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該館創建於2018年4月,總建築面積70593平方米,是旨在展示南海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博物館。
截至2019年5月,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有藏品78910件(套)、標本藏品123件、徵集藏品1222件(套),徵集各類標本近900件套,接收無償捐贈藏品3572件(片)。博物館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主要的展覽區域,有8個室內展廳和一個敞開式室外展廊;北區有2個展廳,主要用於引進臨時展覽。
2019年10月,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20年6月,評為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普基地。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 外文名:China (Hainan) Museu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 地理位置: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博物館路
- 占地面積:150 畝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景點級別:AAAA級(國家一級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8年4月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始建時間:2016年5月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綜述
展廳
- 南海人文歷史陳列
- 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
- 中國水下考古與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
- 南海漁家文化展(海南)
- 南海自然生態陳列
場館特色
展出內容
館藏文物
主要文物
戰國谷紋玉璧: 扁圓型,中心鑽孔,玉璧內外邊楞凸起,璧身兩面減地平雕滿飾谷紋,兩面紋飾相同,谷紋略有勾連,其琢工精細,留空的部位不多。周身遍布褐、黃、白色土沁,原本的玉質被遮蓋,璧身有斷粘痕跡。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
元青花詩文高足杯: 口微外撇,弧腹,下接喇叭形高足。杯外壁以青料寫有詩文“人生長在醉,三萬六千場”,既為裝飾,又點出其酒器之用。 | |
元青花鳳穿牡丹紋玉壺春瓶: 喇叭口,細頸,垂腹,圈足。外翻的口沿繪卷草紋,頸上部繪蕉葉紋,間以一圈回紋,頸下部繪變形覆蓮紋,內填蓮紋火珠。腹部主題紋飾為鳳穿牡丹紋,上下均飾以一周卷草紋。下腹近足部繪變形仰蓮紋,與頸部覆蓮紋相互呼應,圈足亦飾卷草紋一周。 | |
元龍泉窯青釉高足碗: 口徑:11.8厘米,底徑:4.2厘米,高:10.5厘米 口微外撇,深弧腹,下接喇叭形竹節狀高足。 | |
新石器時代玉三叉形器: 長5.2厘米,寬3.5厘米,二級文物 整體黃白色,有棕色斑點。造型類似"山"字,下端圓弧,上端分為三叉,左右兩叉平齊,中叉略短。正面是稍有弧凸的平整面,背面三叉的上端和下端正中部均有凸塊,凸塊上皆鑽有上下貫通的小圓孔,應是屬於佩飾的一部分。正面中部陰刻抽象的獸面紋,可能代表某一部族的神靈徽像,理解為天人合一的宗教觀的反映。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
