育團工委)的專職團幹部每年不少於15個工作日到中學“駐校蹲班”,並經常性直接聯繫不少於100名青年教師和學生,各中學的教師團幹部每年至少直接聯繫1個以上基層團支部,具體指導團支部建設。二是“團走進心中”,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啟迪心智、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接受正確的思想引領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精神需求。中學共青團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主人地位,真正在其成長成才路上提供幫助、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贏得人心。所以,改革提出要通過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方式,建立健全以志願服務及社團活動為核心的實踐育人制度以及完善中學生困難幫扶和權益維護機制等具體舉措,更多服務學生在思想形成、創業創新、身體素質、心理情感、志願公益和社會參與等方面表現出的成長需求,更好的解決學生遇到的人身安全、經濟困難、學業問題、心理困惑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真正使中學共青團讓學生想得起、靠得住。同時,突出強調通過建立中學共青團工作活動 “眾創眾籌眾評”制度等方式使學生成為團學工作的主體中心,要讓學生對團學工作更有話語權、直接參與團的工作,組織活動請學生一起設計、部署任務請學生一起參與、表彰先進請學生一起評議,不斷鞏固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團學工作真正的回歸本元。
問:據了解,在《方案》起草的過程中,團中央也已開展了部分改革試點工作,不知進展情況如何?
答:前期,根據團中央書記處的要求,我們就部分中學共青團改革的重點項目的試點工作已經做了相應的部署,重點改革完善團員發展與管理制度、團隊銜接機制、以志願服務及社團活動為核心的實踐育人制度、縣域團教協同機制、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制度等5方面體制機制,目前各個試點工作均在穩步推進。比如,就加強中學志願服務工作, 規範志願服務管理,引導中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中央、教育部於2016年6月聯合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學生志願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部門協調指導、共青團組織歸口負責、綜合素質評價驅動、團員學生自願參與”的中學生志願服務工作機制,9月我們在廣州還專門召開了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工作推進會,發布了首批50所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學校創建單位名單,我們的目標是爭取用3~5年的時間,使《關於加強中學生志願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國中學得到普遍落實,使志願服務成為中學共青團普遍開展的常態性工作。比如,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制度在河北滄州等地已由教育行政部門、共青團組織聯合發文進行了專門部署推進,從一段時間的實踐推進來看,此項制度調動了班主任參與團工作的積極性,對於中職學校團工作的改進提升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