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一號演播廳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一號演播廳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春晚印記,演員,編劇,記者,設備,
2020年春晚,主舞台除了充滿中國元素、中國文化,還呈現出開放性的特色。舞美設計上,舞台上多根巨大的柱體,一直延伸到觀眾席,既擴大了表演區、增強舞台的縱深感,又營造出向外的放射感,讓整個一號廳成為一個整體,打通舞台和觀眾席的界線。此外,科技創新套用是今年春晚的一大突出亮點,將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春晚舞台首次打造三層立體舞美,同時運用飛屏技術營造出360度環繞式景觀,通過精良的視頻製作,讓觀眾在螢幕前就能有“裸眼3D”的體驗,展現出新時代春晚的魅力、活力和創新力。
2021春晚,舞台首次採用環型螢幕,拓寬舞台視覺空間,並統籌設計舞台與觀眾席,使台上台下螢幕融為一體,將現場觀眾互動和“雲觀眾”融入現場,烘托“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春節氛圍,向全世界展現一幅中國新年晚會的“全景圖”。
2022年春晚舞美設計首次以高科技打造了720度環幕空間,讓球形舞台與一號演播廳整合為具有無限延展效果的立體“同心圓”,實現與觀眾席多維度、多角度的融合統一,為全球觀眾呈現一個“團圓、團聚、團結”的中國年。
2023年春晚舞美設計體現“滿庭芳”的理念,取意自中國古典文學詞牌名,通過演播大廳多個方位的設計,共同營造祈願圓“滿”的中華大家“庭”盡展“芳”華的主題氣象。其中,由四瓣花結構演化重構而成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既是根植於中華文明的美學創造,又是綻放著現代設計理念的創新呈現。創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廟底溝彩陶標誌性的“花瓣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提出:花卉圖案彩陶,可能就是華族(即華夏民族)得名的由來。2023年春晚選擇以“花”作為貫穿整台晚會的舞美主題符號,不僅僅是視覺的外化設計,還包括了節目內在的創意邏輯。舞美主題符號“花”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中國年裡的欣欣向榮、吉祥喜慶,更是中華大地無處不在的生機活力和堅毅頑強。

春晚印記

對於春晚的億萬觀眾來說,一號演播大廳伴隨著春晚留給公眾的印象是富麗堂皇的,繽紛絢麗的。其實,鏡頭的背面,一號演播大廳早已隨著年月的侵蝕日漸破舊。

演員

——有限的化妝間
其實每年春晚都是大腕兒雲集。央視會為趙本山和一些港台明星安排專門的化妝間。但是由於演播大廳外化妝間的數量十分有限,很多大明星只能在演播大廳外的環形走廊里候場。記者就曾經在亂鬨鬨的走廊里,看見鞏漢林姜昆馮鞏等著名笑星站在走廊的角落處低著頭默默練台詞,其間不斷被上前索要簽名的小演員打擾。

編劇

——鏡頭是最能騙人的
舞台這么很小,完全不像電視裡看到的那樣宏大。
馮鞏的編劇王振華笑著說:“明星從舞台中央一邊唱著歌一邊緩緩升起,從電視上看特別有氣勢,但往簡單了說就是舞台上幾個大箱子,升起來降下去,推過來再推回去。鏡頭是最能騙人的。一號演播大廳名聲在外,其實真面目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不過如此。”

記者

——春節前最難攻克的一道門
對於全國跑春晚的娛記來說,如何在央視機場式的安檢中攜帶相機進入現場,如何在採訪過程中不被監場人員識破趕出央視,這些娛記們可謂使盡了渾身解數。
有記者坦言:“一號演播大廳,是我每年絞盡腦汁想要進去的地方。我熟悉它每一道門的所在。明年,如果換了新的場館錄製春晚,我會很忐忑,不知該怎么重新開始混入現場。”
此前一號演播大廳的春晚彩排,對於入場觀眾也要進行嚴格的安檢,因為央視要保護自己的著作權,深怕有觀眾帶數位相機或者帶DV進行錄影,所以觀眾必須面對虎視眈眈的保全人員和時時“嘀嘀”響起的報警裝置,有一些觀眾表現出了極不耐煩的情緒:“這是乾什麼啊?不就是一台晚會嗎?至於要弄得這么戒備森嚴?”

設備

——鏡頭照不到的地方都很舊
演播大廳的坐席其實與電影院的坐席沒什麼分別,演播大廳外的環形走廊也很破舊。春晚籌備期間,因為堆滿舞蹈演員的服裝道具也會顯得比較亂。
——咖啡廳記者和明星搶座位
在演播大廳外走廊的盡頭,有一個裝修略為講究的咖啡屋。沒有私人化妝間的明星們會買一杯咖啡坐下來休息,累了好半天的記者也會選這個僻靜所在稍事休息。在這裡明星並不比普通人更享有特權,有限的座位誰搶到了也不會讓給別人。
——化妝檯上擺滿被沒收的相機
春晚不允許拍照,如果有哪個人對著舞台照相,監場人員會當場沒收相機並刪除圖片。沒收的相機哪裡去了?監場人員會隨意把幾十台相機放在走廊的梳妝檯邊,並沒有人看著。彩排結束後會有大量有經驗的記者去那個固定地點直接拿回自己的相機。當然也有人會在混亂中丟了相機,不過央視是不會為此負責的。
——苛刻的音效
根據上述設計原則,在建聲部分,所要解決的是穹頂造成的聲聚焦對聽聞的影響,其次是降低低頻混響時間。根據舞美設計概念考慮對聲場要求的不同,將舞台表演區與觀眾區分別進行建聲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