新石器時代青玉圭: 長26.9厘米,寬3.7厘米,二級文物 此圭呈長條形,方首平端,素麵,青玉制,一面邊緣留有片切割痕跡。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
萬寧艦東沙島遇險獲救經過新聞稿: 縱29厘米,橫40厘米 民國三十五年年(1946年)8月12日,國民政府海軍部所屬萬寧艦奉令運輸陸軍64師159旅官兵34人進駐東沙島,這也是中國陸軍首次登入東沙島。但是在距島二海里時突遭颶風襲擊,不幸觸礁遇險。危機時刻英、美艦船趕到救援,方得脫險。在返回廣州後,艦長黃鼎芬接受了《和平報》社記者的採訪。此文物即為當時記者的採訪新聞稿,記述了事發的經過及島上軍人的生活等。是有關二戰結束後中國接收南海諸島及南海島礁隸屬中國的資料。 | |
唐海獸葡萄紋鏡: 直徑9.9厘米,厚度1厘米,三級文物 鏡圓形,厚重。整體紋飾布局以獸鈕為中心,分為內外兩區,內區飾有高浮雕海獸紋和葡萄紋,外區飾有高浮雕飛禽紋、花草紋等紋飾,描繪了姿勢各異地飛禽海獸在花草叢中、葡萄藤蔓下自由嬉鬧的情景。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
檀香木嵌象牙雕人物長方盒: 長24.7厘米,寬9.5厘米,高8厘米,重415克 掀蓋式長方形檀香木盒,可上鎖,無鑰匙;除底面為素麵外,其餘五面的四周邊沿全部雕刻纏枝花卉,且每面均有象牙嵌件,總計9片,雕刻有內容不同的庭院人員,工藝線條流暢,內容飽滿;除底面有少許開裂外,整體保存較為完整。 | 檀香木嵌象牙雕人物長方盒 |
駛船更流簿: 縱26.5厘米,橫12.5厘米。綿紙,七眼裝訂手抄本,封面豎行書寫“駛船更流簿”,共14頁,共記錄92條更路。 此簿更路按條文書寫,毛筆小楷豎行墨書,每一條記載兩個地點之間的針路和更數。行文格式多為:自甲地往(上、下、至、去、回)乙地駛(用)某某針路多少更收,或是自甲地駛(用)某某針路至乙地多少更收。其中,自是從某地出發的意思,回上返回的意思,收是指到達,以前帆船到達目的地後,要降帆,叫做落帆,收帆後再拋錨泊船。 | |
日本昭和14年南海海域地圖: 紙質印刷品,縱42.5厘米,橫30.4厘米 日本昭和14年,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出版。圖中將南中國海稱為南支那海,將南沙群島稱之為新南群島,圖中標明“新南群島”(即南沙群島)歸屬於日本侵占的台灣高雄州高雄市,同時圖中標識了很多日本在中國華南地區的一些株式會社等,顯示了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華南的經濟擴張等活動。 | |
瓊崖臨時政府布告: 紙質品,行書,繁體字,長67.2厘米,寬47.3厘米 1949年7月28日發布,布告內容主要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為了瓊崖經濟穩定和便於人民商品交易等,用瓊崖臨時政府印製並有相應蓋章的面值不等的光洋代用卷替代原國民政府發行的金元(圓)券,並對代用卷的真偽標識以及舉報偽卷等做出了簡潔要求。 布告左下方有當時瓊崖地區的最高領導人馮白駒將軍的簽名。 | |
清雍正粉彩錦地開光花鳥圖盤: 口徑23.6厘米,底徑12.3厘米,高2.9厘米 盤敞口,折腰,淺腹,圈足。無款識。通體施白釉,盤內粉彩裝飾,口沿處飾一周緋色錦地紋,板沿處繪花葉、松枝、綬帶、捲軸組合紋飾,兩兩對稱。折腰處繪一周淡綠錦地開光,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 | |
清銀鏨刻花卉紋三足執壺: 口徑4.5厘米,底徑3厘米,高11厘米 壺銀胎鏨花,粗頸,垂腹,龍形柄,有蓋,三足。通體在銀質胎體上鏨刻花葉紋,雕工細緻;蓋鈕為松鼠蹲踞,憨態可掬;三足外撇,刻雲紋。 從器型上分析,此壺的用途應是盛放咖啡、茶等飲品,以便斟入杯中飲用。 | |
清銀鏨刻花卉龍紋四足執壺: 口徑5.5厘米,底徑6厘米,高8厘米 壺圓腹,竹節柄,無蓋,四足。器身為六瓣瓜棱形,分別鏨刻龍紋及梅、蘭、菊、竹、蓮等花卉圖案。四足外撇,刻雲紋。壺為銀白色,器型莊重,紋飾繁多,工致精美。 此壺流口高於壺口,且無蓋,推測用以盛放牛奶、糖漿等物,便於兌入咖啡、茶等飲品中。廣州博物館藏“清銀鏨喜上眉梢山水人物詩文圖竹節茶具” 套裝中,亦有一件與此物器型相類。 | |
