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2年,《團校學報》創刊,當年發刊8期。
據中國知網收錄信息顯示,1983年01期開始為季刊。
1986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並成為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
據中國知網收錄信息顯示,1987年01期開始改為雙月刊。
據中國知網收錄信息顯示,1994年01期開始為季刊。
據中國知網收錄信息顯示,2000年01期開始改為雙月刊。
2015年,更名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7年4月,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導內容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以促進改革開放為已任,以青年問題、青年工作及青年最關心的中國國內外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文化、教育等為主要內容。
主要欄目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以問題研究為導向設定欄目,主要板塊有“特別觀察”、“理論研究”、“青年思想研究”、“共青團與青年工作”、“大學生與高校教育”、“青少年法制”、“青年文化與社會發展”、“域外青年研究”、“研究述評”等。其中於1985年正式開設的“青少年研究”為特色欄目,它以“學術需要創新,創新需要青年”為宗旨,既突出青年道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又注重青少年未來問題的研究;一方面積極追蹤青少年社會和學術熱點,另一方面又不斷拓寬青少年研究的領域,是以青少年理論研究為主併兼有工作研究和問題研究的理論專欄。堅持以研究當代中國青少年問題為中心,廣泛深入地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開展青少年問題研究;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思想性與學術性的統一;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該欄目自創欄至2011年12月共發表關青少年研究的文章約500篇,占總發表文章數的約40%,青年類摘轉率高達近40%,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於2004年底此欄目被列入教育部“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
2004年,“青少年研究”欄目在眾多特色欄目中被教育部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
編委成員
據2016年5月《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5人,委員17人,編輯5人。
委員:於鳳菊、王大良、王文、王蕙、陸玉林、李偉、吳用、吳慶、
吳魯平、張樹輝、張跣、陳樹強、林江、羅自文、周曉燕、
柴寶勇、譚祖誼
合作交流
2005年7月,全國青年院校學報研究會(全國團校學報研究會)第七次會議在
青海省西寧市召開。
2009年8月,全國青年院校學報研究會第八次代表會議暨學術研討會在
山西太原舉行。
2015年7月,由全國青年院校學報研究會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承辦、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學報專業委員會協辦的全國青年學術期刊編輯培訓暨年會在新疆
烏魯木齊舉行。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共出版文獻4692篇。
收錄情況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來源期刊”、“北京市社科學報名刊、名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4月
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總被下載1205133次、總被引2631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3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38。
據2018年4月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官網顯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被引量為14500次,下載量為162160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73,排名為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第1809名;大學學報(哲學政法),政治(341種)第74名。
榮譽表彰
2002年,《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經教育部社政司同意,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社科學報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2010年,《中國青年社會科學》被教育部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刊”。
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學術需要創新、創新需要青年
辦刊方針
弘揚學術精神、突出青年特色
現任領導
主編:周曉燕
編委會副主任:周曉燕