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Central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是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文物管理機構。1928年成立,隸屬於大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
- 外文名:Central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
- 成立日期:1928年
- 隸屬:大學院
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Central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是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文物管理機構。1928年成立,隸屬於大學院。
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Central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是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文物管理機構。1928年成立,隸屬於大學院。...
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各地辦事處辦事細則第一總則 編輯 第一條第二條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⑦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的組織方法等。修訂日期 編輯 1931年7月3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古物保存法施行細則》19條,並於1933年 6月15日起正式施行。
中央或省市直轄之學術機關(以下簡稱學術機關)採掘古物遇必要時得呈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準許外國學術團體或專門人員參加協助但前項參加人員不得超過本國學術機關團員之...
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學考察團專任研究員,1935年又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身份派駐西安任辦事處主任,進行整理碑林等工作。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北聯合大學和四川大學教授...
鐵路各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代表為當然委員,“文整會”主席先後由“政整會”的委員長黃郛、陶履謙兼任,委員有吳承湜、王冷齋、曲建章、馬衡...
第四節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各地辦事處規定與西安辦事處 第四章採掘古物規定 第一節公布採掘古物規則 第二節採掘古物規則詮釋 第三節採掘古物規則評析 第四節...
著名人物,辛亥革命爆發後,當選廣西臨時省議會議員,革命後為參議員。曾任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稽動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 ...
1936年梁思成為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擬定趙縣大石橋修葺計畫,並赴趙縣復勘橋基結構。 1936年學社應蒙藏委員會邀請,參加北平護國寺修理工程。 1936年4月在上海市博物館...
1935年,3月應滕固之請,傅雷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任編審科科長四個月。以筆名“傅汝霖”編譯《各國文物保管法規彙編》一部。6月由該委員會出版。6月譯《...
一度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晚年還任職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國史館籌備委員會、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寫作了《楊么事跡考證》、《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主撰)、...
一度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晚年還任職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國史館籌備委員會、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寫作了《楊么事跡考證》、《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主撰)、...
另有前北平圖書館,前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齊魯大學收藏一部分。據抗戰前出版的《安徽文化史料》記載,這批出土文物,曾有當時安徽文史館選取銅器4件,攜往倫敦,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