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北邊陲的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村。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帶隊,歷時4年時間,中國境內第一個地外天體撞擊構造岫巖隕石坑被證實。伴隨訊息傳遍全國,前來小村看稀奇的遊客紛至沓來,各種關於中國首個隕石坑的傳言也沸沸揚揚。這個隕石坑被稱為“中國首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首坑
- 地理位置:遼寧省鞍山市
- 研究人員:陳鳴
- 研究時間:4年
概述,地質公園,利益之爭,相關新聞,鞍山岫巖隕石坑有望成為地質公園,百米隕石撞出1800米寬大坑,對話陳鳴博士,
概述
隨著中國首個隕石坑的發現,一些神秘的傳言也開始在遼寧當地越傳越玄乎。“井裡浮油,黑土能燒。”在隕石坑發現之前,古龍村總發生這樣的怪事。村民從井裡取上來的水都浮著一層油。當地的黑土挖出後曬乾,扔到火里就能燃燒。此外,“圈裡”的水味道苦澀,還呈黃黑色,很難喝。村民打井打下去30多米深,還挖出樹葉、樹枝,還有一些骨頭,看起來像動物的屍體,因此懷疑是古生物。村民在地下挖泥拌上碳酸氫銨溶液,能當化肥用。
有村民表示,村裡的人普遍都長壽,90歲以上的老人不少,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有人懷疑這跟隕石坑有關;還有上了歲數的村民告訴陳鳴,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營口發生7.3級地震,這個大坑跟地震有關……
對於村民們競相曝光“奇異現象”,陳鳴哭笑不得。他認為,不少是奇談怪論,跟隕石坑一點關係也沒有。“隕石撞擊地球時,坑內大量的植物死亡後不斷被埋在地下,泥層中有大量腐殖質,經長期沉積,就變成黑色的“泥炭土”,曬乾後自然能燃燒;泥炭土層中的水不流動,是死水,自然不好喝;至於水燒開之後有浮油出現,其實不是油,可能是腐殖質的殘留物。”陳鳴說,村民長壽跟隕石坑連邊都扯不上;5萬年的時間也不可能形成古化石;科考證明這個大坑跟地震也無關。
隕石坑撞擊地球,不會帶來特別的有害元素和有益元素,對人體健康沒大影響。
陳鳴還首度澄清了當前在社會上沸沸揚揚的幾個認識誤區。據估計,撞擊地球的隕石直徑不到100米,產生的衝擊波還不足以洞穿地殼,讓地殼內的化學物質噴涌而出,形成礦藏。因此可以預計,該隕石坑周圍沒有礦藏,而非之前網上盛傳的大坑周圍有珍貴礦藏。
其次,之前有媒體報導說這個隕石坑的年齡是5萬年,這是不準確的。該坑的年齡大於5萬年,因為隕石坑中物質的形成還需要一定時間。
地質公園
自20世紀60年代初地球上第一個隕石坑美國巴林傑隕石坑被證實以來,目前全球已發現170多個隕石坑,直徑由數十米到近三百公里不等,但沒有一個在中國。
隕石坑的發現對中國意味著什麼?陳鳴表示,隕石坑是極為珍貴的自然遺產,目前為止還是唯一地標,也是宇宙奇觀。岫巖隕石坑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此類獨特地質構造的空白,對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等有重要意義,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甚至對人類探月和深空探測都有科研價值。
“中國首坑”在國內傳開不到一個月,儘管有專家仍存異議,但當地政府顯然已經看中了這塊金字招牌背後潛在的價值,已迫不及待準備搞開發。岫巖縣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岫巖隕石坑”初期開發規劃已出爐,該縣正以“岫巖隕石坑”為主題,規劃建設地質公園。
利益之爭
說起隕石坑,遼寧的鄰居吉林早在30多年前便因為隕石成名。1976年3月8日,吉林發生世界上最大的隕石雨。當時共收集到隕石標本138塊,碎塊3000餘塊,總重2616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吉林1號隕石重達1770千克,也是世界最大的隕石。30多年來,累計有500多萬遊客前來參觀。參觀隕石已成吉林旅遊觀光的一張閃亮名片。
對於隔壁被證實發現中國首個隕石坑,吉林有關方面表示“保留意見”。吉林隕石博物館館長丁宏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岫巖隕石坑並非中國第一個隕石坑。“它怎么會是中國首個隕石坑呢?按說我們吉林早就有隕石坑了。江蘇太湖也早就發現隕石坑了。”
丁宏義認為,誰都希望第一個隕石坑出現在自己這裡。但吉林的“隕石旅遊”和遼寧的“隕石坑旅遊”各有特色,並不會受到衝擊。“遊客到我們這裡看隕石,相當於參觀文物;去遼寧看隕石坑,相當於看一處古遺址。兩者不同。”
相關新聞
鞍山岫巖隕石坑有望成為地質公園 遼瀋晚報
鞍山岫巖隕石坑有望成為地質公園