清乾隆象牙鏤雕開光亭塔山水花卉紋帽章扇: 長37厘米,展幅37.2厘米 由六十四檔象牙扇骨構成,每檔扇尾呈鋸齒尖葉形,兩支大骨剔地高浮雕橢圓開光花卉、山水風景;扇面輕薄通透如蟬翼,採用單面鏤通拉絲薄意淺浮雕的技法,由同心圓向外做九層裝飾。頂部飾折枝花卉一周;中部主體以橢圓形亭塔山水開光為中心,兩側對稱雕小圓形開光,內飾花卉紋,輔以幾何花卉紋點綴其間;每層紋飾之間以圓珠帶狀紋相隔,扇背光素。 | |
清康熙青花狩獵圖盤: 口徑28.3厘米;底徑15.7厘米;高3.3厘米;650克 板沿,折腰,矮圈足,胎質堅實,通體施白釉。盤沿飾錦地六開光花卉紋,布局對稱。盤心飾人物狩獵圖,並飾有祥雲、山石和樹木組成的風景紋。盤外壁繪有樓閣和山石。盤底繪有雙圈及海螺圖案款。 | 清康熙青花狩獵圖盤 |
清黃花梨嗩吶: 喇叭口直徑14.5厘米,整體高45.5厘米 從尺寸規格上看,該樂器是較為典型的“南方嗩吶”,桿身為海南黃花梨加工製作,外觀呈竹管狀,哨子用麻繩繫於桿端,喇叭口則用黃銅製作而成。 | |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 縱17.9厘米,橫12.7厘米平裝本32開96頁。 該書全面而詳細地敘述了南海諸島的歷史和地理概況等。書中按照南海諸島所處地理位置,將“團沙群島”改名“南沙群島”、原“南沙群島”改名“中沙群島”, 並在《南海諸島位置略圖》中標定了一條由11根斷續線組成的U形線,圈定了中國南海海域範圍,將中國的最南疆域線確立至北緯4°,將“曾母灘”改名為“曾母暗沙”。 內附有《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南海位置鳥瞰圖》、《南海等溫線圖》與《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等。 | |
明萬曆青花礬紅彩纏枝蓮紋梅瓶: 口徑6.5厘米,底徑12.5厘米,高35.2厘米 小口,短頸,長圓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礬紅彩裝飾,青料繪纏枝蓮花,間飾礬紅彩。 此梅瓶是美國“JP摩根家族”的舊藏,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16年9月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委託紐約佳士得公司對館藏的數百件中國瓷器進行拍賣。海南中視集團中拍此件並捐贈給博物館。 | |
漢銅錯金銀鋞: 口徑9.9厘米;底徑9.8厘米;通高26厘米,二級文物 鋞圓筒形,蓋與器身以子母扣合而成,平底,底有三獸面足。蓋微凸,蓋上有橋形鈕,腹上方兩側有圓環,連線龍首提梁,作龍首銜環狀。蓋和器身飾錯金銀雲紋等紋飾。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
漢鎏金銅框鑲玉樽: 口徑8.5厘米,通高13.5厘米,一級文物 直口,短把,帶蓋。杯體為上下通直的圓筒形銅框,分為四格,每格內鑲嵌長方形弧面玉片,構成一個圓口四棱筒形座杯,銅平底座下置四鳥足,底面飾有兩圈同心弦紋及中心勾連谷文。側附銅質鎏金單耳鋬與稜柱相連。杯身銅框陰刻菱形幾何紋輔以邊緣弦紋,內平素,玉片外表飾勾連谷紋。蓋亦為銅框鑲玉,銅框作捲雲狀銜鑲三枚玉片,紋飾與杯身相同,蓋中心有花瓣狀蓋鈕。 此件文物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美國期間,美方根據中美諒解備忘錄移交中國的22件非法流失文物藝術品,2018年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博物館。 |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學術交流
所獲榮譽
作用價值
參觀信息
參觀須知
- 門票價格
- 開放時間
交通路線
- 地理位置
- 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