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坑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坑村,位於龍城街道中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黃龍湖村、嶺背坑村、將軍帽村、朱古石村。始建於清代,因瓦窯坑村張姓分遷至此而形成。2000年,清林徑水庫旁建黃龍湖水庫,全村村民搬遷至五聯社區移民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中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和曾姓。第一大姓為張姓,據《瓦陶坑張氏族譜》記載,張姓先祖早年從福建上杭遷人今廣東五華;清代遷至瓦窯坑,後分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曾姓,北宋從福道寧化遷移至今廣東五華;清代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02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47人;80歲以上1人,84歲(男);實村人口98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07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紅薯、黃豆、玉米、花生、龍眼、荔枝等。改革開效後開始開發工業物業,集休經濟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油角,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等。連心路經過該村。199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電,1998年初通自來水。2002年通電話,2004年通網際網路。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村中所有老屋、祠堂全被淹沒,位於黃龍湖水庫水面之下。每年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村民前往瓦窯坑張氏祠堂及祖墓祭拜。1973年村里發生洪水災害,稻田全被沖毀。該村於2009年被納入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該村土地用於該工程。
代表性人物:張旅仕(1936—),曾任深圳市寶安縣教育局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