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村(東莞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堂村(舊中堂墟鎮的大部分),位於中堂鎮中部,在莞城西北10千米處,自宋朝以來,是中堂地區歷屆政府的駐地,2006年,全村面積約1.05平方公里,轄下有劉屋、袁屋、新街、郭洲四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1902人,外來人口16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堂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中堂鎮中部
  • 人口:1902人
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中堂村,立村沿革,經濟狀況,基礎設施投入,教育,廣東省吳川市塘綴鎮中堂村,

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中堂村

立村沿革

中堂村的居民多自南宋時期由南雄遷來,同姓聚居而形成袁屋、劉屋、呂屋和李屋四個坊。建國後按職業劃分,把從事農口的人口歸屬中堂村管轄,非農業人口歸入中堂居中民委會害轄。
中堂村
郭洲與舊中堂鎮府一河之隔,從土改期間至1961年屬蕉利村管轄,1962年歸併到中堂村,由中堂村管轄。郭洲原名“過洲”,因原地低畦,搬遷過一次,村人嫌“過”字不好,後來改名為“郭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在郭洲建立聯絡點,是游擊根據地,建國後定為革命老區。

經濟狀況

中堂村由於地處墟鎮中心,得供需之地利,歷史上蔬菜種植業較為發達,郭洲“油芥”(一種葉綠、梗嫩、味甘、產高的芥菜)人皆愛吃。村轄區企業及個體戶總數328間。近年來,中堂村的經濟發展逐年增長,2006年底,全村工業總產值12344萬元,集體資產總額3084萬元,集體總收入422萬元,年純收入180萬元,農村人口純收入9454元。村在招商引資方面,06年比05年多引入民營企業共7家。
中堂村

基礎設施投入

中堂村的原有基礎設施之上,不斷完善路網、水網建設。近5年來,村共投入90多萬改善自來水管,投入280多萬鋪設路網建設。2005年,村投入37萬元建設占地約2000M2的“中堂村文化廣場”,2007年,村出資30萬,在郭洲村建成占地面積約5000M2的文體活動小公園,投資40多萬元鋪設一條長400米的村前大馬路,投資15萬元建設一個小型農貿市場,另外投30多萬全面完善村中街巷道路,硬底化及排水工程。文化廣場和小公園為村民和外來工提供娛樂悠閒的場所,營造了適宜安居樂業的美好環境。
中堂村

教育

中堂村村民的子女就讀,歷來都與中堂墟鎮居民子女合在一起。建國後,在中堂中心國小或中堂中學就讀。郭洲自然村建國後設“郭洲國小“,但只有一至四年級,五、六年級要到中堂中心國小就讀,1998年9月年郭洲國小撤銷,小學生全部轉到中心國小就讀。1972、1973年郭洲曾辦國中班。

廣東省吳川市塘綴鎮中堂村

位於塘綴鎮的東北面,東南面是梅塘公路,交通方便,下轄11條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04人,1300戶,總面積4.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850多畝,其中水田1000畝,坡地850畝,有林木2060畝,外出務工經商1680人,人均收入1500元。中堂村委會屬丘陵山區,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香蕉、玉米為主,經濟發展有淡水養殖業,產品加工和手工業。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民眾生活已經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村委會各自然村道路暢通,電話入戶率達30%,20%以上的民眾飲上了衛生潔淨的自來水,民眾生活正朝小康目標邁進,社會治安好,人民民眾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九十年代初,在上級的重視及村委會幹部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集資,建成了一幢占地140平方米,高三層,造價30多萬元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挖掘潛力,大搞回歸工程。目前建設有湛江文明村2條,吳川市文明村2村,成為塘綴建設新農村一亮點的排頭兵。中堂村委會明天將會更美好。
改革開放後,中堂行政村村民活躍起來,打破了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局面,大部分富餘勞動力轉移到珠三角等地從事成衣賣買、皮具加工和建築等工作,村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富起來的村民重視村民主自治和民主管理,支持村委會建造一幢三層占地140平方米,造價30多萬元的辦公樓。村委會也順應民心,健全了村民小組和理財小組,讓村的各項收支明明白白。
近年來,中堂村委地積極參與創建文明村活動。2005年以來,湛屋村在外出老闆劉偉捐資80萬元支持下,共投入150萬元建造了1.5公里長的環村公路、湛屋國小和文化樓;大塘村利用民眾集資和拍賣宅基地所得款,共投入120萬元建造了1.2公里長的環村路、文化樓、自來水塔、村牌樓,中堂村也投入100萬多元建造了1.2公里環村公路、文化樓等。目前,村委會其他自然村莊也正在動工興建環村公路。現在,村環境已顯露了鄉村幽雅景色。此外,每逢重大節日,大塘、中堂等村都請著名粵劇團前來演出,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到目前為止,全村共有4條村被評為文明村,其中湛屋、大塘分別被評為湛江市文明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