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論與批評研究

中外文論與批評研究

《中外文論與批評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利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外文論與批評研究
  • 作者:張利群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頁數:34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48419
  • 字數:345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是:一是中國文論與批評的研究,包括文學批評的評價標準構成及其建構條件、中國文學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性、當代文學批評“中國經驗”的主體性價值取向構建、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核心價值取向的多維構建等研究。二是西方文論與批評研究,包括德勒茲哲學視域中的東方美學研究、德勒茲的數字媒介詩學、情感與形式研究、西方現代藝術實踐提出的基本問題以及施萊馬赫關於語法解釋和技術解釋的劃分等研究。三是生態美學與審美人類學,包括美學在現代人文學科中的地位、當代環境美學中的科學主義之爭及其實質、環境美學中的身體問題、桂林山水自然美中的文化價值以及身體寫作在中國的影響與變異研究等。四是文藝理論與創作實踐研究,包括賽博空間與文藝理論、賽博理論與日常生活的文化闡釋研究、後現代多維空間與文學間性、觀物取象研究以及須一瓜近年來的小說創作、永井荷風中短篇小說研究等。

圖書目錄

中國文論與批評研究
論文學批評的評價標準的構成及其建構條件
一 文學評價的表達機制的多元綜合性
二 文學評價標準的構成及其定位
三 影響評價及其評價標準確立的條件
論中國文學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性
一 文學核心價值體系在繼承和創新關係中的內在邏輯性
二 文學核心價值體系在“多樣化”與“主旋律”的關係中的內在邏輯性
三 文學核心價值體系在評價標準的相對性與絕對性關係中的內在邏輯性
當代文學批評“中國經驗”的主體性價值取向構建
一 文學批評“中國經驗”的主體性價值取向構建的依據
二 “中國經驗”缺失及其價值取向迷失的原因
三 當代批評的“中國經驗”主體性價值取向構建的三維構成
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核心價值取向的多維構建
一 批評的“和諧”價值取向維度的構建
二 批評的“自然”價值取向維度的構建
三 批評的“心學”人文價值取向維度的構建
“便捷的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藝術生產的方式
一 便捷的形式:更趨向於藝術生產的量的訴求
二 “便捷的形式”的開放性
三 “便捷的形式”的複製性
四 “便捷的形式”的互動性
論王夫之的詩情觀
一 情的界定
二 情的種類與評價
三 情的治理及王夫之詩情觀的時代意義
西方現代文論研究
光滑空間與塊莖思維:德勒茲數字媒介詩學*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德勒茲詩學與跨語境理論意義》(07XWW002);廣西軟科學專項《文明衝突中的審美經驗及其理論闡釋》(05111004)的階段性成果。
一 光滑空間與賽博空間:德勒茲的遊牧美學
二 塊莖圖式與樹狀模式:德勒茲數字媒介詩學的哲理內蘊
三 賽博空間與數字藝術:德勒茲的媒介詩學
論德勒茲哲學視域中的東方美學① 本文為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德勒茲詩學與跨語境理論意義》(07XWW002);廣西軟科學專項《文明衝突中的審美經驗及其理論闡釋》(桂科軟05111004)的階段性成果。
一 喬木與塊莖:東西方審美文化的差異與意義
二 高峰體驗與千重平台:以日本美學為例
三 無器官身體:東方美學的光滑空間
四 多元文化時代德勒茲美學的跨語境意義
後現代多維空間與文學間性——德勒茲後結構主義關鍵概念與當代文論的建構
一 空間轉向:後現代多維空間與後結構主義
二 千高原:理論的“塊莖”空間與文學的“間性”
三 新巴洛克美學:“褶子”論與當代文論的建構
賽博空間與文藝理論研究的新視野
一 從後現代空間到賽博空間
二 媒介嬗變與數字“文藝復興”
三 文藝理論研究的“萬維”前景
奧列金的《聖經》解釋中的意義觀
一 關於奧列金的一般研究
二 為解釋立言:神的話語與孔子思想
三 神的話語與孔子思想在解釋中的體現
四 結言
論納博科夫的時間意識
一 田園時間與道路時間
二 轉喻與隱喻
三 彌合斷裂的時間
環境美學與審美人類學研究
當代環境美學中的科學主義之爭及其實質
一 當代環境美學中的科學主義立場
二 當代環境美學中的非科學主義立場
三 當代環境美學中科學主義之爭的實質
身體在場與感知聯覺——試論環境美學中的身體問題
一 為何環境美學有身體轉向?
二 身體在場與感知聯覺
三 環境美學與審美描述
美學在現代人文學科中的地位
一 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主要的哲學流派都先後出現了把思考的重心移向美學的傾向
二 自20世紀60年代始,80年代以來對後現代主義問題的熱烈討論,就是從藝術問題入手,然後擴展為對整個文化和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思考,其中心問題始終與審美問題直接相關
三 現在人們對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危機如生態危機的思考,都與美學思考密切相關
四 從美學的學科特點看,現代美學越來越著重於形式問題的思考,強調對藝術符號以及符號背後所折射的現實關係的流動性研究
五 現代人文科學的中心問題是重新思考人是什麼、社會是什麼、人的價值、人與社會及自然取得和諧的可能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與美學思考直接相關
從桂林山水看自然美的文化價值
一 自然山水是人類文化和心理情感的投射對象
二 作為人類文化藝術的永恆題材的自然美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
三 欣賞自然美體現著人類回歸自然的文化鄉愁
歐美身體研究述評
一 什麼是身體
二 身體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理論觀點
三 身體研究的尷尬
反思“審美日常生活化”
一 “審美日常生活化”出現的理論背景和現實基礎
二 “審美日常生活化”命題存在的問題
三 “審美日常生活化”論爭的啟示意義
文藝理論與創作研究
情感與形式:西方現代藝術實踐提出的基本問題
一 西方現代社會的情感特點
二 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特點
三 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研究
個體言說與“普遍性”神話——從話語溝通看現今本質主義和反本質主義文藝學論爭
想像:真正的藝術——科林伍德藝術本質觀論析之一
觀物取象:藝術創造的基本方式
文學:立體流動的一種藝術創造形式
一 流體文藝觀的界定
二 流體文藝觀的內容
三 流體文藝觀的特徵
論須一瓜近年來的小說創作
一 當城市與農村狹路相逢
二 當英雄和懦夫合二為一
三 當罪惡之人綻放良心和正義之花
論永井荷風中短篇小說的特色
困頓、荒謬中的堅守——析李馮小說《孔子》中的“在路上”形象
一 “在路上”的人群:困頓、荒謬
二 “在路上”的意義:經歷、感悟與堅守
三 “在路上”形象背後的自我投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