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與社會管理創新實驗室、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
- 發布單位: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與社會管理創新實驗室、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
相關內容
本次調查在新浪微博通過分層抽樣抽取了4556個出生於1990年至2005年的來自不同區域、年齡層和教育層級的活躍青年網民作為研究樣本,對其2009年至2021年發布的貫穿其電子生命周期的所有博文近千萬條展開基於監督型機器學習(SVM)的大數據分析。對樣本用戶在奮鬥、收入、就業、婚戀、生育、圈層關注、環保、動物保護等專題板塊189個指標的取值和研究,形成本報告。
如何理解青年網民的奮鬥觀?“躺平一代”“啃老族”“考公熱”“逃離北上廣”真的存在嗎?報告指出,“躺平一代”實系誤解,“奮鬥”是當代青年的主旋律;不過,學習、工作、外貌、健康成為青年網民焦慮感四大來源。
研究發現,“奮鬥”依然是當代青年的主旋律,且隨著時間推移,青年網民的“奮鬥主義”傾向變得越來越強。他們渴望經濟獨立,並非“啃老族”。
數據顯示,高達75.0%的青年樣本都表達出積極的奮鬥取向,鞭策自己不斷努力,反對躺平。青年網民群體普遍相信“努力有用”(占總數的73.2%),即堅信依靠自身努力能夠實現更美好的人生。
報告指出,青年網民對體制外工作更傾向正面態度,但在就業選擇中,傾向體制內工作的比例更高;00後較90後更傾向體制內工作。數據顯示,在所有研究對象中,12.2%的青年網民傾向體制內工作,11.5%的青年網民傾向體制外工作,10.2%無顯著偏好,66.1%未明確表達相關內容。00後較90後青年群體更傾向體制內工作。90後青年網民群體更傾向於體制外工作(36%),00後青年網民群體則更傾向於體制內工作(44.5%)。
儘管“逃離北上廣”近年成為熱門的輿論話題,但調查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青年網民的吸引力仍然處於上升階段。在所有樣本中,22.9%的青年網民群體傾向在較為發達地區工作,3.4%傾向在相較不發達地區工作,3.5%無顯著偏好,70.2%未表達相關傾向。
報告同時指出,近七成青年網民或多或少表達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感,學習、工作、外貌、健康成為焦慮感四大來源,青年女性、海外青年、東部青年、高學歷青年壓力較大。
數據顯示,在4556個青年網民樣本中,僅有0.3%的青年網民表達他們不存在焦慮感;而相比之下,高達69.8%的青年網民明確表達他們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焦慮。
從青年網民焦慮的具體表現類型來看,學習和工作成為最能引起當代青年網民焦慮感的因素,其中有49.4%的青年網民表達了他們對於當下學習或工作狀態的焦慮感。在其他的焦慮表現類型中,外貌焦慮和健康焦慮所涉及的青年網民比例緊隨其後,分別有8.6%和8.4%的年輕人表達了對自身外貌和健康狀況的焦慮感。而與一般的期待相差較大的是,對於社會上普遍認為可能帶給青年網民較大壓力的買房、結婚等問題,青年網民並未表達出很強的焦慮感。
報告介紹,青年網民仍然對美好的戀愛和婚姻充滿憧憬,但其結婚意願與戀愛意願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不婚、晚婚的情勢逐漸抬頭。不願生育的青年遠多於願意生育的青年,生育中“傳宗接代”的價值觀在青年網民群體中式微。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拒絕婚姻的態度的確在青年群體中聲勢漸長,不願意結婚的青年比例從五年前的0.6%上升至近五年的2.5%,相應地,願意結婚的青年比例出現了從8.34%到5.84%的明顯下降,在兩種觀點之間左右搖擺的青年比例也從0.64%略上升至1.27%。在所有不願意結婚的理由中,被提及最多的前六名中有一半都涉及對親密關係的要求,包括“原生家庭不和諧” “家庭暴力傷害”“對異性/親密關係失望”。其次,婚姻帶來的經濟負擔和可能損失也使得部分青年群體望而卻步。
報告發現,青年網民群體生育意願整體消極,持消極生育意願的人數是持積極生育意願的人數的四倍左右。在所有樣本青年中,僅有7.6%的青年網民群體對生育議題持積極態度並表達出生養小孩的意願;高達29.4%的青年網民群體對生育持顯著的規避和抵制態度,明確表達未來不想生養小孩。在二胎的問題上,青年群體對是否生育二胎的消極態度要比對於是否生育小孩的消極態度更為強烈。在所有樣本中,僅有0.4%的青年網民群體對生育二胎持積極態度;相比而言,高達40.4%的青年網民群體對生育二胎持顯著的規避和抵制態度,遠遠超過支持生育二胎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