歷時3年多,經過無數次的考察研究、勘測、鑽探、取土樣,最終岫巖“大圈”被證實為中國首個隕石坑,作為一種罕見的宇宙奇觀,不僅讓全世界震驚,也讓人們知道岫巖,更讓當地老百姓興奮不已。當地旅遊局請來了專家對古龍村的“大圈”整體環境是否可以進行旅遊開發做了研究和規劃,如規劃可實施,岫巖隕石坑有望改造成地質公園,這裡可能建有旅遊景區、地質博物館、天文幻燈影院等。
對隕石坑考察前景可觀 關於“隕石坑”的報導見報後,圈裡村民便漸漸有了名氣。雖然,目前“隕石坑”還沒有進行系統開發,但它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村民說,在周末的時候,曾經有人自駕車輛到這裡旅遊。圈裡村民組組長逄(páng)德祥說,中央電視台曾到岫巖錄製節目,“主持人董卿對觀眾們說,岫巖出名的不單單有岫玉,還有國內第一個經過證實的隕石坑。這給咱們岫巖做了廣告,我們都高興。”岫巖旅遊局陳雲龍局長介紹,歷時3年多的考察研究證實的岫巖隕石坑,縣裡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旅遊局已經從南京大學請來了相關專家對古龍村的“大圈”整體環境是否可以進行旅遊開發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規劃,並預計在明年二三月份將規劃上報到縣裡,並提交到國家發改委。通過發改委審批後,將由縣裡以對外招商的形式對隕石坑進行旅遊開發。陳局長表示,經過相關專家的研究,從此處的地形、環境、道路上看,作為中國首個隕石坑,此處開發旅遊還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初步考慮在隕石坑內建造一座大型的隕石博物館,和一座介紹天文知識的幻燈影院,並在不改變“大圈”原有形式的情況下打造新穎現代的旅遊景點供遊人欣賞。
居民盼“隕石坑”帶來生活新變化 在古龍村的隕石坑,蘇子溝鎮政府負責宣傳的王文鵬介紹,“得知此處已經確定是中國第一個隕石坑後,鎮政府,大圈內的民眾,包括全鎮的老百姓都非常興奮。如果隕石坑開發計畫實施,旅遊經濟的發展將會給小鎮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生活在古龍村圈內的老百姓有可能會搬出他們常年居住的家園。”對於要搬出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圈”,大多數人很高興,開始盤算著靠旅遊賺點錢。“我們也希望這裡將來能夠被開發起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變化。”逄德祥說,這是不少村民的共同心聲。這裡的村民世代務農,主要以養蠶、種植為主,每年人均收入四千元左右,“如果能掙得更多,那自然好”。
對於可能啟動的旅遊項目,村民曾聽過兩種方案,逄德祥說,一種方案是居民整體搬走,“這種方案居民不是很接受”;居民們看好的方案是另一種:在山坡建樓,居民集團居住,“有勞動能力的在旅遊區上班,搞點兒副業。”24歲的許佳說,“這事聽起來就讓人興奮,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家鄉的隕石坑,開發旅遊一定能行,我不用再出門打工了,在家就能賺錢。雖然不能在村里住了,但家鄉得到更好的發展,在這生活的百姓也會有很多機會,我們生活會更好。” 交通的便利對隕石坑的開發旅遊事業尤為重要,通往古龍村隕石坑僅有一條崎嶇小路,驅車進入“大圈”特別艱難。王文鵬說,“原先,縣裡有對蘇子溝開發別的項目的打算,道路的改變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暫時只能維持現狀,但如果隕石坑要開發,為了方便人們,道路一定會重新規劃。”
百米隕石撞出1800米寬大坑 遼瀋晚報
百米隕石撞出1800米寬大坑
這裡是一個直徑1800米,深約150米的隕石坑,是一個直徑不超過100米的隕石撞擊出來的。
在64戶村民眼中,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一個群山環繞的窪地,然而最新的科學研究證實,這裡是一個直徑1800米,深約150米的隕石坑,是一個直徑不超過100米的隕石撞擊出來的。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率領的研究團隊從2007年開始對我國隕石坑進行探索,歷時3年,成功證實了這是我國境內第一個地外天體撞擊構造——岫巖隕石坑。石坑位於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村,陳鳴說:“天外來客的親密一吻造就了這一奇蹟。”
隕石坑像大碗 曾被傳是“火山口”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5個多小時趕到隕石坑,這裡積雪覆蓋,“隕石坑”更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隕石坑”就像一個開口朝天的大碗。“隕石坑”內有一個小村落,叫“圈裡”村民組。村民們說不清“圈裡”名稱的來源。如今,“隕石坑”科研成果的發布,為“圈裡”這一稱呼找到了最為貼近的解釋。圈裡村民組現有64戶村民,274人。圈裡村民組組長逄德祥說,“祖祖輩輩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坑。” 村民間曾傳說,村落現址原是火山口,“地下地質結構不好,海城地震時,我們這兒晃得那么厲害,可能和地質有關。”逄德祥說。
