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飯碗》用五個篇章,講述了小崗村率先實施“大包乾”,十萬官兵將“北大荒”建設成為“北大倉”;再寫“藏糧於技”“藏糧於地”,農業科技人員在田野里掀起了一次次農業科技革命;種田大戶們通過科學種田,推廣機械化種植,實現了連年豐產豐收;科學儲糧,為中國的糧食築起了安全島鏈。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一個村莊和一個國家的命運 | 第二章 從北大荒到中華大糧倉 | 第三章 藏糧於技 | 第四章 藏糧於地 | 第五章 大國糧倉 |
---|
那十八個血紅的手指印 一年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未進富裕門 從溫飽走向小康 |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北大荒也是戰場 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 另一種鐵馬金戈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 追逐太陽的人 麥田裡的守望者 奇異的穀物 大豆強國的追夢人 | 借問中原種糧人 玉米飄香的黃土地 湖廣熟,天下足 稻花香里說豐年 |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中國飯碗》抓住了“中國飯碗”的根本,即飯碗端得牢,關鍵在種子;農業科技關鍵在育種的科技。必須牢牢抓住種子,才能牢牢抓住飯碗。特別是主要糧食如大米、小麥、玉米、大豆的育種技術,必須牢牢抓在自己的手裡。這不單是個思想意識問題,更是無數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用他們一生的努力和創造得出的實踐問題。進入市場經濟的年代,中國與西方壟斷資本,與西方跨國公司之間的較量和爭奪,焦點就在種子問題上。由於中國農業科技還不夠先進,還不夠強大,中國飯碗面臨著不斷加大的風險。國家糧食安全有風險,國家安全就有風險。作者詳實地描寫和評估了中國幾代育種科學家成果,指出了他們為國家經濟發展,國家科學水平的進步提高,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所做的無可替代的貢獻。
《中國飯碗》對中國主要糧食產區的耕地進行考察描述,揭示了農民與土地的深刻關係,也揭示出“三農”問題根本性矛盾所在。按說,農民與土地是天然的關係,融為一體的關係,但在市場經濟里,這對關係變得複雜衝突了起來。商品化生產中,種糧成本不斷加大,而糧食價格卻不斷走低,農民種糧沒有收益,只好選擇放棄種糧。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離開土地,進城打工,大量土地荒蕪,農民與土地脫離,成為農民工。這種矛盾繼續下去,得不到緩解和解決,必將帶來土地的危機,也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作品提出了一個新觀點,那就是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很重要,保住種糧人更重要。沒有了種糧人,就沒有了中國飯碗。
《中國飯碗》具有深沉的憂患意識。作品把“中國飯碗”放到世界政治格局大調整大變化的背景下去考察,發現要端牢“中國飯碗”並不件容易的事情。隨時隨地都有風險,不知不覺就陷入風險。如控制世界糧食生產和經營的四大糧食財團,一直對“中國飯碗”虎視眈眈,人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堅決化解糧食安全的風險,保證糧食安全,保證中國飯碗端的是中國人的飯。這方面,作品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遠。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中國飯碗》入選中宣部辦公廳公布的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2023年3月,《中國飯碗》入選2022年度“全國報告文學排行榜”榜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陳啟文,湖南臨湘人,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已出版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糧食報告》《命脈》《袁隆平的世界》等30餘部作品,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新聞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老舍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