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亦稱“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贛南和閩西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
中央蘇區在土地革命戰爭中(1927年-1937年),由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一般稱中央蘇區。中央蘇區即中央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
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維埃區域,簡稱中央蘇區,位於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
《中央蘇區縣龍川》是2012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藍智慧、王雁峰。...... 《中央蘇區縣龍川》是2012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藍智慧...
江西興國縣社聯主席胡玉春說,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贛南、閩西兩塊蘇區連成一片,統稱中央蘇區,擁有21座縣城,占地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250萬,是當時全國最大的...
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1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進一步細化實化各項...
中央蘇區烈士陵園 是《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1號)和《國家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支持和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民政事業振興...
瑞金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從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瑞金一直是中央蘇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治、軍事活動中心,中央黨、政、軍、群機構均駐在瑞金,...
中共蘇區中央局:1931年6月下旬,蘇區中央局隨紅軍後方辦事處遷來興國。先後駐設在崇賢、均福、城崗白石、高興長龍、茶園教富、壩南等處,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一...
《中央蘇區革命文化史料彙編》是一本福建省文化廳革命文化史料徵集工作委員會編寫,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的書籍。...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國發〔2012〕21號《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檔案。旨在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辦地區(2010)15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福建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範圍有關問題的復函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福建省建寧縣是原21個中央蘇區縣之一,是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後的籌糧之地,第二次反圍剿的完勝之地,第三次反圍剿的決策之地,第四次反圍剿的指揮中心,第五次反...
中央蘇區(五華)歷史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梅林鎮梅南村南灃山,是五華縣重點打造的7個革命史跡項目之一,規劃占地面積1317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擬...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2月至3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中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的戰役...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位於建寧縣溪口鎮溪口街49號,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1] ,位於建寧縣溪口鎮溪口街49號,占地面積約...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大別山為中心,最盛時期包括周圍20餘縣,成為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2年11月,由於第四次反圍剿的失敗,紅...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1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的戰役。...
寧化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1個原中央蘇區重點縣,是中央紅軍長征4個起點縣之一,寧化是中央蘇區縣之一,被譽為“蘇區烏克蘭”,且享受西部地區政策待遇。2011...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主席毛澤東,定都於瑞金(中央蘇區-瑞金縣),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1934年10月,中央蘇...
豐順縣,清乾隆三年置縣,隸屬廣東省梅州市管轄的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東毗潮州,南鄰揭陽,西連梅州市五華縣、興寧市,北接梅州市梅江區、梅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