井水有油村民曾多年受困擾
“以前我們這兒的住戶打井,地下就是打不著石頭,後來分析只能打到那層‘毛兒’,就是隕石撞擊後沉積的黑泥土層。工程隊也打井,打到100多米,還是黑泥土層,根本沒啥水。”逄德祥說。“村里打井出來的水也能喝,但是有一股草炭的味道。”逄德祥說,吃水,成為村民們多年來面臨的難題。舀起井水,上面常會出現油狀物。
百米黑泥層村民曾挖泥拌氨水當化肥
和水裡泛油相比,地下黑泥曬乾能燒火成為村民共知的“秘密”。“地下能挖出黑泥,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黃泥,這種黑泥曬乾後,能點著。”村民們漸漸明白“黑泥含有草炭”,這個奇特的現象在當地人看來已是平常,專家解釋後,當地人對此更無好奇。村民們說,黑泥分布並不均勻,“有的挖兩鍬就能看著黑泥,有的挖幾米也看不著。”逄德祥說,1974年,鎮裡曾有人到古龍村里開了家草炭廠,開發利用這種黑泥。“在地下挖泥拌上碳酸氫銨水,能當化肥用,給莊稼澆上。”
六旬村民:打井發現樹葉、動物屍骨
64歲的村民逄景運說,自己的父輩、祖輩從未和他解釋過“圈裡”這個說法的來由。“叫圈裡,可能就是根據這一圈兒山起的名字吧!”逄景運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村民打井曾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那時打旱井,井打下了去20來米深,挖出來樹葉、樹杈子,還有一些骨頭,看起來像動物的。”逄景運說,如今專家證實村落地處隕石坑,這讓他“對上茬兒”了,“隕石砸了那么大的一個坑,應該埋了不少植物和動物。”
曾有人花幾百元買走一塊“隕石”
隨著“隕石坑”勘探進程不斷拓展,一些陌生人開始湧進村里,向村民採購“隕石”。“有一些小商小販,買了不少石頭走。也有村民上山去找那種類似礦物質、像是燃燒過的那種帶網兒的石塊。”逄德祥說,村民們要價很隨意,“按塊兒要價”,“最貴的三五百塊錢,一個人搬不動的那種,都這價兒。”
前景:有望改造成地質公園
關於“隕石坑”的報導見報後,圈裡村民組便漸漸有了名氣。雖然,目前“隕石坑”還沒有進行系統開發,但它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村民說,在周末的時候,曾經有人自駕車輛到這裡旅遊。
對話陳鳴博士
昨日下午5時,記者電話連線人在廣州的陳鳴博士。
遼瀋晚報:從目前研究成果看,這次隕石撞擊的大致情況是怎樣的?
陳鳴:目前初步能確定,隕石撞擊事件至少發生在5萬年前,更具體的時間還要通過進一步研究確定。隕石直徑應該不超過100米,撞擊影響深度在400至600米之間。
遼瀋晚報:撞擊後,“圈裡”地區的地貌形成過程是怎樣的?
陳鳴:隕石撞擊後擊碎岩石會產生回落,形成近200米厚的礫岩層,撞擊坑形成後,積水形成湖泊,沉積了約100米厚的湖泊沉積物。整個隕石坑的坑深落差平均約有150米。
遼瀋晚報:之前有媒體報導過吉林等地發現隕石,在岫巖隕石坑會發現隕石嗎?
陳鳴:隕石經過大氣層速度減弱,撞擊在地球表面,有的會砸出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的深坑,這樣的隕石可能會被人發現。但造成岫巖隕石坑的隕石體量較大,這種撞擊的能量相當於幾百個核子彈,在撞擊的過程中,隕石几乎被汽化掉了,散落的微粒也隨著風化不會存在。
遼瀋晚報:這是不是可以說明村民賣的不是隕石?
陳鳴(笑):有人來買可以理解,但是從專業角度看,那些石頭百分之百不是隕石,只是普通的石頭罷了。
遼瀋晚報:岫巖隕石坑的研究終止了嗎?
陳鳴:這只是個開始。我幾年來去岫巖三四十次,不久還會去。有關隕石坑撞擊物理化學效應、撞擊實踐年代學、撞擊構造等,還有一系列複雜的科研工作還要做。
遼瀋晚報:居民們發現水上浮油、地下黑泥曬乾後能點燃,村里常年有流淌的泉水,這些奇特的現象和隕石坑有關係嗎?
陳鳴:不能說二者有必然聯繫。大量植物死亡被埋入地下,經過千萬年的沉積變成了炭,能點燃的土其實應該是種“泥炭土”。至於水裡有浮油狀物質,是因為泥炭土層中的水不能流動,水質不好造成的。至於常年有不凍的泉水,這並不罕見。
遼瀋晚報:圈裡村民組的村民比較看好當地未來的旅遊前景,從國外隕石坑開發利用的現狀看,您對岫巖隕石坑的利用作何建議?
陳鳴:我們首先要明確,這一事件的科學價值遠非經濟因素可以衡量的,我個人的建議,是在當地設立國家隕石坑科學博物館。作為國內唯一經過證實的隕石坑,岫巖隕石坑正逐漸在國內外造成影響,試想一下,國內哪個地方的地貌價值能超過它?當然,以保護為前提的開發利用,會給當地帶來商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多的人前來科研、觀光,解決他們的吃住問題,也會給當地居民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